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做太子的潛規則

01

在中國歷史上,太子是神圣的職業。他們一旦被冊封為太子后,地位就僅次于皇帝,成為帝國的備用君主,而他的其他兄弟則依然是臣子。

不僅地位高,太子還擁有獨立的官署,有朝廷大臣和學者做老師,還有一支小規模的軍隊,甚至在緊急情況下,太子還可以代理國政。放眼帝國,能有這種待遇的,除了皇帝,就是太子。

而太子的繼承制度也很神圣。從周朝起,歷代王朝都秉持“立嫡長子”的原則,再不濟也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什么意思呢?如果皇后生了兒子,那就一定要選年紀最大的做太子,不出意外的話,其他兒子是沒有機會的。即便是司馬衷這種地主家的傻兒子,也必須“趕鴨子上架”。

如果皇后沒有兒子,或者都一一排除了,才能輪到皇帝的其他兒子。在“立嫡長子”的大原則下,一般情況可以保證皇位的順利繼承,但在原則之后,時刻有一股暗流洶涌的潛規則。

有時,潛規則才是決定性因素。

02

皇子們有共同的父親,卻有不同的母親,如果想爭太子位,各自的母親就是重要的加分項。而母親的背后則是家族勢力。有沒有母族勢力的支持,往往可以改變太子寶座的歸屬。

“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兒子,他的母親是齊國的公主,而齊國的國君不是外公就是舅舅,因此有了強大的母族勢力支持,他便順利成為太子并繼承王位。

可周幽王坐上王位之后忘記了初心。他的王后是申國公主,兒子姬宜臼理應做太子,繼承王位,這也是周朝的傳統和國情。王后家族都等著將來沾光呢,周幽王卻迷戀上美女褒姒。為了博取美人一笑,不惜玩了一把“烽火戲諸侯”,后來甚至廢掉了王后和太子,冊立褒姒和她的兒子。

申國國君一心想做天子的外公,族人也眼巴巴地盼著能分點紅利,可如今都便宜了褒姒母子,竹籃打水一場空啊。不能忍,絕對不能忍。申國國君聯合犬戎[9]一起攻入鎬京,在驪山腳下殺死周幽王,扶持外孫姬宜臼繼承王位。從此開啟了東周列國的時代。

在帝制時代前期,君權尚未擴張到極致,諸侯依然擁有強大的實力。為了穩固政權,君王不得不和強大的諸侯進行捆綁。王后和太子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潛規則在漢朝依然適用。

劉邦經常說:“如意和我很類似,我想立如意做太子。”可劉如意真的能做太子嗎?或者說能坐得穩嗎?

劉如意的母親是戚夫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姬妾,沒有家族勢力。這對母子除了劉邦的寵愛,沒有任何外力援助。想做皇后和太子,這些遠遠不夠,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呂后和劉盈。

早在沛縣,呂后就和蕭何、曹參、夏侯嬰、周勃等開國功臣關系匪淺,猛將樊噲更是她的親妹夫。這些才是自己人。即便只論呂后的兄弟們,也都是位高權重的開國功臣,遠遠超過戚夫人的家族勢力。如果劉如意做太子,繼承皇位,將來勢必要重用戚氏族人,打壓呂氏和沛縣功臣,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史書上說,張良請來商山四皓[10]才保住劉盈。其實,劉邦不是怕商山四皓,因為他面對的是沛縣功臣和呂氏的壓力,這是他的基本盤,絲毫得罪不起。而這種局面,戚夫人又有什么資本去爭?劉如意又有何資本做太子?

劉邦也不是在選太子,他是在兩個兒子的母族勢力之間做選擇。其實根本不用考慮,他只能選擇劉盈。這件事表面上說是嫡長子繼位,其實是劉盈母族勢力太強大。

直到三國時期,母族依然是太子寶座的決定性因素。《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劉琦、劉琮都是劉表的原配所生。原配去世后,劉表才娶了荊州的蔡夫人。他能在荊州立足,和蔡氏家族的鼎力支持有莫大關系,迎娶蔡夫人也是為了加深利益捆綁。

劉琮很聰明,他娶了蔡夫人的侄女。這樣一來,劉琮就成為蔡氏自己人,長子劉琦就是和蔡氏無關的外人。于是,劉表和蔡夫人、蔡氏家族一起立劉琮為接班人。劉琦呢,不得不向劉備和諸葛亮尋求幫助。

一直以來,劉表“廢長立幼”都被看作敗亡的征兆,可沒有母族的支持,劉琦拿什么壓服蔡氏家族?用什么制衡荊州的其他士族呢?他手中根本沒有幾張牌。只有蔡氏支持的劉琮,才能坐穩大位。所謂的嫡子、長子都沒什么用,關鍵時候還得有幫手才行。

03

除了母族勢力外,特殊時期的太子還要用實力說話。有些皇子離太子寶座十萬八千里,卻能依靠自身的實力讓皇帝不得不立他做太子。這種事情在隋、唐比較盛行,比如李世民。

唐初政局,李淵的基本策略很簡單,就是帶著李建成、朝廷大臣和李世民相抗衡。雖然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母同胞,李淵也說過:“老二啊,將來我一定會立你做太子,你要繼續加油哦。”但那僅僅是口頭承諾,李淵從來沒有當真。

于是李世民憋足了勁,親自打江山積累實力,順便收編了一大批謀臣武將。功勛只是奪取太子位的基本條件,苦心經營的勢力才是決定性因素。

論地盤,李世民在洛陽收買人心很多年,洛陽早已是在野黨的基本盤。李淵甚至說:“不如去洛陽做二皇帝吧。”論人才,南征北戰的大將、各路諸侯降臣、關東各地的官員基本上都被李世民籠絡在手。論威望,無數官員都對李世民頂禮膜拜。

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讓張亮帶一千人去洛陽,結交山東豪杰以防不測,結果李元吉告密,張亮被抓到監獄了。可不管如何嚴刑拷打,張亮一個字都不說。

還有李建成、李元吉謀劃暗殺李世民,東宮下屬居然親自跑到秦王府告密。這種局面下,李建成的太子位已經風雨飄搖了。

626年7月,李世民在玄武門狠心殺死兄弟。尉遲敬德沖進皇宮,名義上是保護李淵的安全,其實是在問:“秦王想做太子,你愿意不愿意啊?”李淵還能怎么辦呢?

李建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天下再也沒有比他更符合規矩的太子了,可李世民硬生生走出一條血色登天路,可見名正言順也需要手中有刀。如果不能保護自己,只能讓位給持刀之人。當然,李世民并不孤單,他的曾孫李隆基同樣不是嫡長子,照樣憑借實力成為太子。

武則天去世后,大唐是一片亂糟糟的景象。繼位的李顯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反而是韋皇后大權在握。安樂公主也想做皇太女,繼承武則天的女權大業。這對母女居然把皇帝李顯給毒殺了。可憐的李顯,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帝皇丸”[11],最終被一張大餅給毒死了。

亂世出英豪。冷眼旁觀的李隆基以嫡系皇族的身份悄悄聯絡禁軍將領,沒多久就在禁軍中組建了團隊。710年,26歲的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黨羽,親自扶持父親李旦登上皇位。

李隆基在發動政變前,壓根兒就沒通知李旦,只是在事成之后才跟李旦說:“老爸,來當皇帝吧。”這種皇帝哪有什么地位,不是自己掙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李旦上朝時只有兩句話:“太平公主是什么意見?三郎是什么意見?”如果二人沒什么看法的話,照辦就是。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李成器應該是太子。可父親的皇位都是弟弟奪回來的,自己只是沾了光,又有什么資格爭搶太子位呢?于是,李成器自覺退出競爭。

李隆基理所當然地成為太子,三年后再次發動政變,把太平公主抓了起來。李旦央求兒子:“饒你姑姑一命吧,好不好?”李隆基大手一揮:“不。”太平公主卒。

明明只是皇族的邊緣人物,卻硬生生地在亂局中火中取栗,當太子、做皇帝,還能開創大唐盛世,太厲害了。這位皇帝啊,真是個狠人。

李世民和李隆基不靠母族勢力,他們憑借能力積蓄實力,然后一舉奪走太子寶座,最終登上皇位。這個過程的簡略版是隋煬帝楊廣,增強版則是明成祖朱棣。朱棣這家伙已經不是爭太子位了,而是直接發兵搶皇位。

但凡能在歷史上完成此類壯舉的,都是狠人,彼此在九泉之下相見,恐怕也會惺惺相惜,痛飲三大碗。

04

當然,想做太子也不一定如此血腥,這個職業還有另一條潛規則——妥協。所謂妥協就是皇子競爭太激烈,皇帝不能偏袒某一方,只能選擇一個朝野都能接受的第三者。而這個第三者屬于躺贏,明明什么都沒做,命運卻決定讓他做太子。唐高宗李治就是妥協的產物。

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是李承乾,他完全符合嫡長子的標準,況且母族勢力也很強大,朝野上下都對李承乾寄予厚望。可李承乾的性格有點問題,俗話說就是不學好,在學校調皮搗蛋,回家也不聽話,再加上腿不好,總覺得大家看不起他,心理有點問題。

642年,李承乾居然以父親為榜樣,勾結漢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奪權,想把李世民趕下臺。這位仁兄真的傻,在李世民面前搞政變,純屬吃飽了撐的。幸運的是,雖然奪權計劃失敗,但他依然保住了性命,只是太子肯定是沒法再做了。

此時的李世民最喜歡李泰,這孩子文采風流、聰慧絕倫,年紀輕輕就主持編撰了《括地志》,眾皇子中他最得寵。李泰是個大胖子,可李世民擔心的不是高血壓、高血脂,而是這孩子上朝時不方便,于是送了他一頂轎子,這夠溺愛了吧。

李承乾被廢后,李泰感覺機會來了,他對李世民說:“如果讓我做太子,我一定會殺掉兒子,把皇位傳給李治。”他這么說是想傳遞兄友弟恭的信息,以此來安慰李世民的心靈創傷。可李世民是什么人?自己就是親手殺死兄弟才上位的,對于兄弟、父子的感情順序,沒人比他體會得更明白。李泰說殺子傳弟,騙鬼去吧。最寵愛的兒子,終究靠不住。

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中,只剩下年紀最小的李治了。這孩子從來不爭不搶,表現得最沒有心機,要不就他吧。李治做太子,大家都能接受。首先,他是李世民的嫡子,在法理上也能說得通,可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其次,他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無忌不僅是母族勢力,而且是開國功臣的代言人,只要得到他的認可,就能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最后是李世民能接受。他一輩子殺伐果決,又在玄武門殺兄逼父,一輩子打下萬里江山,內心最缺乏的卻是家族親情。

李承乾發動政變謀反,李泰為了太子位不惜詆毀兄弟,甚至還承諾殺掉兒子,無疑是在李世民的傷口上再捅一刀。此時的李世民最需要的是溫情和孝順。雖然李治懦弱,但李世民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冊立李治為太子,將來繼承大唐皇位。李承乾和李泰爭斗多年,最終卻便宜了李治。

05

在帝制時代,太子是利益爭奪的焦點。除了表面上的嫡長子繼承制,暗流洶涌下的潛規則其實也有跡可循。強大的母族、自身實力、妥協機會,這三項基本條件符合的條數越多,越有機會做太子,將來保住皇位的機會也越大。

姬宜臼、劉盈、劉琮只有母族勢力,自身實力并不強,最終都淪為母族操控的玩物,結局都不太好。李世民則是三條盡占。他的母親出身于關隴門閥的核心家族,這條關系對于獲得關隴門閥的支持至關重要。自身實力就不必說了。至于妥協機會,李世民殺掉兄弟后,他還有其他競爭對手嗎?沒了。而李治、李隆基各只占了兩條。

話說回來,太子其實是一個危險職業。能當上太子很難,想保住太子位更難。表現優秀的,皇帝不放心;表現不好的,能力不行,皇帝和大臣更不放心,這太難了。

這種事情其實也得看機緣,得到了就好好做,得不到也不強求。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了一輩子,大部分都落得幽禁而死,榮華富貴如水東流。李成器知道爭不過李隆基,果斷放棄,反而終生榮寵不斷,每年過生日時,李隆基都要親自到府里慶賀;宮里有什么好東西,也總有一份給李成器。他不僅生前受封寧王,死后還得到“讓皇帝”的謚號。這么一對比,還挺有意思。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余干县| 莎车县| 建始县| 恩施市| 上杭县| 监利县| 枝江市| 上高县| 洪洞县| 富川| 阿图什市| 区。| 双桥区| 呼玛县| 江山市| 抚顺县| 吉木乃县| 上蔡县| 准格尔旗| 左贡县| 龙山县| 五寨县| 昆明市| 新余市| 永清县| 洪湖市| 咸阳市| 安徽省| 海宁市| 隆安县| 拜泉县| 平和县| 比如县| 平乡县| 南康市| 肇东市| 大洼县| 崇义县| 天峨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