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2020年初,我應邀在趙剛博士組織的“2020年中國大數據應用年會”上做一個命題演講,談了談對大數據未來發展態勢的幾個初步判斷。我用數據化、數據價值、數據驅動、數據融合、數據經濟、數據能力、數據開放、數據未來8個關鍵詞概括了未來的發展態勢。嚴格地說,這不能算是科學系統的研究成果,更談不上能全面準確地預判大數據的發展態勢,頂多反映了個人對幾個相關熱點話題的關注和思考而已。我沒想到趙剛博士是一個有心人,當然也是一個數據強人,他不僅對我的發言做了整理,還建議將我的這個發言作為其大作《數據要素》一書的序言。因此,我有些惶恐,為此不得不再精心梳理一番,以饗讀者,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敲開數據之門。

(1)數據化:所有能數據化的都將被數據化

從狹義上講,數據化就是將事物及其運動轉化為機器可以識別的信息的過程。從廣義上講,數據化是指人類利用數據全面認知并優化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未來,機器會獲取越來越多的數據,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會大大增強。

促使這種變化的要素有四個。一是技術。不僅是大數據技術,與數據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3D打印、AR/VR/MR、數字孿生、區塊鏈等,都還在不斷發酵、進化、孕育、突破,并一起促進大數據的加速發展。人們常說的數據爆炸才剛剛開始。二是需求。大數據用得越多,需求也會越來越多。三是變化?,F在已經有大量的大數據改變生產、生活、治理的案例,技術、模式、制度、理念已經出現一些變化,盡管還很初步,但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四是政策。數據已經被普遍看成新的生產要素,各地都在采取措施依靠大數據為經濟發展打造新動能。這四大要素結合起來,將共同推進大數據向前發展,決定了未來大數據發展的趨勢。

數據化可以看作未來大數據發展的第一個大趨勢——所有能數據化的都將被數據化。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無論是消費端還是產業端,越來越多的東西將會呈現數據化的態勢,新一輪的數據大爆炸不可避免。

(2)數據價值:更多的數據價值將被挖掘出來

數據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數據本身有價值。在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看來,“萬物源于比特”,世界是由比特構成的,也就是由數據構成的。在大數據者的眼里,所有事物都是數據。所以,同樣一種物體,他能看到更多的東西:數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它的生態是什么?它會造成哪些影響?你看到的數據越多,說明你的數據能力越強。機器智能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逐步將隱藏在事物內部、背后的數據挖掘出來,捕捉到它們,并把它們儲藏起來,開發出針對它們的應用,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

數據價值的核心是發現新規律。當大數據應用到一定程度時,所有規律都可能被發現,無限接近事實本身。例如,一部手機能告訴我們很多秘密:你每天走了多少路,每天睡了幾個小時,去過什么地方,你的興趣愛好,你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習慣,你的財產狀況、交友狀況,等等。機器會為我們捕捉到更多數據,并從中發現更多規律和事實,這就是大數據的威力所在。

(3)數據驅動:數據驅動一切成為現實

如今,連老司機如果不用導航都不會開車了。我們到一個地方參加會議,基本就是數據驅動:會議通知是數據化的,日程安排是數據化的,出門叫車是數據化的,走什么路線也是數據決定的。使用網約車時,一次叫車的供需匹配技術上只需要0.12秒,但背后要運算數據576億次。網約車打敗出租車、外賣打敗方便面、電子商務打敗百貨商場等表面上看是跨界經營,背后的區別就在于大數據。

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都預裝、下載有很多App,它們都在你睡覺時悄悄地更新,這樣的迭代創新越來越容易,甚至你根本感受不到。移動支付的發展讓我們用的錢也都變成了數字,并讓我國率先進入了無現金社會。制造業更是如此,原來流水線是把人變成了機器,而將來的智能制造是把機器變得更像人,甚至比人更聰明、更能干、更可靠。

數據驅動一切已經越來越成為現實,大大改變了整個世界。數字已經開始重新定義一切,在你認知的所有事物之前加上“數字”二字,如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汽車、數字建筑、數字出行等,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已經與以前大不一樣了。我們可以發現,用數據說話、靠數據決策、依數據行動已變成非常自然的事情。

數據驅動一切還帶來了另一個重大變化或新的機遇:所有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用數字化的思維看一看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業務,你會發現完全可以重新來過,而且很可能成為絕活。因此,每一家企業都可以問一下自己:10年后,你的競爭對手是誰?

(4)數據融合:催生新業態

這里要強調一個觀點:單一數據的價值有限,而多種數據融合的創新潛力無限。

過去,一些政府部門對掌握的數據看得很緊,總能提出很多理由,認為這些數據是不能隨便對外開放的。但現在大家已經認識到,如果數據不開放,不讓大家使用,它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F在找到數據的手段、工具、途徑比過去豐富多了,遠非傳統的統計數據可以比擬。不能很好地做到數據開放,就會有新的數據出來,形成覆蓋或取代。

數據關聯起來融合應用會產生更大的價值。網約車的應用就整合了地理大數據、交通大數據、服務大數據、用戶大數據、交易大數據、信用大數據等。近年來出現的諸多新業態、新模式,以及由此而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企業,幾乎都是多種大數據集成應用的結果。

未來幾年,數據融合還會催生一大批數字新物種,成長出一批新的巨無霸平臺型、生態型企業。

(5)數據經濟:無數據不經濟

大家對于數字經濟已經耳熟能詳,其背后實際上是數據經濟,是數據在發揮重要作用。

狹義的數據經濟是指以數據的生產、加工、交易為主要對象的經濟活動總和,廣義的數據經濟是指以數據為基礎的經濟活動的總和。

也許將來所有經濟活動都是以數據為基礎的,都可以被稱為數據經濟。所以,我們可以說,“無數據不經濟”。

(6)數據能力:未來核心競爭力

未來,誰能夠找到大數據,而且用好大數據,這樣的企業擁有的競爭力將跟傳統企業的競爭力大不一樣,其可以輕易完成降維打擊。

數據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這里給出一個簡單的公式:

數據能力=數據+算法+算力

數據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競爭新優勢。對于國家、企業是如此,對于每個人也一樣。

我國提升數據能力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未來幾年的數據競爭中可以取得一些優勢。我們擁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網民,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信息源,每個人用的信息越來越多,創造的數據也越來越多,利用數據創造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過去,由于我們的小數據做得不太好,所以對大數據的依賴就會很強,也使大數據得以快速發展。從創新實踐看,目前我國在大數據應用領域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我們培養起來的互聯網公司有很多都是國際上的佼佼者。

(7)數據開放:政府和企業會主動推進數據開放

這是一個判斷,也是一個期待。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們逐步建立了各種各樣的信息系統,其中最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形成了許多“數據孤島”。這種狀況在未來幾年將會有大的改觀。

大家已經認識到數據價值在什么地方——用的人越用,數據的價值及機構存在的價值越大,創新發展的機遇也越多,反之亦然。

數據開放也是發展大數據產業、催生新業態、培育新動能的迫切需要。對于這個問題,舍恩伯格曾經說得很直白:政府不需要補貼和建立所謂新興產業,只需要開放自己的數據,就能培育一個新的增長點。也就是說,政府把數據開放出來,它產生的價值是巨大的——數據開放可以讓數據流動起來,繼而釋放價值、整合資源。

對于掌握大量有用數據的企業而言,開放數據也已經成為企業生態化發展的內在需要。開放的數據越多,得到的數據會更多,生態體系會更完善、更強大。

(8)數據未來:“今天才是第一天”

我比較喜歡凱文·凱利的一句話:“今天才是第一天”。他在《必然》一書中提到了影響未來發展的12個驅動力,包括形成、知化、流動、屏讀、使用、共享、過濾、重混、互動、追蹤、提問、開始,強調一切才剛剛開始,真正偉大的變革還沒有出現。這12個驅動力或12個發展趨勢,每一個都會對大數據的應用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在研究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時,我曾提到過8個演進方向和趨勢,包括數字化、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個性化和共享化,這“八化”中的每一個都與大數據應用息息相關。

當然,大數據在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將來數據治理難點和熱點都會越來越多,包括數據主權的確認、數據如何進行交易、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這些都是目前沒有研究透,也沒有研究好的問題。大數據不是萬能的,數據可以讓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規律,但數據絕不等于事實本身,需要謹防一些數據陷阱。我們在爭取用更多的數據、更好的算法發揮作用的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迷信大數據,更不能用大數據干壞事。

基于數據的社會變革才剛剛開始,對于每個數據工作者而言都是任重道遠。也許,我們能做的唯一正確的事情就是學習。趙剛博士的新書是關于數據的系統性思考,有助于我們拓展數據的視野。我愿意推薦大家細細品讀。

是為序。

張新紅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三江| 沽源县| 龙井市| 尚义县| 禄劝| 和平县| 宝丰县| 唐山市| 色达县| 宣威市| 台南市| 鸡泽县| 尼玛县| 九台市| 赣州市| 江川县| 盘锦市| 建瓯市| 汨罗市| 禄丰县| 贵德县| 中江县| 临邑县| 江油市| 长汀县| 商城县| 新泰市| 通许县| 方山县| 民县| 化德县| 理塘县| 修水县| 石嘴山市| 临清市| 游戏| 琼海市| 高雄市| 宁化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