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兵馬未動,輿論先行
公元960年,后周。
大年初一。
年富力強的皇帝柴榮年前剛龍馭賓天,年僅六歲的新皇帝柴宗訓登基。此時,整個皇宮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
誰都沒有想到,正在這時,邊境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縣)、定州(今河北定縣)突然傳來戰(zhàn)報:北漢聯(lián)合遼國正大肆進軍邊境,速發(fā)兵救援!
此時,后周的實際掌權(quán)者是符太后和宰相范質(zhì)。
范質(zhì)是一個文筆頗佳、出口成章的老文人。
聽到邊境警報,年輕的太后和皇帝只好找范質(zhì)商議對策。
范質(zhì)身為文人,和他清談圣人文章、治國理政還行,而和他討論如何行軍打仗,那就白扯了。
所以,不諳用兵之道的范質(zhì)立即想到了一個人——趙匡胤。
趙匡胤,此時擔任后周皇宮禁軍的總司令——“殿前司都點檢”。
作為宰相,范質(zhì)每天出入皇宮,他接觸最多的將軍就是身為殿前司最高統(tǒng)領(lǐng)的趙匡胤,見到最多的士兵就是殿前司這群為皇帝站崗的衛(wèi)卒。
他聽慣了身邊這些兵油子對趙匡胤贊不絕口:趙匡胤如何的忠勇無雙,如何的勇冠三軍,如何的用兵如神,反正天下所有的贊美之詞都不足以表達這群兵士對趙匡胤的崇拜。
所以,剛一聽到敵兵入寇,甚至來不及考究軍情的真?zhèn)?,范質(zhì)立即慌不擇口地向皇帝和太后建議:起用趙匡胤做全軍統(tǒng)帥,北征!
也許,趙匡胤等的就是這一天。沒有任何耽擱,接到任命詔書的當天,趙匡胤就點齊各將,大年初二就出發(fā)北征了。
此次北征,趙匡胤的人事安排如下:
先鋒——慕容延釗(趙匡胤的發(fā)?。?,先行出發(fā);
殿前司總指揮——石守信(趙匡胤的“鐵粉”),留守皇宮;
騎兵部隊——高懷德(趙匡胤的好兄弟,此時正和趙匡胤的妹妹談戀愛,以后就是趙匡胤的妹夫了),帶領(lǐng)騎兵走在前面;
步兵部隊——王審琦、韓重赟(趙匡胤的拜把兄弟),兩人分別帶領(lǐng)兩路步軍,前后兼行;
其他——張令鐸、張光翰(張令鐸的直系下屬)等分領(lǐng)各軍緊隨其后。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物,這次軍事行動的總參謀長、書記員,就是那位不讀書、會當官,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這么一支以趙匡胤為首,由其親隨、親戚、發(fā)小組成的后周最龐大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開封外的陳橋驛行來!
趙匡胤的大軍還未出城,開封城中就已經(jīng)傳開了,說當年柴榮北伐之時得到一塊方木,上書“點檢做天子”五字,預示著上天要讓趙匡胤做皇帝。
說實話,此種做法太過拙劣。
秦末的時候,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前,就曾經(jīng)把寫有“陳勝王”的字條塞進一條漁民捕到的魚肚子里面。當時的人沒有文化啊,剖開魚肚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字條,他們就以為是上天安排陳勝造反的。于是,陳勝“順天意”,揭竿而起,一呼百應!
可是一千多年之后,趙匡胤重新玩起這個把戲,卻迷暈了后周的老百姓。這么看來,當年造反還是挺容易的,畢竟老百姓讀書不多?。?/p>
趙匡胤更是充分利用工作便利,將“點檢做天子”的偈語在城中的老百姓之間傳得神乎其神,但宮中的皇帝、太后,甚至宮娥、太監(jiān)都一無所知。
邊境戰(zhàn)況緊急,趙匡胤的大軍走到距離都城不足百里的陳橋驛卻停了下來,不走了!
趙匡胤擺擺大手,說:“兄弟們辛苦了,今晚暫且扎營于此,明日再行軍!”
說完,他居然領(lǐng)著一幫將領(lǐng)進帳喝酒去了!
這時候,一位神仙一樣的人物登場了!
這位神奇的人物,就是前面所說的苗訓。
苗訓被趙匡胤誆入軍中,聘為軍師。因為懂得一些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的把戲,軍中將士都稱他為“苗神仙”。
話說這天黃昏,苗神仙沒跟著趙匡胤去后帳喝酒,而是在軍營外面走來走去,時不時地看看天,口里喃喃低語。
這種情景被周圍的士兵看到了。大家不禁納悶,這苗神仙是怎么了?今天看著怪怪的,已經(jīng)在這里走了一個時辰了!
最后,趙匡胤的近侍楚昭輔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走到苗訓旁邊道:“我說苗神仙,大家都去喝酒了,您怎么不去?在這里看什么呢?”
苗訓回頭看看楚昭輔,雙手插到袖管里,又看了看天,一臉神秘地道:“將軍是點檢親隨,不瞞將軍,您看看那天空,是不是有兩個太陽?”
楚昭輔順著苗訓的指點看去,果然天空一高一低有兩個太陽。
其實,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這種兩個太陽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實就是一種光線折射現(xiàn)象。
但在當時,老百姓沒文化??!
楚昭輔看了看,也十分驚異!
苗訓接著說:“將軍有所不知。這預示著大周氣數(shù)已盡,我們點檢趙將軍將順承天意,得天下了!”
楚昭輔是個莽漢,一聽這話,對此自然深信不疑!
于是,他又把苗訓的話傳給其他將軍,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原來軍中、都城中傳的謠言,大家全都信以為真!
“天有二日”的傳言很快傳到了趙匡胤的鐵哥們高懷德的耳朵里。
高懷德是后晉齊王高行周的兒子,從小就勇猛過人,年僅二十歲就隨父從軍,并屢建奇功。此時高懷德是后周侍衛(wèi)司的馬軍都指揮使,后來成了趙匡胤的妹夫。
苗神仙的話,高懷德早就聽說了。他不但沒有禁止,甚至還有意無意地鼓動士兵傳播。
后來,他看時機差不多了,就把所有的將軍叫到自己的營帳。
“兄弟們哪,我有個事想跟大家商量商量。”高懷德坐在臺上,摩挲著手里的軍刀,緩緩道。
下邊人都不傻,大家都是從底層一步一個腳印上來的,啥場面沒見過。一看高懷德手里的刀,大家就都明白了。于是,大家一起起哄:“什么事高將軍說就是,兄弟們都聽著?!?/p>
高懷德嘿嘿一樂,繼續(xù)道:“現(xiàn)在突臨大敵,接下來我們要拋妻棄子遠赴疆場,可能有的人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是,現(xiàn)在皇帝幼小,等他長大了哪里還記得我們這些為他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啊?!不如我們現(xiàn)在擁立點檢為皇帝,再決定北征,大家意下如何?”
高懷德是什么人呢?他是正經(jīng)的“軍二代”,在軍中人脈眾多,而且戰(zhàn)功赫赫、飛揚跋扈,不管對誰只要一言不合就能拔刀相向。現(xiàn)在他提出了要擁立趙匡胤為天子,誰也不敢吭氣,怕還沒說出“不”字就被他一刀砍成兩截。
再看軍中這幾個將領(lǐng),除了高懷德的幾個死黨,就是“義社十兄弟”那幫老哥兒們!趙兄當了皇帝,還能虧待我們?
于是,大家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旁邊的趙匡義——趙匡胤的親弟弟(日后的宋太宗)。
意思很明白,這是你家的事情,你怎么看?
趙匡義此時心里肯定很高興,如果自己的哥哥當了皇帝,自己一下子就是皇親國戚了!
但是,這種事情決不能讓人看出來,否則有一天會被人抓住小辮子,被那些史官們罵個狗血噴頭。
這就難了!說也不敢說,不說吧,一旦黃了,估計會死無葬身之地。這種棘手的事情只有一個人能辦得了——趙普!
趙普雖然平時讀書少,科考成績也不行,每次考試都不及格,但是頭腦靈活,“能斷大事”“參謀締構(gòu)”。
于是,趙匡義碰了碰旁邊的趙普,問:“趙參謀?。∧闫綍r足智多謀,號稱點檢的軍師,你認為應如何處理呢?”
趙普暗想,這還用商量嗎?高懷德手里的刀就是答案。
不過想歸想,話不能這么說。于是,趙普輕咳幾聲,組織了一下語言,朗聲道:“這還有什么話說?現(xiàn)在主少國疑,不能服眾。點檢大人功高蓋世,不立他為天子,還有何人能堪當如此大任?”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高懷德就大喝道:“還在想什么?我們都是點檢大人提拔的人,現(xiàn)在大周一半的軍隊都在咱們手里。點檢大人做了皇帝還會虧待大家?就這么定了?!?/p>
于是,高懷德、趙普等人找了個黃袍,徑直闖進趙匡胤的臥房!
此時的趙匡胤正在假裝睡覺,軍營中發(fā)生的一切他都一清二楚。
高懷德帶著黃袍走到趙匡胤身邊,把袍子披在他的身上。大家紛紛跪地,山呼“萬歲!”
趙匡胤忙從臥榻上翻身起來,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道:“你們這是干什么?”
趙匡義這才把軍中發(fā)生的一切詳細稟明。
趙匡胤連忙擺手,說:“不干不干,我就是個軍頭,喝酒、打架還行,當皇帝我干不了。”
史曰,“太祖固拒之”。
高懷德一聽,嘿嘿一笑:“黃袍都穿上了,你還能不干?你不干,到時候周朝小皇帝知道了,咱們都得死。”
趙匡胤又裝作推辭了幾下,最后還是決定“屈從眾志”,登基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