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五胡種族問題
《魏書》卷六七《崔光傳附崔鴻傳》略云:
鴻乃撰為十六國春秋,表曰:“自晉永寧以后,雖所在稱兵,競自尊樹,而能建邦命氏成為戰國者,十有六家。善惡興滅之形,用兵乖會之勢,亦足以垂之將來,昭明勸戒。但諸史殘缺,體例不全,編錄紛謬,繁略失所,宜審正不同,定為一書。”
《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云:
萇求傳國璽于堅曰:“萇次膺符歷,可以為惠。”堅瞋目叱之曰:“小羌乃敢干逼天子,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也。圖緯符命,何所依據?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通鑒》卷一〇六“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八月”條“五胡次序無汝羌名”句胡注云:
胡、羯、鮮卑、氐、羌,五胡之次序也。無汝羌名,謂讖文耳,姚萇自謂次應歷數,堅故亦以讖文為言。
《晉書》卷一〇三《劉曜載記》云:
置單于臺于渭城,拜大單于,置左右賢王以下,皆以胡、羯、鮮卑、氐、羌豪杰為之。
《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略云:
羯胡石勒,字世龍,小字匐勒(《晉書·石勒載記》僅作
,無勒字)。其先匈奴別部(《晉書·石勒載記》作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分散居于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祖邪弈于,父周曷朱,一字乞翼加,并為部落小帥。
《晉書》卷一〇四《石勒載記》略云:
鄔人郭敬、陽曲寧驅,并加資贍。勒亦感其恩,為之力耕。會建威將軍閻粹說并州刺史、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騰使將軍郭陽、張隆虜群胡將詣冀州,勒亦在其中,賣與茌平人師歡為奴。每耕作于野,歡家鄰于馬牧,與牧率汲桑往來,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焉。
同書卷一〇六《石季龍載記·上》略云:
太子詹事孫珍問侍中崔約曰:“吾患目疾,何方療之?”約素狎珍,戲之曰:“溺中則愈。”珍曰:“目何可溺?”約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珍恨之,以白宣。宣諸子中最胡狀,目深,聞之大怒,誅約父子。
同書卷一〇七《石季龍載記·下》略云:
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余萬,尸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于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新唐書》卷二二一下《西域傳》“康國”條略云:
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當作匈奴,參《唐會要》卷九九“康國”條)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
《大唐西域記》卷一“颯秣建國(即康國)”條云:
兵馬強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視死如歸。
《三國志·魏志》卷三〇《外夷傳》裴注引《魏略西戎傳》曰:
其(氐)俗,語不與中國同,及羌雜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國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絳,俗能織布,善田種,畜養豕牛馬驢騾。其婦人嫁時著衽露,其緣飾之制有似羌,衽露有似中國袍,皆編發。多知中國語,由與中國錯居故也。其自還種落間,則自氐語。其嫁娶有似于羌。
同書《魏志》卷九《夏侯淵傳》略云:
還擊武都氐羌下辯,收氐谷十余萬斛。
《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云:
初,堅強盛之時,國有童謠云:“河水清復清,苻詔死新城。”堅聞而惡之,每征伐,戒軍候云:“地有名新者避之。”
《新唐書》卷二二二上《南蠻傳·南詔傳》(參《舊唐書》卷一九七《南詔蠻傳》)云:
夷語王為“詔”。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雋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
《三國志·魏志》卷三〇《鮮卑傳評·下》裴注引《魏書》略云:
檀石槐既立,乃為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彈汗山啜仇水上,東西部大人皆歸焉。兵馬甚盛,南鈔漢邊,北拒丁令,東卻夫余,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分其地為中東西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余、濊貊為東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彌加、闕機、素利、槐頭。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為大帥。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為西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置鞬落羅、日律推演、宴荔游等,皆為大帥,而制屬檀石槐。
《魏書》卷一《序紀》云:
宣皇帝諱推寅立,南遷大澤,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謀更南徙,未行而崩。
同書卷一一三《官氏志》云:
東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時東部,西方尉遲氏后改為尉氏。
《宋書》卷九六《鮮卑吐谷渾傳》略云:
阿柴虜吐谷渾,遼東鮮卑也。父弈洛韓,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別為慕容氏。渾擁馬西行,廆遣舊父老及長史乙那樓追渾令還,渾曰:“諸君試擁馬令東,馬若還東,我當相隨去。”樓喜拜曰:“處可寒。”虜言“處可寒”,宋言爾官家也。于是遂西附陰山,遭晉亂,遂得上隴。
《晉書》卷一二六《禿發烏孤載記》云:
禿發烏孤,河西鮮卑人也,其先與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遷于河西。
《魏書》卷四一《源賀傳》略云:
源賀,自署河西王禿發傉檀之子也。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來奔。世祖謂賀曰:“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
《晉書》卷一二五《乞伏國仁載記》略云:
乞伏國仁,隴西鮮卑人也。在昔有如弗斯、出連、叱盧三部,自漠北南出大陰山,遇一巨蟲于路,狀若神龜,大如陵阜,乃殺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開路;惡神也,遂塞不通。”俄而不見,乃有一小兒在焉。時又有乞伏部有老父無子者,請養為子,眾咸許之。
《魏書》卷一《序紀》略云:
圣武皇帝諱詰汾,獻帝時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于是欲止,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
《晉書》卷六《明帝紀》云:
敦正晝寢,夢日環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云(此出劉敬叔《異苑》)。
同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云:
謠曰:“長鞘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復虜。”秦人呼鮮卑為白虜。
《三國志·魏志》卷三〇《外夷傳評·下》裴注引《魏略西戎傳》略云:
貲虜,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為貲。始建武時,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東西,畜牧逐水草,鈔盜涼州,部落稍多,有數萬,不與東部鮮卑同也。其種非一,有大胡,有丁令,或頗有羌雜處,由本亡奴婢故也。
《新唐書》卷二一七下《回鶻傳·下·附黠戛斯傳》略云:
黠戛斯,古堅昆國也。地當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其種雜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漢降將李陵為右賢王,衛律為丁零王。后郅支單于破堅昆,于時東距單于廷七千里,南車師五千里,郅支留都之。故后世得其地者訛為結骨,稍號紇骨,亦曰紇扢斯云。人皆長大,赤發、皙面、綠瞳,以黑發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三國志·魏志》卷一九《任城威王彰傳》略云:
太祖喜,持彰須曰:“黃須兒竟大奇也。”(裴注引《魏略》曰:劉備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待呼我黃須來。”彰須黃,故以呼之)
同書《魏志》卷二〇《武文世王公傳》云: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陳思王植、蕭懷王熊。
同書《魏志》卷五《武宣卞皇后傳》略云:
武宣卞皇后,瑯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譙納后為妾。
《晉書》卷一二九《沮渠蒙遜載記》:
沮渠蒙遜,臨松盧水胡人也。其先世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為氏焉。
《魏書》卷四下《世祖紀·下》云:
九月盧水胡蓋吳聚眾反于杏城。
《南齊書》卷五七《魏虜傳》云:
初,佛貍討羯胡于長安(寅恪按:此羯胡指蓋吳言,詳見《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殺道人且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