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八門拳(二)
- 動作之旅
- 加油您最棒
- 3098字
- 2022-12-16 20:00:00
在封手拳中常提到封手八塊,有人理解封手和八塊意思相同,都是技法,還有人認為八塊是快慢的快,意思是用招神迅,其實非常簡單封手是攻防的技法,而八塊是防守的區間。
套路
八門封手拳的套路很多,有展母子、二展母子、封手母子、封手信子、封手八塊、八門信子等
八門信子
八門信子是八門封手拳精華之一,八門信子共四趟,每趟之首或尾冠以不同形式的八門手,套路里含有八門拳所有斬(展)法、腿法,如擒拿手法、跤法、跌摔法、打斬法、劈斬法、點穴法等等,練起來雙展密如雨,脆快一掛鞭,身法飄忽左右如魚燕穿梭;閃、展、騰、挪、步法神出鬼沒,手法變幻莫測,腳法實用而簡捷,體現了勾掛展打,奔蹬踹撒,變化多端,剛猛兇狠的特點,故有“八門信子藝中王,打遍天下無對家”之說。
駟意八門拳
此拳系主要流傳于青海地區,屬于八門拳系。
八門一詞最早出現于《太白陰經》,其他武術名著中對于八門的理解是:以八卦原理為拳理。拳打休、生、杜、驚、死、傷、景、開,故名八門,進一步可以理解為閃、展、騰、挪、松、緊、滾、纏。“駟”主要是快的意思,有四種解釋,應變能力快、出手快、步法快、轉身快。“意”是指攻防意識強,以意行拳,以意發勁,心動氣達手到。駟意八門拳是在八門拳棍的基礎上觸類旁通,運用古戰車四馬奔馳之理,以八門拳出技實踐為基礎創編的。其內容有奇勢連拳、八門子、八門母、八門顛倒子母等拳術。拳術中有獨特的四十八手暗發巧取之手法和六十四手散打排子,拳勢獨特,身法絕妙。
楊學海是駟意八門拳、十輪天齊棍棍法的第六代傳人
楊學海先生從13歲開始習武,曾先后跟8位各門派拳師學習少林拳、八極拳、八卦掌、內勁一指禪功法等武功。他還得到了已故老拳師苗玉龍、馬玉林的傳授。同時,在他武術求學過程中,有幸得到中國宮廷八卦掌傳人、著名武術家周金生老師八卦劍、螳螂拳、青萍劍的親傳,成為尹式宮廷八卦門第六代傳人。楊學海先生已經完整系統地繼承和掌握了駟意八門拳的拳理拳法和十輪天齊棍的棍理棍法,成為駟意八門拳、十輪天齊棍棍法的第六代傳人。
楊學海先生從1983年到2005年獲得眾多的獎項,各類獎項見證著老人的武術生涯。
1983年,參加XN市少年宮武術選拔賽,獲得拳術第二名、短兵第三名的成績;
1990年,在XN市文化周武術比賽中獲得規定劍第一名;
2001年,參加中國石嘴山“山西杯”國際武術邀請賽,獲得“八門母”“天齊條子”兩項一等獎;
2005年6月,在QH省武術錦標賽上,獲得“八門母”“天齊條子”兩項一等獎;
2005年11月,在國家體委武術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在云南舉辦的全國首屆傳統武術節上,榮獲天齊條子金牌、八門母銀牌、棍排對練銀牌;
說到學習駟意八門拳的步驟,楊學海先生向記者傳授了秘笈。練習駟意八門拳的第一步是基本功,踢腿、打沙袋、擊木樁,這些都是基本的功夫,需要習武者不怕苦不怕累,流淚流汗是常事,一般要練習兩年多的時間,基本功才算初有成效。接下來就是逐級練習駟意八門拳,在拳師的教授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武功。如果達到一定的境界,就會身法飄忽自然、攻守兼備,與對方交手的時候,令對手不見其來而已來,不見其去而已去,防不勝防、攻不知如何攻。
發展與現狀
八門拳從歷史上來講,練的人很多,練出成績的卻不多,這是因為從八門拳的三大分類來講,每個分類至少有二十幾個套路,這樣就容易使人進入了歧途。
練八門拳的人容易產生一個缺點,就是將風格截然不同的三大類練成一個風格。單拳類在八門拳里是基礎拳,是入門拳,要求演練出來一招一式清晰,到位,如同書法中的楷書。捶拳類不但要求功架,還要求有功力,招式連貫,如書法中的行書。封手則要求迅速敏捷,手法變幻莫測,步法前竄后躍,打出雙展密如雨的境界,如書法中的草書。
一些練八門拳的人一入門練單拳練成習慣,以后又不研究捶拳和封手的風格特點,所以將三個相聯系而又不同風格的拳種打成一招一式的盤架功,缺少了奇妙的速度和變化,如行書和草書都寫成楷書了,這一點應引起練八門拳的后繼者注意。
八門通背拳
八門通背拳,是我國西北諸省的傳統拳種“八門拳”的一個套路。拳分八路,勢走八門,勁力通于背,達于兩肩、兩臂、兩拳,故名。此拳與炮拳、撕拳、九環拳同稱八門拳系的四大拳柱子。
中文名
八門通背拳
屬性
“八門拳”的一個套路
特點
拳分八路,勢走八門
四大拳柱子
炮拳、撕拳、九環拳
快速
導航
主要內容
風格
技法介紹
通背拳譜
主要特點
據史料記載,八門拳術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在清朝嘉慶年間,有燕山常氏人稱巴巴者,將八門拳藝中的基礎拳術套路撕拳、炮拳、九環捶等傳給甘肅蘭州安寧堡人要文喜。八門拳術始此在蘭州流傳,后又經鷂子客、鄭江、野豬大爺、龍四爺、王德成(人多稱之為固城王)、俞海源、陳老八(號八大王)、曹子玉、裴子源等不斷的傳習,豐富完善,形成了今天八門拳。拳譜中講:“八門炮捶串通背”,顧名思義,八門通背拳是在撕、炮拳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撕拳、炮拳、通背拳,無論是從演練特點,還是動作技法和套路結構上,都體現出與炮拳、撕捶的親緣關系,再加上九環捶被視為八門拳核心套路,這四大名拳稱為八門四大拳柱子(棟梁)。
主要內容
八門通背拳從套路,因傳承、地區不同有六路、八路、十二路之分;主要技法有:1、手法,活步花手、進步撩陰掌、畫眉斬、連環捶、提撩、連環靠、劈撕掌、迎面斬、小擒拿等;2、腿法,大奔腿、小奔腿、里踹腿、跺子腿、背頂腿、寸腿等;摔(跤)法,里掃腿、外掃腿等內容豐富,方法細膩,特點突出,技擊性較強
風格
八門拳通背拳,動作樸實,勁力純厚,簡而易明,舒展大方,重于技擊。前四路多是基本手法、腿法、身法的練習,動作樸實簡練,被概括為:三拳兩腿一花手”,有左亦有右,左右對稱,易學難練。所謂難練,不是指動作復雜難度大,而是指要下大功夫,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練好基本功的目的。后四路在前四路的基礎上,重于技術和技巧,靈活多變。演練時以腰為主宰,肩要沉、活,胯要松、開,相輔相成;展指舒腕,力貫掌指;步法擺扣分明,進退建軍捷,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先求勢正招賀,再求變化,舉一反三。初練時,一捶一腿,都要認真踏實,長期不掇。此外,在練習時還要對動作姿勢含意、技擊特點認真揣摸,勤思多練。
技法介紹
斬法
斬法是八門拳派的代表手法之一,亦是八門通背拳的主要手法,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掌法,更不同於拳法。其主要打法是以掌和四指為力點,抖腕展指打出。擊打的部位多為對方的面部、兩目咽喉、太陽穴、陰部和兩肋。在叫法上也不盡一致,有的叫伏展,亦有叫做斬的。但以資料分析考證,應以斬字為宜。何謂斬字?善注引蒼頡篇“斬,拍取也”;辭源中有斬手為拳術手之一。籍此可以說明斬法就是根據實際需要向前或向后,向左或向右的反掌拍打。
大奔腿
大奔腿亦是八門通背拳的代表腿法之一。它既不同于其它拳太的正踢腿,也不同于彈腿。大奔腿是在劈、撕、架化等手法的密切配合下,收腹、吸胯、屈腿提起向前踢出。力達足尖。
跺子腿
跺子腿分左跺子腿和右跺子腿兩種,也是八門通背拳的主要腿法之一。它很像側踹腿,膽又和側踹腿不一樣。跺子腿的側身和腿部內旋幅度都比較小,而側踹腿的側身幅度和腿內部內旋卻較大。此外,跺子腿的起腿也是在手法的配合下進行的,踹出之腿具有踏蹬兩種勁力,力達腳跟或腳掌。
背頂腿
背頂腿是由前向后向上蹬踢的腿法之一。它不同于后撩腿,后撩腿是以下向后撩踢,力點在腳后跟,撩踢部位多在陰部和腹部,而背頂腿則是身體前俯從下向后向上蹬踢,力點在前腳掌,部位多在腹部以上。
通背拳譜
八門通背英雄服,左右雙捶賽猛虎,花捶能顧上中下,寸腿十字又沖捶,
左右彎炮穿袖腿,撕肘隨帶鴛鴦腿,撈肘偷步背肘打,花手炮不可輕發,
左砍右劈鵬展翅,擰身單鞭左右使,左右連炮穿袖腿,上打下撩并肘膝。
畫眉三斬急如雨,撕肘隨帶鴛鴦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