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以“缺德”服人
宋,秋日。
皇帝趙匡胤坐在開封的皇宮里,感到異常苦悶,整天“寡人”“寡人”地叫著,果然有一天真把自己叫成了寡人。
現在王審琦走了,石守信也不敢來了,就連韓令坤、慕容延釗倆發小也被自己發配到邊疆守邊去了。
身邊只剩下趙普、苗訓這幫文人,再也沒有了之前大家一起喝酒的日子。現在的趙匡胤才真正體會到,做了王者也未必榮耀!
雖然大家一致推舉自己做了皇帝,各種贊美、恭維不絕于耳,可是他們對自己“杯酒釋兵權”的做法還是心存抱怨的。他們之所以不說,是因為畏懼!
比如那個在自己兵變中給予最有力支持的石守信,當年帶兵的時候,一向愛兵如子,甚至把他自己的封賞全部分給士兵。
可是現在呢?石守信整天不理兵事,一天到晚流連于青樓藝伎當中,讓他去邊疆帶兵,他也不去。
令人唏噓的同時,趙匡胤明白那是石守信在發泄對自己的不滿。他丟的不是自己的臉,丟的是趙匡胤的臉,丟的是大宋的臉!
正想著,突然一陣急促的鼓聲打斷了趙匡胤的思緒——登聞鼓!
看來有人要告御狀!
過了一會兒,小太監畢恭畢敬地送上了狀紙。
趙匡胤懶得看,直接問道:“所告何人?”
小太監回答道:“李漢超。”
李漢超!提到這個名字,趙匡胤的腦海里立馬出現一個年輕將軍騎馬縱橫草原的形象!
趙匡胤對李漢超很熟悉。柴榮當皇帝的時候,趙匡胤是禁軍的一把手——殿前都點檢,李漢超則是自己的直系下屬、禁軍的四把手“殿前都虞候”。
如果說在大宋的軍事圈里面,石守信是以“愛兵如子”著稱,那么李漢超的人設則是“打仗不要命”。
別的將軍打仗都是把帥旗往地上一插,站在箭射不著、血灑不到的地方,從容指揮。可是李漢超打仗不這樣,他每次都和士兵一樣玩命,自己扛著帥旗沖在軍隊的最前面。
而且,別看李漢超一副絡腮胡、粗漢子的模樣,但他對待士兵卻很有耐心,總是與他們同甘共苦,從來不享受特殊待遇,就連樞密院發的“特殊津貼”也不留下,都發給身邊受傷的士兵。就憑這些,李漢超在軍中的威望很高。
趙匡胤當皇帝后,剝奪了“義社十兄弟”的兵權,但唯獨舍不得讓李漢超回家養老。趙匡胤就是喜歡李漢超這種打架不要命的個性,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趙匡胤不僅沒奪李漢超的兵權,甚至還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關南兵馬都監”,去鎮守關南(周世宗柴榮北伐從遼國人手里奪回的瓦橋關以南地區)。
關南地區是防守遼國鐵騎的要沖。“關南兵馬都監”,別看這個名頭聽起來有點像太監,可是權力大得很,相當于關南地區的兵馬大元帥!
大宋的這個鄰居遼國很奇怪,它的國土面積雖然很大,但是很窮;尤其一到秋冬季節,不事農耕的牧民們坐在氈房里就閑得難受。與其坐在草原上喝西北風,不如騎上馬去南邊的那個富鄰居家里敲兩筆!
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憑借幽薊和長城天險,基本上還能擋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可是現在,契丹人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他們早上騎馬晚上就能抵達大宋邊境。所以,歷任關南守將都深受其擾,卻又無計可施。
防吧,你又不能整天城門緊閉,大家總得去買個菜、走個親戚吧。追吧,自己的那幾匹瘦馬怎么能追得上這群草原士兵!關南防護一直是周、宋兩朝最頭疼的事情之一。
李漢超到任關南之后,一改過去的防守戰略,變為主動攻擊。
他有事沒事就命人扛上帥旗,帶一隊人馬直接殺到遼國境內。能搶就搶,搶不著就燒。反正當年契丹人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干!
契丹人跟漢人打了兩百多年仗,過去都是自己搶人家東西,什么時候自己變成受害者了?!
所以,李漢超鎮守關南以來,光去搶契丹人的東西了,遼國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看見李漢超的大旗就趕緊關上城門。
而且,李漢超從不按套路出牌。當年契丹人搶劫,一般都會在冬天牧閑季節,平時雙方反而相安無事。李漢超卻不這樣,他一年四季都不閑著,白天喝口酒,酒勁兒一上來,晚上就帶兵打過去了。幾年下來,契丹境內城外一片荒蕪。
李漢超的這一招在大宋可謂圈粉無數,就連趙匡胤也對他青睞有加。
看完狀紙,趙匡胤明白了。
李漢超參與賭博敗光家產,不得不四處舉債,甚至不惜向當地的地主借高利貸。原告正是這位高利貸債主。他向李漢超要債,李漢超不僅不還,還帶兵去他家把他打了一頓,臨走還搶走了他的女兒做妾。
這下問題嚴重了,因為李漢超動用了軍隊。
軍隊不僅是國家防守自衛、主動攻擊的工具,更是一種政治象征,代表著帝王的權力和威嚴。
趙匡胤黃袍加身,就是這些軍頭們給抬上的皇位。所以,他對軍隊的管理相當嚴格。按照規定,只有國家層面的軍事行動才能調動軍隊。其他任何時候,即使是直屬將軍也不能隨意調動,更不能把軍隊私用!否則,立即殺頭。
現在,這起案子不僅僅是簡單的民事糾紛了,而是一場關系到皇權和地方軍隊指揮權的斗爭!
原告很聰明,一下子就把皇帝拉到了自己的戰壕里,他們共同的敵人是私調軍隊的李漢超!
趙匡胤看著手里的訴狀,再看看跪在堂下的這個地方富戶,一聲不吭!
強搶民女、私調軍隊,每條罪狀都足以把李漢超置于死地。
原告跪在堂下,戰戰兢兢,不敢看皇帝的臉色,像他這種小民是沒有權力在朝堂之上抬頭的,但是他的心里明白——這場官司,他贏定了!
因為,他把皇帝拉到了自己的一邊。
終于,趙匡胤說話了:“李漢超鎮守關南之前,遼兵可曾入寇?”
他聲音不大,卻不怒自威。
這就是權力的好處,只要你擁有權力,即使輕聲細語,別人也會認真傾聽;沒有權力,即使你聲嘶力竭,依舊無人理會。
原告不敢隱瞞,據實奏道:“以前,遼兵年年犯關,關南地區經常十室九空。自從李漢超來了之后,現在已經很多年沒有遼兵的影蹤了!”
趙匡胤輕咳一聲,嘴唇翕動道:“如果李漢超沒有搶你家女兒,你家女兒將嫁給何人?”
原告想了想,對道:“嫁給村中大戶人家!”
趙匡胤這才動了動倦怠的身軀,怒道:“如果沒有漢超駐守關南,你家說不定早就被遼人洗掠一空,也就是說,你的錢財其實有漢超一半的功勞,他拿你點錢有什么不對。再說了,你家女兒給漢超做妾,日后榮華享受不盡,不比做個村婦強嗎?”說著,趙匡胤命令左右把原告趕了出去。
第二天,京城輿論一片嘩然,如此肆無忌憚地包庇自己的手下,古今中外恐無第二個帝王!
此時的李漢超正坐在家中提心吊膽,他已經知道被他搶來的女孩的父親去告御狀了。而且,他知道按大宋朝的法律,軍隊私用、強搶民女這兩條罪狀足以砍掉自己的人頭了。
怎么辦?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己能逃到哪里去?何況,我李漢超一生戎馬倥傯,面對敵人的千軍萬馬都不曾逃走,現在如果逃了怎么對得起一直追隨自己的那些將士們!
為了他們,也不能逃走!
李漢超正想著,皇帝身邊的小太監突然到訪!看來處理決定到了!
李漢超戰戰兢兢地把太監引入正室,太監卻沒有宣讀圣旨,更沒有命人把他綁起來,而是遞給他一封皇帝的手書。
李漢超哆哆嗦嗦地把信展開,只見趙匡胤在信中寫道:
“漢超老弟,聽說你最近賭錢又輸了!輸錢沒關系,但是你不該去借高利貸。沒錢了跟我說一聲,老哥我還有點兒私房錢可以借給你用。到時候,你立了戰功得了封賞,別忘了還我就行!”
“至于你新納的那個小妾,也是小戶人家,我看配不上你大將軍的名號,不如送回去吧!下回見面,我給你介紹吳越國公主認識,據說她可是對你仰慕已久了!”
李漢超邊讀邊號啕大哭,南向跪倒,山呼萬歲不止。
一場攸關生死的官司,就這樣在趙匡胤的包庇中輕松化解了。
趙匡胤令李漢超送回搶奪的民女,補償了對方的損失,還籠絡了一批像李漢超一樣的藩鎮大將,一時人心歸附,四海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