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直面生活的不公,內心更加強大
- 生活如此無奈,你要足夠淡定
- 穆臣剛
- 15344字
- 2021-02-20 17:52:08
把自己打磨成一塊閃光的金子
比爾·蓋茨說:“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除了適應,我們別無他法。”我們期待絕對的公平,可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公平?
面對不公,怯弱的人抱怨,清高的人逃避,焦躁的人憤怒,悲觀的人絕望,而淡定的人將不公平視為改變命運的契機,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是讓自己更加成熟的磨練。
01 寬容地對待自己的缺點
面對生活的不公,請不要讓憤懣和抱怨填滿你的生活,上天并沒有特別寵愛誰。面對過往,你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坦然;面對缺陷,你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去看淡;面對命運,你要用“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氣去改變;面對坎坷,你要用“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堅韌去跨越。
生活對美國總統羅斯福并不公平,小時候的他非常脆弱膽小,總是帶著一種恐懼的表情,喘著粗氣。每次老師叫他起來背誦,他的雙腿就開始發抖,嘴唇也顫抖起來,這讓他的聲音總是含含糊糊的,引來同學的哄堂大笑。
所以,他常常回避同學間的集體活動,也不喜歡交朋友,越來越孤僻。然而,羅斯福卻并不甘心被自己外貌和性格上這些先天的缺陷打敗,他骨子里那股不屈的奮斗精神在提醒他,不能放棄!——那是一種任何人都具有的奮斗精神。缺陷促使了他更加努力地改變自己,他將喘氣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嘶聲,他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再顫動,他用堅定的意志克服了自己的恐懼。
但老天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又給了他一記重擊,羅斯福不幸地罹患了脊髓灰質炎,最終導致了終身癱瘓。但羅斯福是如此地了解自己,他太清楚自己的種種缺陷。他從來不欺騙自己是勇敢的、強壯的、好看的。對于缺點,他克服一切他可以克服的,不能克服的便加以利用,就像他童年時做的一樣。通過演講,他學會熟練地使用一種假聲,以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齙牙。他裹著毯子、坐著輪椅進行“爐邊談話”的樣子,令民眾再也記不起他以前那打樁工人般的姿態。
面對不公,羅斯福沒有退縮和消沉,他從不抱怨上天,充分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與困境抗爭,甚至將缺陷加以利用,變為登上名譽巔峰的資本。
貝多芬的失聰、羅斯福的癱瘓、林肯的丑陋、拿破侖的矮小……上帝給他們以缺陷但也賦予了他們高貴的品行和堅強的意志,還有認識自我的頭腦,于是一些凡人眼中可怕的缺陷,在他們這里已不成問題。他們的偉大成就掩蓋了一切,讓他們的形象因此而顯得更加輝煌。我們也許這一生都無法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但卻可以學習他們那種坦然面對自身缺陷的態度。寬容了自己的缺點,也就寬容了人生。
再美的春天也難免會有枯葉飄零,但這無礙于春意盎然的盛景;再好的晴天也會有烏云飄過,但它遮蔽不住整個世界的光明;再清澈的水也免不了會有雜質,但依然能夠映照出藍天和你的面龐。幸福不會是純粹的,也從來不曾絕對。幸福生活也會有雜質,但它不會使幸福貶值,更不至于讓幸福變質。恰如一粒微塵,盡管肆意飛揚在風的世界里,卻何曾遮蔽一草一木,又何曾濁化朗朗青天?盡管貿然地砸入水的平靜中,卻何曾破發一絲聲響,又何曾驚起半點漣漪?
十歲的美國小男孩里維,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里維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只教了他一招,里維有點弄不懂了。他終于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數?”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只會一招,但你只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里維并不是很明白,但他相信師傅,于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幾個月后,師傅第一次帶里維去參加比賽。里維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輕輕松松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急躁起來,連連進攻,里維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里維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里維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里維一度有些招架不住。裁判擔心里維會受傷,就叫了暫停,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后,對手放松了戒備,里維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對方,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里維鼓起勇氣道出了心里的疑問:“師傅,我怎么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是抓住你的左臂。”所以,里維最大的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生活中的意外常常讓人毫無防備地受到傷害,于是人們便悲觀地表示世事皆造化弄人,抱怨自己未曾得到生活的庇佑。上帝或許忘了對生活進行精細的雕琢,但是卻從來不曾把幸福遺失。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會如何評價不公平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生活并非充斥著缺憾和絕望,那些所謂的不足從來就不曾影響到我們對生活的追求,也從來不曾破壞我們擁有的幸福。
我們需要淡定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寬容地對待自己的缺陷。事實上,當我們回首人生,就能夠發現它們原來只是微不足道的塵土而已,而人事輾轉,年華飛逝,它們早已沉淀在幸福的角落,難以尋覓。人生難免有點墨之污,難免有行跡之晦,但無須斤斤計較,也無須耿耿于懷。很多時候,并不是生活不夠公平,而只是我們不夠淡定。
生活·淡定·幸福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更顯出他的可愛。
——莎士比亞
02 那些看不開的,不如放下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道路的崎嶇,一路的相逢與錯過都不是你能決定的,但這一段走得是喜是悲卻只取決于你。如果你希望它歡喜快樂,那就該放下那些看不開的曾經,丟棄多余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活得輕松自在、幸福多彩。
剛剛離婚的他突然被工廠辭退了,一下子成為“雙失”青年給了他很大的打擊。最讓他感到傷心的是,自己在工廠里一直兢兢業業,任務也完成得很出色,為什么被領導裁掉的人會是他?他不吃不喝,徹夜難眠,似乎想要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大家的規勸也難以讓他走出陰霾的情緒。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是一群人的故事。
失業又失婚,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難邁過的一道坎兒,但生活總是要繼續下去的。人生總是有很多看不開的東西,生活、工作、愛情,總是讓人糾結不已。我們習慣于埋怨社會的不公,習慣于抱怨生活過得不如意。我們常常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也常常看不明白生活的希望究竟在何方,而人生為何會有煩惱,為何會有得失,又為何會有這諸多的不順。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疑惑,每個人心中也都藏有太多個為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穿世事浮華,參不透人倫生死,辨不明是非善惡,更放不下名利和得失。我們希望找到生活的捷徑,卻總是在迷惑中焦躁不安。我們執著地想要了解生活的真相,結果執著了一輩子,到頭來不過是在霧里掙扎著痛苦了一生。追求看不開的就注定成為了束縛,執著于看不開的就注定成為了禁錮。生活也許當真需要一個答案,但這個答案或許并不是依靠眼睛去看明白的,也不是依靠思維去想明白的。
狐貍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是酸的,我們鄙視和嘲笑狐貍的自欺欺人,但是真正愚昧的往往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在想得而不可得的糾結中耿耿于懷、焦躁不安時,聰明的狐貍已經坦然地放下了心結,不再自尋煩惱。生活中那些想不清楚的、看不明白的、參悟不透的東西,不如統統放下,何必為那些難以作出決定的事情傷神費力呢?
學會放棄吧!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盡精力的爭吵,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余的、該放棄的都要放棄。
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結局。
人總是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我們妄圖去了解和參悟一切真相,所以習慣性地執拗在那些得不到看不開的東西上,不愿意放手,只為尋求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然而最終也許會在痛苦糾結中絕望地發現,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并沒有太多的為什么,也不會有所謂的結果。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也希望能夠知道更多,然而那樣的生活只會從簡單走向復雜,從復雜走向更復雜,最痛苦的卻永遠都是自己。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生活的真相往往很簡單,只不過我們常常過于執著罷了,所以一直都在追尋著錯誤的東西。過度追求反而不可得,坦然放下卻可以得償所愿,也許這就是生活最大的真相。
越戰期間,尼克松總統要求指揮官斯威士摩蘭匯報一下局勢。
總統問:“將軍,我們越戰的目標是什么?”將軍回答:“征服與平定敵人。”總統又問:“那該怎么辦?”將軍請求:“我要四十萬大軍。”“去年這個時候,你說只有二十萬就夠了。我給了你二十萬軍隊,你平定了多少敵人?”“事實上我們到達后,抵抗力量增加了一倍。”
總統立即說道:“既然二十萬軍隊產生了雙倍的抵抗力,那么四十萬軍隊就會有四倍的抵抗力。所以我認為,繼續向越南派遣軍隊是不明智的。”
尼克松的決定把美國拖出了越戰的泥潭。
這就像打麻將,本來大家說好打八圈結束,但八圈過去,意猶未盡,尤其是哪位輸了,總想再加賽一兩圈,興許就打回來了。一開加賽的頭,可能就難以收場,最后搞得疲憊不堪或不歡而散。其實,打麻將有輸有蠃,輸了,證明自己今天運氣不好,或發揮欠佳,再拖下去贏面依然很小,輸更多的可能性反而較大。
上帝說每個人只需要打開一道門,就能夠進入天堂,于是大多數人都想方設法、奮力掙扎著想要打開這道大門,寧死不棄。然而有些人卻適時地放棄了,因為與其在痛苦中追求那些難以得到的東西,不如毫無負擔地生活;所以這些人真正感受到了天堂的幸福。
生活中真正的煩惱,不是那些看不開的事情,而恰恰是我們的執著和不甘。我們希望能夠看清籠中的鳥兒,最后卻常常不自覺地走進鳥籠之中,將自己困鎖起來。然而人生需要從容一些,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的心靈更多的空間。執著只會帶來無止境的痛苦,適時放下才會讓美好的生活繼續。
生活·淡定·幸福
活著就是會吃到苦。如果味道實在太苦,那就趕快吐掉,然后去漱口。如果是吐不掉的,非吞下去不可的苦,那就趕快吞下去。不管是要吐掉還是要吞下,反正就是不要把苦含在嘴巴里,細細咀嚼。
——蔡康永
03 痛苦有時是珍珠
人生就是交響樂,只有配置了苦痛的低音區才能演奏出抑揚頓挫的動人樂章。雖然誰都不情愿遭遇痛苦,但唯有擁抱過痛苦,才會懂得享受生活的甘甜。
紀伯倫的寓言里有一則故事: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說:“我身體里邊有個極大的痛苦,它圓圓的,很沉重,我遭難了。”另一只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邊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這時有一只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我們渴望得到一帆風順的人生,渴望順利躲避所有的苦難,但是生活中時時有難以預料的災害、未可避免的傷病侵襲,還有不如意的人生挫折,生活總是要求我們去面對那些不愿意面對的事情。我們總是免不了要捂著傷口,在那不如意的生活里穿行,在那不幸福的愛情世界里掙扎,甚至認為人生就是痛苦的進化論,不可抗拒。
雖然不可抗拒,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總要經歷的苦難,可以笑著接受那些人生必經的痛苦。正如先哲們所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翩翩起舞。我們不能過濾痛苦和不幸,苦難需要我們自己去淬煉和消化,然而無論人生是何其的不幸,痛苦也是一種公平的賜予。上帝給予每個人一份禮物,有傷痛也有快樂,盡管外在的包裝不一樣,但內在都潛藏著人生的一筆財富,苦難亦是如此。我們不能被外表的包裝所迷惑,并以此作為生活幸與不幸的定論。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一種外在的裝飾,而是一種內在的挖掘。當我們一路走來,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是會發現,自己已經走過了那些痛苦。那些我們以為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痛苦,就這樣輕易地留在了回憶里,而我們得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成長!
甲、乙兩個大學生畢業后,甲挖空心思,留在了城里,鉆進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企業;乙則回到了生長的地方,在一家小企業里當職工。
幾年后,甲、乙二人在一個訂貨會上相遇了。甲雖然仍是普通職員,但西裝革履,手機皮包;乙雖然已是副廠長,但衣衫寒酸,土里土氣。甲拍拍乙的肩膀說:向上走舒服一點兒;向下走,就得艱苦一點兒嘍!
又過了幾年,很多企業實行改制,甲、乙所在企業都在其中。無突出貢獻和技能的甲被裁減出門,成績突出、能力超群的乙被公推為總經理。甲從報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簡章,登門求職,遇到了乙。了解了情況后,乙拉著甲的手說:“我說過嘛,有時候會沒有班車的。”
人生的道路上,對目標的追求要高就,但實現目標的心態要低就。這是一次時間的考試,答的是一份人生的答卷。答卷的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甲從一開始答卷就想逃避,想少一些難題,而乙卻想用一整份的難題來證明自己。
人的一生猶如登山,不要期望山腳或山腰有架直升機幫你。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你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滿手的繭和滿手的傷疤便是一種見證。不要總是貪圖享受,不想經受磨難,總想輕輕松松地過上體面的生活。其實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課,今天你逃避了,將來必有一天要補上!
痛苦是成長的一部分。生活的不幸、事業的失敗、情感生活的失意,人生處處都有不如意的存在,成長就是痛苦的累積。盡管人生苦難繁多,生活卻并不一定就是苦楚的,因為痛苦的存在也是成長的契機。無論是蟬的蛻變,還是蠶的破繭,哪一次成長不是痛徹心扉的,哪一次成長不是撕心裂肺的?但正因為如此,它們的生命得到了升華和延續,它們在痛苦中構筑起新的生活樂趣。
當我們能夠淡定地對待人生的種種苦難,也就會在自我度化中不斷成長,因為人總是在痛苦中成長起來的,沒有痛苦的人生歷練,我們又如何能領悟生活的真諦,享受生活的樂趣?孟子認為痛苦的存在不過是預示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痛苦的人生可堪其憂,更堪其幸。生活常常給予了我們一個并不公平的開始,但是卻往往能夠給予我們一個更為公平的結局。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加冷靜和淡定地看待生活的一切,并重新去思量痛苦的人生定義和生活價值。
生活中多一分磨難,人生便多得一分歷練。有時候,痛苦就像生命的刻度一樣,不斷記錄著生活的悲傷,也不斷記錄著人生的成長。“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香撲面來?”自古英雄多痛苦,他們與凡人的不同之處就是抓住了痛苦背后的機遇,在痛苦中創造了奇跡。這正迎合了那一句哲言:“唯有痛苦才能帶來教益。”痛苦往往讓我們的成長變得更有價值,也變得更有分量。其實,生活恰如一朵黑色的曼陀羅,會在疼痛中揮灑出青春的妖艷,會在無盡的黑色里涌動出生命的暗香,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人生的灼灼其華恰恰存在于生活的最黯淡處。
生活·淡定·幸福
學會享受你的痛苦,也許你同時也就學會生活。
——洪晃
04 堅強是敢于承認脆弱
堅強或許是生活最美好的贈與,但假裝堅強就變成了上帝最殘酷的懲罰。當你想笑的時候就放開懷抱去笑,而當你想哭的時候,不妨肆無忌憚地痛哭一場。堅強不是遮掩,而應該是內在的真實修煉。
她是一個從小就生活在孤兒院里的孩子,從幼年就開始了自立自主的生活。過早的社會歷練,讓她變得十分獨立和堅強,對于生活問題的處理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完全超出了同齡人,周圍的很多大人都對她的成熟懂事感到驚訝。
某一次,她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結果摔成了骨折。在醫院的病床上,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堅強模樣,不住地哭鬧,有些人因此開始埋怨孩子不聽話了。當給她打針的時候,她下意識地哭喊著“媽媽”,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她其實不過是一個不滿十二歲的小女孩而已,她也需要愛和關心,她也有脆弱的權利。
生活讓我們學會堅強,但從未就此剝奪我們哭泣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但我們卻總是習慣于隱藏起自己的軟弱。當被苦難摔倒在地時,有人會告訴我們要學會堅強;當遭受嚴重的挫折時,別人會鼓勵我們要保持堅強;當生活陷入極端的困境時,耳邊依然會有這樣一個聲音:“你要堅強。”生活似乎總是迫切地要求我們表現出最堅毅的一面,來從容地面對和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一個人堅強地活了一輩子,最后往往會發現其實最脆弱的就是自己。
我們每一天都在雕琢臉上的從容和笑容,每一天都要保持充分的自信和堅定,可堅強的人往往活得更加痛苦;因為他們把那些承受不了的東西全部背在身上,卻不知生活中的委屈和壓力不是用來存儲的,是需要及時在眼淚中釋放的。草木歷經風沙而不折,遭遇寒霜而未衰,孤寂的黎明過后總會留下幾滴露水,然而它們何曾軟弱呢?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流血流淚,而是把血淚壓制在那最痛的傷處和最傷的心口。
刻意地去無視或淡化困難的存在,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胸有成竹,也并不意味著可以讓我們更加強大。笑容印在了臉上,卻總是在心中留下悲苦的淚痕;堅毅撐起了生活,卻總是劃傷我們脆弱的心。生命當有一絲韌勁,我們不要輕易向困難示弱,但有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承認和正視自己的脆弱,無須時時刻刻都堅如磐石。
有一個女人,婚姻亮起了紅燈。當她老公向她提出離婚的時候,她誓死也不離,她向朋友說:“我不會讓他們好過,我不會離婚,我寧可自己不好過也要折磨他一輩子,我絕不會讓她取代我的位置。”
她的朋友都認為:兩個人的感情亮了紅燈,不可能全是一方的問題。她的老公之所以提出離婚,必然也有她的原因,可是,她讓自己陷入這樣極端的瘋狂和痛苦,多么不值。
許多年后,她告訴朋友自己離婚了。朋友問她發生了什么,她回答說:“我只是累了,就答應離了。”可是這時候,她的韶華已逝,她在痛苦中折磨了別人,同時也折磨了自己,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啊!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大都是有順有逆,在這雖然短暫的旅途中,難免會跌倒,但是我們要寬容這必然的坎坷,在逆境之中要懂得為自己釋懷。當我們把失意、委屈、憤懣放下時,我們即刻就能勇敢地站起來;在我們放下的一剎那,就會得到一種新的體悟,同時心靈與智慧也會得到自由、寬慰與成長。
沒有人會嘲笑我們的眼淚,眼淚也不會讓我們的堅強貶值,我們需要適時地放下倔犟和自尊。現實中,我們常常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活著,甚至連笑容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明明害怕寂寞,卻還要刻意飛得高遠;明明無力再高飛,卻還要艱難地張開受傷的翅膀。也許等到獨處時,才敢于在無限的落寞中面對鏡子中那個傷痕累累的自我。我們從未真正給予自己的情緒一個自由揮灑的平臺。人生的確如戲,有時難免要做些偽裝,但最重要的還是懂得適時地放生真我。
我們習慣于保護別人,習慣于安慰別人受傷的心靈,卻不知道其實自己一直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安慰和保護。我們只在乎別人的贊許,所以一直保持堅強。但是我們是否忘記了自己的肩膀也想被擁抱,哪怕一秒也好。我們會有孤單寂寞、擔心害怕和失落絕望,也會有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會遭遇人生不可承受之重,任你如何鋼盔鎧甲的武裝外表,里面永遠都是那顆柔弱的心。
我們應該更淡定地看待自己,生活總會有那止不住的眼淚,人生總會有那負不起的悲傷,生命也總會有那擺脫不了的脆弱,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逃避呢?將脆弱包裹起來只會讓自己覺得更加痛苦,適時表現自己的脆弱并不丟人,也并不會折辱你的堅強。勇于面對自己脆弱的人,往往要比那些“無動于衷”的堅強者更加堅強。生活很無奈,沒人能獨自前行,別用堅強的面具欺騙自己,別拒絕那些伸過來的手掌,在一個安心的懷抱里痛哭一場,是每一個善良的人應有的報償。
生活·淡定·幸福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重復,世界仍然是一個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
——席慕容
05 心中存凈土,剎那蓮花開
生活總是輕易讓我們誤解:無一處是寧靜,無一處可休憩;無一處是祥和,無一處可歡欣。生活的得失、人情的偽善、世事的浮沉……世界一直熙熙攘攘,我們四處奔波,渾渾噩噩,忘記了靈魂最初與最終的所在。
生命的真諦也許在于一個單純的微笑,在于一個甜美的聲音;也許在于春夜的飛花,在于秋日的枯黃;也許在于靜候日出,也在于品味日落。我們當有這樣的一份覺悟: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我們自己又是什么,人生究竟會是什么,而怎樣才能更有意義。這份覺悟很難在喧囂的氛圍中體會到。當我們漫無目的地掙扎時,如果不能給生命一個完整的定位,就會輕易地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
在燈紅酒綠的虛無中,我們是否感覺到自己已迷失得太遠;在是是非非的牽繞中,我們是否一直都抱怨得太多;在喧囂浮躁中,我們是否已感覺困頓得太久。世界的膨脹總是讓我們的情緒發酵,因為生活而憂愁,因為工作而不滿,又因為愛情而傷懷,在人生的諸多況味中,我們一直苦苦掙扎。然而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曾經走進了世界,而是我們不曾走出這個世界,不曾學會遠離,所以注定受傷。
詩人海子眼中的精神家園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那里,他可以喂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陶淵明則在世俗的黑暗中找尋到了心中的桃花源,那里“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竹林七賢也走進遠離是非的青竹之中,在那里可以不拘禮法,飲酒縱歌。是的,每個人都需要一片讓靈魂休息的精神家園。
受縛于世界的規則,受制于生活中名利的紛擾,這是人生的常態,只不過區別在于:一個是被束縛中的無奈,一個是作繭自縛的困擾,但結果是一樣——我們無法走得更遠。一個靈魂究竟能夠走多遠,決定權不在于它的強韌度和生命力,而恰恰在于它的自由度。倘若你愿意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更加獨立自由一些,也許就可以逃離困擾,也許就可以走得更加輕松。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將自由提高到了人性的高度,而心靈的自由無疑還要更高。
當然,一般的人并沒有這樣高的追求和領悟,但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特性,保持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純真和向往。只有當自由被渴慕時,靈魂才更加有魅力。每個人都希望能盡情享受當下的人生,而且只是一些平凡而卑微的愿望。諸如:唱一首簡單的歌,做一些輕松愉快的事,想一些愜意舒心的問題,雖然平凡但卻自由。當你試著逃脫世俗的牽絆時,也許就會發現:原來有一種生活叫做簡約,有一種幸福叫做簡單。
生活需要開辟一片凈土,用來安置我們的靈魂,那里沒有紛爭和傷害,沒有虛偽和欺騙,沒有生活的困頓和煩憂。在那里,我們可以不為浮華所淹沒,可以不為生活所憂慮,可以不為人世的不公而傷懷。
哲人說:“世道再難,也要呼吸順暢。”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獨立的精神小屋,在那里,我們可以怡然自處,我們可以不理世事塵囂,可以靜享一整個下午閑適生活的美妙,可以品飲一夜雨落窗臺的清幽。生活當需要這樣的靜處,任外面的世界風大雨急,任它狂沙漫卷,任它物欲橫流、偽飾成風,任它人心不古、世態冷漠,且不妨獨居這寧靜的小屋,我心安然,我心依舊。
作家韓少功說:“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微生物,在生命之鏈最初的地方接管我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生活的造物主,每個人都可以造出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為自己遮風避雨,為自己安撫受傷的心靈。我們當需要一點兒獨立,獨立于世事浮華之外,獨立于心靈沉靜之中。人要學會接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掙扎在世界的禁錮之中。生活的不公平正是讓你感知到生活的缺失,為此憂傷,為此沉淪,可是心中若存有凈土,剎那便有蓮花盛放。
一顆淡定的心應當游離在浮囂之外,將自我扎根于寧靜的心靈居所,不隨世事滄桑而變動,不因喧囂浮躁而沉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凈土,每個人都要努力去守望那內心的一處寧靜,在那里等待幸福與愛的飛翔。
生活·淡定·幸福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見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會使我們動容顫抖,知悉它的意義。
——林清玄
06 放下包袱,讓心靈輕裝前行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包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自我的否定;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用抱怨為自己壓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1975年,一個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癥”的嬰兒出生在某家日本醫院,這個只有頭和軀干的孩子把在場的護士驚呆了。上天以這樣的方式對待一個孩子實在太不公平,而對孩子的母親來說,這也許是最殘酷的考驗了,她要如何養大這個殘疾的孩子呢?
當孩子的母親見到這個“怪異”的孩子時,卻說出了所有初為人母都會說的一句話:“他多可愛啊!”這位母親竟然平靜地接受了孩子身上發生的這一切,似乎孩子根本就沒有殘疾一樣,如此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后來有人問她日后將如何面對這個孩子的成長以及帶來的生活困擾時,她搖搖頭說:“無論我如何去思索未來,只會讓我和孩子更加痛苦而已。他活著,就已足夠好了。”
人生總是不缺乏各種各樣的包袱,有那不盡如人意的生活,那失敗得不能再失敗的工作,還有那分分合合的愛情。人生總有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東西,也總有那想留而留不住的東西。我們執拗地要求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于是背起一個個沉重的包袱,那里面裝著無奈、不公、抱怨、憂慮、悲傷,還有是非、得失、誘惑、煩惱,每一個都是人生的枷鎖,每一個都讓心靈飽受重壓。
總是有人要質問生活為什么對自己如此不公,然而生活又何曾公平過呢?我們常常各自悲傷地瞻仰著生活的不幸,但生活并不會為你的不幸而做出任何改變。倘使你希望生活要為你的悲傷而流淚,那么也只會流在你心中,讓你永遠地負重。不公平既然已經存在,我們何必還要將它攬入心中?生活不免會有殘缺,如果放不下思想包袱,這種殘缺便烙在心上,我們的人生也就永遠都要掙扎在殘缺之中了。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自由的,如果你感嘆心太累,那么一定是你自己鎖住了自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做一個自筑牢獄的庸人呢?跳出來吧,快樂正在等著你。
不妄求,不貪戀,不慌亂,不躁進,一切自然隨意,人生還會有那么多的東西可以讓你寢食難安、愁眉不展嗎?很多東西都是人人想要的。為此,世事紛爭,你恨我怨,但有幾人可以如愿?為何不開釋自己的心靈,無私無欲?讓自己跳出圈子,卸下包袱,心境恬淡一點?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嘗苦澀與無奈,經歷挫折與失意。
灑脫一點,得失存乎于世,棄之于心。人生難免看盡落英繽紛、風華早謝,停留與駐足不應該是你人生失意時的選擇。抬眼望天,太陽永遠光彩奪目,月亮永遠以暗夜作幕。生活不可求全責備,披著陽光的色彩前行,生活才會有光明照耀。
人的一生,總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氣,或遇到天災人禍而痛不欲生等等。很多時候,我們所有的苦難與煩惱都是自己依靠過去生活中所得到“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時,我們不妨跳出來,換個角度看自己,你就不會為名利加身、贊譽四起而得意忘形。換個角度,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世觀。
很多時候,失意的人之所以失意,是因為心里一直放不下,是因為心里打了一個死結。我們依據以往的失敗經驗,時常會認定“生活不會輕易讓我成功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努力自然也就要大打折扣。然而,縱使人生有些無奈,但過去的既然已經過去,就不妨坦然地放下,今時今刻的我們,又何必要讓心靈去承載往日的業障?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人生路太難走,以至于自己未能走得更遠,以至于處處都落人一步。其實,我們之所以走得太慢太靠后,實際上只是因為自己背負了太多的東西,從而拖累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心中背負重擔時,前行的路如何能夠走好?人生要懂得及時放下,我們的心裝不了多少東西,我們的生活也承受不了多大的重量,背得越重只能陷得越深,唯有輕裝上陣方可行得更遠。
每個人都想著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好,但那些浮華不過是徒增了一把華美的枷鎖,它捆綁在我們的心靈上,壓抑著我們的呼吸,停滯了我們的腳步。將人生中那些那負不起的東西、那些不值得背負的東西都坦然地放下吧!如果生活對你不夠好,那你就要對自己好一些;生活如果對你還不夠公平,那么你就更要對自己公平一些。生活把負擔推給了你,你又何必再推給心靈?
往日花開的一縷香,不要讓它在心中飄揚游蕩;花謝經年的一滴淚,不要讓它在心中滑落留痕。須知花開花謝沒有公平或不公平之說,它只關風月,無關淡泊人心。其實萬物都只是空相,名與利、是與非、得與失、公平與不公,都是心外的空相。熙熙攘攘的浮塵俗世,我們又何必去取來背負,徒增心中萬般的煩惱?
生活·淡定·幸福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倉央嘉措
07 用淡定的態度面對偏見
我們害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會“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面對偏見,我們或是無端地懷疑自己,將自己的人生放在了別人的舌頭之下;或是怒發沖冠,用無意義的爭辯將自己拉進了偏見的漩渦,難以自拔。
他的父親是政府機關的一位高級官員,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直到他進入某所高校后,被好事的同學知道了他的家世,便大肆宣揚他是通過關系、走了后門才得以入學的。在老師和同學的冷落和排斥中,他一點點明白了什么叫做“另眼相待”。但他一直不愿去辯解什么,對于別人刻意地嘲諷,他也盡量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從容淡定的態度。
有一次,一個同學又故意找他麻煩,和他發生了爭執,那同學憤怒地指著他罵道:“你只不過是憑關系才能進這個學校而已!一個不值一提的敗家子,還在這里亂吠!沒有你爸爸,你能做什么?”這樣的挑釁讓他難以忍受,氣憤脹紅了他的臉龐,但是他卻忍耐了下來,攥緊了拳頭,用盡量平靜的語調說道:“我并不是因為父親的關系才進入這個學校的;相反,是我的父親被莫名其妙地拉進了學校——并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只是因為他的兒子是你們的同學!難道這樣就必須成為你們關注的一分子嗎?”對方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當每個人的外表成為了相互交流的全部,誤解和偏見自然免不了會時常出現,這就是生活的“月暈效應”。生活總是不乏先入為主的眼睛,它們總是輕易就把我們放進那些固定的框架中衡量。好與壞、是與非似乎都有一種既定的模式,我們會因此遭受冷落,會因此被當成壞人和小人,會因此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我們對于生活的隨意自由,也許會被看做不受管束的表現;我們對于愛情的執著,也許會被別人看成是傲慢與清高;我們在工作中的孜孜不倦,也許會被當做奉承討好的虛偽表現。然當真相被誤解時,我們習慣于用刺猬的方式來防備那些對自己懷有偏見的人,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許我們并未希望借此來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自我,而純粹是為了發泄情緒,不過結果只會不斷加深誤會。
事實上,當遭遇不公正的對待時,我們犯不著和對方斤斤計較,因為這樣根本于事無補。眼睛永遠都長在別人的身上,這是你無法去改變的。不要試圖用自己的反抗來換回別人施舍般正視的一眼,這樣只會讓自己遭受更大的偏見。我們需要保持淡定的心態,盡量拿出一些君子氣度,更加從容優雅地面對他人的誤解,不要急于把自己身上的刺全部豎起來——哪怕想要成為一只刺猬,也應該成為一只優雅的刺猬。
劉女士的愛人是教師,鄰居大都是愛人的同事。幾年前,有人傳說學校的一個會計偷東西。會計認定流言是從劉女士那傳出來的,因為劉女士曾經為一些小事情和會計爭吵過。
后來又有一位老師找到劉女士,很生氣地責問她:為什么四處造謠說他倒賣東西?問得劉女士莫名其妙。從此以后,只要是有傳言,大家就會認定是出自劉女士之口。
劉女士非常希望她的鄰居們能夠聽聽她的辯解,但是沒有人相信她。這種被鄰里誤會的感覺,使她非常痛苦。
鄰居對她很冷淡,如果有什么傳言,便會想到是她所為,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這種生活環境,使劉女士感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大悶罐里,她覺得自己都快悶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女士應該怎么辦呢?后來,一位老者勸解她說:“你只需做好自己。總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喜歡你,總有不喜歡你的人。你的心態平和了,別人多多少少也會受影響的。”
是啊,不要拿別人的誤解或錯誤來懲罰自己,要學會甩包袱——小事不要掛在心上,和沒發生一樣,照樣和別人打招呼,以你的寬容和豁達,以你的正直品格感染他人,別人自然會為自己的誤解感到內疚的!
當別人對你存在偏見時,沒有必要因為真相被掩蓋而生氣,你反而應該慶幸自己并不是對方所討厭的那一類人。事實上,你們之間并不存在沖突,而這就是解除誤會的關鍵。如果你真的成為了對方眼中那一類人,那才是麻煩的開始。不要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不要介懷別人怎樣評說你,很多時候,別人踩住的只是你的影子,又何必為此而生氣呢!
被人誤會常常會讓人覺得難堪,我們迫切地想要解釋,但事情往往是越描越黑。我們有時候也迫切地希望能夠向對方討回一個公道,但是執著和強勢,只會加劇沖突和誤解。詩人但丁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是面對偏見時的一種瀟灑和自信,每個人都需要這樣淡定的心態,遇事不要浮躁地做出反應,反而時常要安靜地想一想:偏見究竟帶來了什么影響,到底又是誰的錯誤呢?
有人對偏見做過這樣一段妙喻:在暗夜中見到某個窗口亮著昏黃的燈時,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某位母親為尚未回家的孩子在祈禱。”但也有人會說:“老天,這一定是有人在偷情。”偏見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常常難以避免,而它也的確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苦惱。但偏見并不是一種惡意的攻擊和排斥,而是在缺乏相互了解的情況下,人的一種本能的反應而已。
嚴格說來,“偏見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只是一個慣性思維所犯下的經驗性錯誤,所以我們應該以優雅淡定的姿態來對待別人犯下的小錯誤,對待生活中的這一點兒不公平,而無須把事情想得太復雜,更無須對別人的偏見抱有敵意。每個人都有可能會被別人扣錯第一顆扣子,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為此扣錯余下的所有扣子。
生活·淡定·幸福
生命像流水,這些不快的事總要過去,如果注定一輩子要這么過,再不開心也沒有用。
——亦舒
08 在最深的絕望中欣賞最美的風景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沒有絲毫的理由絕望。因為在絕望的盡頭,一定有希望在等候。
在幾米的畫冊《希望井》中有這樣的話:我掉入井中,在最深的絕望里,卻低頭看到了滿眼的星光。生活總是給我們接二連三的困難,讓我們疲憊絕望。其實,只要換個姿態來看待,你會發現,即使身處絕望,你的周圍還是會有最美的風景。絕壁上你看到的花朵永遠比尋常的更為妖嬈。無論如何,都不要輕易放棄和絕望,因為也許低頭的瞬間便可以發現滿眼的星光。
人生從來就不會一帆風順,社會的陰霾不公、生活的顛沛流離、愛情的悵然若失、事業的壯志難酬,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無助和悲傷。當我們一無所有,當我們什么也抓不住的時候;當我們對于人生失去信心,對于自己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時——生活輕易就會使我們從失望變為絕望。而我們已經習慣了在絕境中無所適從,習慣了在絕境中無所作為,習慣于在絕境中承認自己的渺小。
我們不知道絕境中還會有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只是因為我們總是慣性地認為一切都會是徒勞無益的。所以當生活把我們丟進籠子時,我們已經收起了翅膀。然而絕望并不意味著結束,它其實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讓人慢慢掙扎而至放棄的過程。絕望不過是一朵不恰當的云,在不恰當的時候從眼前飄過,碰巧勾起了我們那不恰當的憂郁。它并不會吞噬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給自己一點兒信念,更應該給自己尋找一點兒讓生活繼續下去的信念。
我們總是感覺到希望已無處尋覓,也許只是我們從來不曾尋覓生活的希望。其實絕境中常常別有洞天:在那最深絕的懸崖縫底,往往會是“一線天”的人間至景;在那最罕無人煙的大漠戈壁,則會有長河落日的氣勢磅礴;在那壁立千仞的峭壁上,總有那最妖嬈的未名之花。絕望并不是荒蕪,也不是空洞,它不曾將一切隔絕,只是你未曾發現其中的美。
一個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決定往下跳的時候,學校放學了。
成群的小朋友跑了過來,看到他站在樹上。一個孩子問:“你在樹上做什么?”總不能告訴小孩要自殺吧!于是,他說:“我在看風景。”“那你有沒有看到身旁有許多櫻桃?”另一個孩子問道。他低頭一看,發現原來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自殺,根本沒有注意到樹上真的結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櫻桃。“你可不可以幫我們采櫻桃啊?”孩子們央求道,“你只要用力搖晃樹干,櫻桃就會掉下來。拜托啦!我們爬不了那么高。”
失意的人有點兒意興闌珊,但是又拗不過孩子們,只好答應幫忙。他開始在樹上又跳又搖。很快,櫻桃紛紛從樹上掉下來。越來越多的孩子聚過來,大家興奮又快樂地揀著櫻桃。櫻桃差不多掉光了,孩子們嬉笑著謝過他,慢慢散去了。那個失意的人坐在樹上,看著孩子們歡樂的背影,自殺的心情和念頭都沒有了。他采了一些還沒掉下去的櫻桃,慢慢地走回了家。
回到家時,他看到的仍然是那破舊的房子,與昨天一樣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孩子們看到爸爸帶著櫻桃回來了都很高興。他看著孩子們吃著櫻桃那歡快的樣子,忽然有了一種新的體會和感動,他想:或許這樣的生活還是可以活下去的吧!
失望的盡頭總會有新的希望產生,烏云的背后一定藏著太陽,風雨之后總有彩虹,在最深的絕望之中,永遠隱含著希望。
黑夜之所以黑暗,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星光與明月;人生之所以絕望,只是因為我們沒能找到生活的精神支柱。須知“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生活就像那暗無天日的房間,時時將我們困鎖其中。然而生活之所以陷入絕望,不是因為陽光被烏云困住了腳步,而是我們未曾挪動步子去打開窗戶。我們只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無所有,卻從未想過要找到窗戶,也從未想過窗戶外的陽光、空氣以及美麗風景。
人生多走一步、少走一步,表面上也許并沒有什么,但往往是這一步,決定了天堂和地域的界限。當我們看不到方向,也看不到未來時,不要輕易放棄希望,也許在下一秒鐘,你的人生就會有轉機,在下一個轉角就會等到心愛的人,通過下一次努力就會讓自己的生活起死回生。我們要抱有堅定的信念:人生最美的風景、生活最大的驚喜,總是被遺忘在那最深的絕望處。
人生的路深深淺淺,幸福的門開開合合,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無路可走的絕望境地,不會有那峰回路轉,沒有那柳暗花明。然而當我們淡然而望,卻常常會發現原來這絕望中竟會有生機盎然,原來人生的最豁達明朗處,竟會在此時此刻此地此景之中。
人生最大的失誤不是一無所有,而是陷入絕境;人生最大的失誤不是陷入絕境,而是對脫離絕境的徹底絕望。人生墜入谷底時,低頭也許陰沉昏暗,但仰首時已是滿目星光。
生活·淡定·幸福
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要達到的目的。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