第118章 印度武術卡拉里
書名: 動作之旅作者名: 加油您最棒本章字數: 3096字更新時間: 2024-07-26 06:48:19
流行于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等的武術
印度武術,卡拉里帕亞特主要流行在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卡努爾、維舒爾,南部的特里凡得瑯、甘耐庫馬利,以及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馬德拉斯。歷史上的印度,長期王國林立,戰亂頻繁。在這種環境里,造就了種類繁多的武術。但真正具有價值能夠令全世界為之矚目的武術,乃是卡拉里帕亞特。
中文名
印度武術
外文名
Kalaripayat
別名
卡拉里帕亞特
起源
印度
流行
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等
印度武術在印度南部省份喀拉拉邦,卡拉里帕亞特已經傳承兩千多年。9~12世紀時卡拉里帕亞特已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男性的必修課程。那時經常舉行比武,能參加比武被看成是一種榮譽。18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者為了防止人民反抗,禁止民間練習卡拉里帕亞特,致使其逐漸衰落,瀕臨消亡。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喀拉拉全邦各地已經有120多間卡拉里(卡拉里帕亞特訓練場)。喀拉拉農村,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齡,便加入卡拉里接受啟蒙訓練。卡拉里就像中國的武館,被稱作古魯卡爾的經驗豐富的導師按學生的資質和悟性因材施教。
卡拉里帕亞特表演:
卡拉里是一間半地下的大廳,四面封閉,開有一扇小門可出入,訓練大廳的地面比外面低1米左右。喀拉拉位于印度南部沿海,氣候炎熱潮濕,這種半地下式建筑可以起到防止濕熱侵入的作用。訓練時修煉者身穿一種叫“卡恰”的特殊服裝。身上涂滿芝麻油,據說可以散發訓練時體內產生的熱。修煉卡拉里帕亞特不但是身體技巧的訓練和提高,修煉者更要注重其對自身心靈的凈化,他們必須經過嚴格的拜師儀式方能被允許修煉卡拉里帕亞特,而每天的訓練也在一種近乎神圣的莊嚴儀式中開始。初級階段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修煉者做各種活動伸展肢體、進行靈敏訓練、增強體能和平衡能力,最高階段是達到這個水平的修煉者開始學習使用金屬器械技術,包括短斧、短劍、長矛等。
卡拉里帕亞特兵器
溯源
詞義解釋
卡拉里帕亞特從理論上說源于“特努爾吠陀”。“特努爾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最根本的經典吠陀中“夜柔吠陀”的一部分,是記載搏擊術的經典。
卡拉里帕亞特的發祥地是南印度喀拉拉邦,并主要在該邦流傳。“卡拉里帕亞特”意為在卡拉里或訓練場進行的搏擊訓練。“卡拉里”一詞源于梵文“卡路里卡”,即軍事訓練場地。
歷史文獻
歷史文獻對于卡拉里帕亞特的形成有些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卡拉里帕亞特形成于9~12世紀喀拉拉的北馬拉巴地區。當時卡拉里帕亞特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軍人和青年男人的必修課程。當時喀拉拉分成許多小的封建公國,彼此間爭戰紛繁。在這種社會環境中,作為一種搏擊術和身體訓練的手段,卡拉里帕亞特得到很大的發展。當時經常舉行比武,能參加比武被看成是一種榮譽。在印度的農村,池塘和寺廟是必不可少的。在喀拉拉的農村,卡拉里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村里的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齡,便加入卡拉里接受啟蒙訓練。
卡拉里帕亞特
歷史淵源
1500年,葡萄牙人打破了馬拉巴的平靜。17世紀,葡萄牙殖民地落入荷蘭人手中。18世紀中葉,英國人趕走荷蘭人,接管了馬拉巴地區。
殖民者在當地實行殘暴的統治,英國人的統治尤其暴虐。為了防止人民反抗,統治者關閉了卡拉里,并明令禁止民間練習卡拉里帕亞特,遂使卡拉里帕亞特逐漸衰落,瀕臨消亡。19世紀末,古魯卡爾柯達哈爾·卡那蘭和他的徒弟及其他一些古魯卡爾立志振興卡拉里帕亞特。他們在喀拉拉各地開設卡拉里,集各個流派所長,廣納學生,推廣卡拉里帕亞特。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喀拉拉的卡拉里帕亞特恢復了生機。全邦各地共有120多間卡拉里,每間卡拉里一般有學生二三十人。卡拉里帕亞特主要流行在喀拉拉北部的卡利卡特、卡努爾、維舒爾,南部的特里凡得瑯、甘耐庫馬利,以及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馬德拉斯。
卡拉里帕亞特有三個流派。各流派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訓練方式和風格有所不同。
卡拉里帕亞特之秘
歷史上的印度,長期王國林立,戰亂頻繁。在這種環境里,造就了種類繁多的武術。但真正具有價值能夠令全世界為之矚目的武術,乃是卡拉里帕亞特。
卡拉里帕亞特
訓練場所
卡拉里帕亞特的訓練是在一個特殊的場所進行的,這個場所就是卡拉里。在喀拉拉,有許多卡拉里在訓練年輕人。卡拉里就好像中國的武術館,經驗豐富的師傅按學生的資質和悟性因材施教。
卡拉里建筑的樣式各不相同,但內部結構卻有一定之規。訓練場所是一間半地下的東西向大廳,長35英尺,寬17.5英尺,高17.5英尺,四面封閉,東面開有一扇小門可出入,訓練大廳的地面比外面低4英尺。喀拉拉位于印度南端沿海,氣候炎熱潮濕,這種半地下式建筑可以起到防止濕熱侵入的作用,使修煉者不至于太過不適。
大廳里供奉著印度教的許多大神,每天訓練開始前要舉行宗教儀式,學生向古魯卡爾行觸腳禮。儀式莊嚴肅穆,這種氛圍可以使修煉者全身心地投入,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觀念。一般來說,小孩從8歲起就可以開始接受訓練了。進入卡拉里先向古魯卡爾拜師,舉行一個儀式。
訓練方法
訓練過程
卡拉里帕亞特的修煉是個漫長的過程,至少要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方能臻于上乘。訓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修煉者的功夫由入門而逐步精通。訓練時修煉者身穿一種叫“卡恰”的特殊服裝。卡恰其實是一塊等腰三角形的白色布片。卡恰圍在下身好像一條三角褲,使修煉者便于活動。身上涂一層芝麻油,它的作用據說可以散發訓練時體內產生的熱。訓練開始時,修煉者先禮拜各位大神,而后向古魯卡爾行觸腳禮。
卡拉里帕亞特表演
初級階段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修煉者做各種活動伸展肢體、跳躍、進行靈敏訓練、增強體能和平衡能力,同時培養頑強的精神。第二階段要求修煉者能夠嫻熟地掌握各種木制武器的使用技術,如長棍、短棍等。第三階段是最高階段,達到這個水平的修煉者開始學習使用金屬器械技術,金屬器械中包括短斧、短劍、長矛等。
優秀的古魯卡爾技藝精湛,同時又必須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傷科大夫。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成為古魯卡爾。老古魯卡爾從優秀的學生中挑選人才,長期考察。天資聰穎、意志頑強的人,才可能被選中。老古魯卡爾會把所掌握的學問傾囊傳授給得意門徒,當他完全掌握了卡拉里帕亞特的心法以及全部醫療技術,才能成為新的古魯卡爾。
發展歷史
卡拉里藝術形式已有3000年的歷史,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特斧羅摩大圣,他是所有搏擊藝術的祖師,人們相信他來自阿拉伯海,是喀拉拉的拓荒人。少林寺和尚所傳布的功夫尋根求源要尋到菩提達摩身上,達摩是印度和尚,也是一位卡拉里帕亞荼大師卡拉里帕亞荼起源于古代的印度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喀拉拉邦。古時候,人們從獅子、老虎、大象、狗熊、蟒蛇等猛獸動物身上,領悟出亦剛亦柔的力量,編制出了卡拉里帕亞荼。歷經朱拉斯、切拉斯和潘迪亞斯等朝代,卡拉里帕亞荼一直被用來作為軍事格斗的教范。過去,拳師傳授卡拉里帕亞荼總是不露行藏,不許外人偷看,讓人感到卡拉里帕亞荼十分的神秘,難以捉摸。
Mallakhamb
異于中國武術
據《高僧傳》載,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的王子。達摩來到登封少室山,面壁九年,可以認為是卡拉里帕亞特修持的瑜伽功。他所傳易筋經,乃是后世中國人托名偽托所寫。其內容與卡拉里帕亞特功夫更是大相徑庭。
細細推算,卡拉里帕亞特鼎盛的時期,正是中國的明代。中國航海家鄭和率寶船隊先后七次航海,并且數次到達喀拉拉的小葛蘭國(今奎隆)、柯枝國(今柯欽)、古里國(今卡利卡特)。據載,當時鄭和代表明朝政府賜予當地土王誥命、銀印及諸頭目冠服等物品,并立石碑為記。這說明喀拉拉與中國的關系源遠流長。喀拉拉的漁網及一些生產用具是由中國流傳去的。喀拉拉的王宮廟宇建筑頗似中國漢唐風格。
卡拉里帕亞特訓練中一些方法與中國武術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卡拉里帕亞特的步法與中國武術摩擦步很相似。受中國武術影響,棍術長用雙陰把,棍法靈活多變、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