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漢雙雄
- 渤海小吏
- 2059字
- 2021-03-17 15:40:47
貳:文字對于國家統一意味著什么
秦始皇的征服和前面的“六世之烈”是有巨大差別的。
統一后,秦國的土地擴大了近一倍,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僅僅是在十多年間完成的。他未成年的那十年,秦國并沒有那么龐大。
速度太快了!
這也就意味著大量的楚國人、齊國人、趙國人、燕國人、魏國人全部在短時間內迅速失去了“祖國”!(韓國就不提了,那點體量不吃勁了。)
如果說秦國再用一百年的時間去吞并六國,那么可以潛移默化地完成整合,畢竟時間是最好的消食片,但它僅僅用了十多年的時間。
而且,嬴政作為擁有著中華大地“第一次”的男人,此時面臨著從未遇見過的巨大困難。
它不是確立一門學科變成國學,確定全民的比較文化導向。
它不是確立一門宗教作為國教,開展國民的整體信仰。
它要在已征服的所有國土和勢力輻射范圍內,暢通無阻地開展文化交流,推行政令。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讓全世界的人都迅速認可“我是秦國人”,并遵守秦國的各項規章制度。
這非常難。
因為兩點:聽不懂和看不懂。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縱橫,各地都有方言,現在北方人到了廣東,就和去日本是一樣的,基本上就別再指望耳朵能有什么用了。因為根本就聽不懂。
不過,這卻并不太妨礙你與當地人交流。
為啥?
因為整個東亞地區都在漢字體系的輻射范圍內,哪怕到了日本、韓國,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可以通過不連貫的漢字猜出文章意思來的。
不過,秦國當時面臨的情況比我們今天去東亞地區的局面困難多了,不僅各地的話互相聽不懂,寫的字也都互相不認得。

所以,當時的六國人民要是到另一個國家去,要么得帶翻譯,要么就是表演相聲傳統劇目《學聾啞》。
如果想統一語言,還是算了吧。
別說語言了,哪怕統一方言,這在今天都做不到,所以電視里現在說的都是普通話。但你到了祖國的很多大好河山,人家說的是什么,你還是連一個字都聽不懂。
語言是無法進行規范的,因為它根本無法量化。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時會請個老師專門教嗎?
我們肯定取的是一個村的語音平均值。
國家能規定某個村的調為“國調”,然后派全村人去世界各地普及“國調”嗎?
這些人到了地方沒兩天,語音準被當地方言帶跑偏了。
所以,此時文字的擔子就變得非常重。
秦始皇拍板進行了文字統一工作。
還是李斯(這個人幾乎獨挑了統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并參照六國文字,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以此作為官方規范文字,同時廢除其他六國的異體字。
雖然還是看不懂,但小篆字體是在大篆字體上(周禮所用的字體)脫胎而來的,已經將曲折的筆畫變成更簡單、更直接的筆畫形式了。經測算,秦朝的文字系統大概減少了多達四分之一的先秦書寫方式。
由此也可以想象,過去寫個字得多麻煩。
更重要的是,這個字是要刻在竹簡上的,那么復雜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更為可喜的是,秦始皇不僅采用了小篆,還采用了程邈整理出來的隸書,作為并行方案。
隸書的字形變圓為方,筆畫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轉向筆畫,這就是我們今天漢字的原型。

看這些字,很多我們都認識吧。
這一重大的突破,使隸書相對于小篆,更加簡易,更加易于書寫,并很快就得到了全國各地人民的追捧,成為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文字。
小篆成為秦國的標準文字,隸書成為日用文字,皇帝詔書和政府正式文件用小篆書寫,非官方文件則用隸書抄寫。
自此,官方與民間的表達雙軌制也基本確立起來。
這不僅體現在“字”上,也體現在行文上。過去寫字、刻字不易,竹簡也是金貴東西,所以必須言簡意賅。這樣就漸漸衍生出“文言文”,它類似于古代的電報。
當然,現在我們學的文言文和古代老百姓說的話是不一樣的,老百姓是不會“之乎者也”的。
簡化雖然好,但也不能一味地簡化,不見得越簡化就越漂亮、越適用。
無論是字,還是人,穿太少了,缺乏美感。
凡事要有度。
統一與簡化文字,不僅從日常交流等文化層面上幫助秦國完成了“消化”六國的第一步,還衍生出了影響千年的另一項制度——官僚制度。
現在我們一聽到“官僚”這倆字,就知道不是個好詞。這個詞代表著高高在上,代表著推諉扯皮,代表著效率低下。但實際上,這個詞的原本含義以及整個官僚系統,幾乎是中國兩千年來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當文字被統一后,官僚系統的基礎也就被夯實了。
這個基礎就是能熟練使用標準文字作為有效交流方式,主要執行國家政法軍國大事部署的專職群體——官和吏。
因為文字統一,頂層的政策開始能夠傳達到社會的底層,基層的財稅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層建筑,黃河泛濫時可以組織起龐大的民力護衛堤壩,異族入侵時可以武裝起精良的軍隊去保衛家鄉。
一個偌大的秦國開始成為一個整體。
統一后的文字被后世歷任的統治者高度重視,民間是不允許私自篡改文字的,字典只能由官方出版。
因為如果對文字不加重視,用不了多少年,百姓就會造出很多簡化的字;要是不管,用不了多少年,就會出現一堆亂七八糟的字,老百姓就全不認識了!文化與政策就傳達不了了!再過些年,這些地方的文化與溝通就有壁壘了,更不要談什么統一了!

一旦文字亂成歐洲這樣,肯定變成“一村一國”!
所以,統一文字這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影響極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