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里庇得斯悲劇二種
- (古希臘)歐里庇得斯
- 10626字
- 2021-02-19 17:40:03
譯本序
歐里庇得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雅典奴隸社會民主制度衰落時期的政治和思想的危機。他反對內戰,反對虐待婦女,擁護民主,對神表示懷疑,同情窮人和奴隸。希臘悲劇到了詩人手里,社會問題才提得特別鮮明,普通人的形象才占重要地位,心理描寫才更為深刻——這就是詩人對于戲劇發展的貢獻。
一
傳說埃斯庫羅斯曾參加公元前四八〇年反抗波斯侵略的薩拉彌斯(慣譯作薩拉米)之役,索福克勒斯曾在那次戰役后的慶祝會上充當少年歌隊的首領,歐里庇得斯恰好生在那次戰役發生的當天。這傳說很難令人相信;古希臘人喜歡把許多事情拉在一起,說起來動聽,記起來也方便。比較可靠的是那塊帕洛斯大理石上面的記載,根據那記載,歐里庇得斯生于公元前四八五與前四八四年之間的冬天。歐里庇得斯的父親是阿提卡東岸佛呂亞鎮的公民。詩人無疑出身于擁有土地的貴族階級,因為他年輕時候曾參加敬奉阿波羅的歌舞隊和火炬游行,這些都是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夠參加的。[1]歐里庇得斯少年時和一般貴族子弟一樣,學習過摔跤與拳術,并且在雅典和厄琉西斯的運動會上得過獎。他還學習過繪畫,據說他的美術作品曾被古物搜集家在墨伽拉城發現。他大概繼承過一大筆財產,因此有錢購置許多書籍(抄本),他是第一個有大藏書室的雅典人。他很少參加公共生活,雅典人請他在主席廳吃公餐,他也很少去。他很少擔任公共職務,只做過阿波羅廟上的祭司,出使過敘拉古。
歐里庇得斯很早就醉心于哲學,特別在阿那克薩戈剌斯門下聽過自然哲學的演講。阿那克薩戈剌斯首先說月光是太陽的反光,提出月食的原理,說太陽是一大塊極熱極大的石頭,這種學說破壞了宗教信仰,雅典人因此控告他不信神,把他驅逐出境,詩人曾在他的悲劇中為他辯護。政治煽動家克勒翁曾控告詩人相信阿那克薩戈剌斯的學說,給他加了一個不敬神的罪名。當日的詭辯派哲人普洛塔戈剌斯和普洛狄科斯成為歐里庇得斯最親密的朋友。據說普洛塔戈剌斯曾在詩人家里誦讀過他的關于神的論文,那頭一段是:“關于神,我就不能夠斷言是否真的有神存在。這點的認識有許多障礙:第一是對象本身的不明確,其次是人類壽命的短促。”[2]普洛塔戈剌斯后來因此被控告,并被判有罪,這篇論文也被公開燒毀。歐里庇得斯對哲學的愛好與探求,使他成為劇場里的哲學家,因為他時常在劇中傳播這些新的學說。
詩人喜愛寧靜淡泊、深思默察的生活,可是他并不是一生都過著恬靜的生活;他曾經服過長時期的兵役。他曾在他的悲劇《厄瑞克透斯》現存的斷片里,表達他對和平的渴望,叫大家掛起盾牌,放下戈矛,讀讀圣賢的名言。
詩人到了晚年,由于他反對侵略戰爭,反對雅典對盟邦的暴政,對神表示懷疑,以致不見容于雅典當局,這位七十多歲的老翁只好于公元前四〇八年左右去到馬其頓,在阿耳刻拉俄斯的宮中作客。阿耳刻拉俄斯很愛好文藝,他曾請歐里庇得斯寫一出悲劇,把他本人作為劇中人物,詩人卻說他不適于做悲劇的英雄;據說他后來倒也寫了一出悲劇,不過,劇中的英雄是馬其頓的建立者阿耳刻拉俄斯,那人是神話中的人物。他最后的杰作《酒神的伴侶》就是在馬其頓寫成的。他于公元前四〇七與前四〇六年之間的冬天死在馬其頓,傳說是被國王的獵狗咬死的,但公元前四世紀的詩人阿代俄斯卻說他是老死的。索福克勒斯聽見他的死耗時,曾為他著黑,并叫他的歌隊在預演的時候免去花冠,為詩人志哀。雅典人曾派人去運詩人的遺骨,卻被阿耳刻拉俄斯拒絕了,他們只好在雅典郊外為詩人立了個紀念碑,上面刻著:
全希臘世界是歐里庇得斯的紀念碑,
詩人的遺骨在客死之地馬其頓永埋,
詩人的故鄉本是雅典——希臘的希臘,
這里萬人稱贊他,欣賞他的詩才。
據說歐里庇得斯從十八歲起就開始寫戲,但直到公元前四五五年才有機會參加戲劇比賽,他那次參加完全失敗了。此后二十年內他很少寫作,但是過了那個時期,他卻寫得很多。他大概寫了九十二出劇本,其中我們知道劇名的有八十一出。流傳到今天的有十八出。這些劇本按照演出年代大致這樣排列:
一 《阿爾刻提斯》,公元前四三八年,得次獎。
二 《美狄亞》,公元前四三一年。
三 《希波呂托斯》,公元前四二八年,得頭獎。
四 《赫剌克勒斯的兒女》。
五 《安德洛瑪刻》。
六 《赫卡柏》,公元前四二三年以前演出。
七 《請愿的婦女》。
八 《特洛亞婦女》,公元前四一五年,得次獎。
九 《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里》,約在公元前四二〇到前四一九年之間演出。
一○ 《海倫》,公元前四一二年。
一一 《俄瑞斯忒斯》,公元前四〇八年。
一二 《瘋狂的赫剌克勒斯》。
一三 《伊翁》。
一四 《厄勒克特拉》。
一五 《腓尼基婦女》,得次獎。
一六 《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得頭獎。
一七 《酒神的伴侶》,得頭獎。
一八 《圓目巨人》。[3]
此外還有《瑞索斯》一劇,有人說是歐里庇得斯早年的作品,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并不是詩人寫的。
歐里庇得斯的進步思想和他對戲劇藝術的改革既不易為當日一般觀眾所接受,而他在戲劇比賽中又碰上勁敵索福克勒斯,所以,據我們所知,他只得過五次獎賞,其中有一次還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兒子把他的遺著《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和《酒神的伴侶》拿出來上演時才獲得的。[4]
二
詩人所處的時代是充滿了矛盾的時代,就在所謂圣盛時期,即伯里克利時期[5],希臘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城市新興富豪與貧民之間的矛盾、雅典土地貴族的寡頭派與工商界的民主派之間的矛盾、由雅典對外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所引起的雅典與它的盟邦之間的矛盾以及雅典集團與斯巴達集團之間的政治和經濟矛盾——這些矛盾已經逐漸發展,等到內戰爆發后,它們便日益尖銳化,以致引起了雅典經濟的破產,一般平民的貧困化,社會道德的墮落,終于使雅典城邦走向了崩潰和滅亡。
戰爭是公元前四三一年爆發的,斷斷續續打到公元前四〇四年。在這場戰爭里,雅典是以侵略者的姿態出現的。譴責侵略者、維護正義是歐里庇得斯悲劇的主題思想之一。《赫剌克勒斯的兒女》《請愿的婦女》和《特洛亞婦女》就屬于這一類的劇本。前兩出曾被一些批評家認為是鼓吹戰爭的劇本。其實《赫剌克勒斯的兒女》劇中的雅典國王得摩豐是為了拯救赫剌克勒斯的兒女,才同阿耳戈斯國王歐律斯透斯打了一仗。這說明詩人同情被侵略的弱者。《請愿的婦女》劇中的雅典國王忒修斯為了幫助阿耳戈斯婦女收回她們的兒子們的尸首,同忒拜人打了一仗。這劇演出時,阿耳戈斯站在斯巴達那邊,向雅典進攻,從表面看來這劇似乎有鼓吹戰爭的嫌疑,但是詩人反對的是侵略戰爭,他站在被侵略者的立場,維護正義。忒修斯就曾責備那些已經戰死的阿耳戈斯將領“沒有理由地引起些戰爭,害死許多市民”。對侵略者的深惡痛絕和對被摧殘者的深刻同情,在《特洛亞婦女》一劇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歐里庇得斯現存的劇本中多數是家庭的悲劇。在氏族社會開始瓦解的時期,婦女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但是到了公元前六世紀和五世紀期間,希臘經過土地立法,私有財產的發展使家庭制度鞏固下來,婚姻制度便逐漸固定為一夫一妻制。然而所謂“一夫一妻制”,不過是對婦女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對男子而言。雅典婦女須嚴守貞操,甚至被禁錮在閨閣中。一般說來,她們不得參加公共生活,更說不上享受政治權利,而男子則可以有外室,或是在外面胡作非為,不受任何法律或道德力量的約束,因此雅典婦女的地位差不多降到奴隸的地位了。有的婦女不堪壓迫,起而反抗,造成無數的家庭悲劇,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就是這種悲劇。《阿爾刻提斯》寫斐賴城國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運神答應他:如果有他的親人作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然而國王的親友都不肯作替身,甚至他的老父母也拒絕了。結果是他的妻子阿爾刻提斯自愿替他死了。阿爾刻提斯的死表面看來是美德,其實是冤枉的犧牲,是當日雅典社會要求婦女為男子犧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慘痛后果。《伊翁》寫私生子的故事,劇中處處責備男子在外面胡作非為,暴露雅典男子的罪行。從這些劇本可以看出詩人怎樣批判雅典家庭制度的不合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責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悲劇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家庭悲劇的范圍。
以上是歐里庇得斯對內戰和家庭問題的看法。此外詩人對雅典的民主制度、貧富問題、宗教信仰以及奴隸問題也時常在劇中提出他的看法。
歐里庇得斯身為貴族,卻突破了他所受的思想限制,成為民主派的擁護者。他提倡民主精神,認為全體公民在法律前應一律平等,人人應有發言權。這種思想在他的劇中處處可以發現。在內戰期中,雅典的急進民主派當權,他們愚弄人民,煽動戰爭,對盟邦采取高壓政策,對人民的痛苦漠不關心。歐里庇得斯眼看民主政治為現實所嘲弄,很是不滿。
早在雅典最繁榮的時期,雅典貧富之間的矛盾就已經相當嚴重。后來進入內戰時期,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所有的窮苦公民不能擔任國家職務,他們的政治權利也受到一定限制。歐里庇得斯對這一現象十分憤慨。他同情窮苦的人,特別是窮苦的農人,認為他們有德行,有正義感。
雅典的奴隸民主制度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衰落不能不反映在思想意識上。詭辯派思想便是在這動蕩的時代產生的,這一派的哲人談論思想上的各種問題,他們否認認識的客觀性,以為一切認識都是主觀的(這是主觀唯心論),他們強調個人的作用,提倡個人的意志自由和思想自由。他們否認人對神可能有合理的認識,進而提倡懷疑主義,打破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同時也就打破了傳統的道德觀念),企圖用科學和合理主義來解釋神話,譬如認為宙斯不過是自然現象(空氣)的人格化罷了。在這方面,詭辯派的思想在當日曾起過進步作用。
歐里庇得斯接受了這種進步思想,對宗教信仰采取了懷疑態度。他否定神話里的不合理成分,攻擊預言者,攻擊神讖所,在他現存的每一出劇里都對神表示懷疑,甚至在《伊翁》《酒神的伴侶》等劇中責備天神嫉妒、殘忍、不道德,害死了多少好人。
在歐里庇得斯看來,決定命運的不再是神明,而是個人自己的行為。
古希臘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雅典的民主只不過是少數有公民權的奴隸主的民主罷了,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則絲毫沒有政治權利。古希臘人把奴隸稱為“活的工具”,當作主人的財產和商品,他們對待奴隸是很殘酷的。奴隸因為不堪虐待,時常起來反抗,在內戰期中,希臘各城邦都發生奴隸逃亡和叛變的事件。當日的詭辯派哲人曾說神創造一切皆平等,自然決不使任何人當奴隸。歐里庇得斯深受了詭辯派思想的影響,對奴隸所受的壓迫和虐待十分憤慨。《伊翁》劇中一個老家人說:“奴隸身上只有一樣東西不體面,那就是奴隸這名字。”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歐里庇得斯對不義的戰爭、男女間的不平等關系、民主制度、貧富問題、宗教信仰以及奴隸問題所抱的態度。他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被壓迫者的立場上來看問題,他通過神話傳說暴露和批判了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他的戲劇對他的時代實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但是在另一方面,詩人也受了他的時代所給他的限制,他的思想中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譬如他在內戰初期,也有一些狹隘的愛國主義思想,曾在《安德洛瑪刻》劇中表示他對斯巴達人的仇恨。又如他一方面批判男女間的不平等,贊成婦女的反抗,另一方面又要求婦女的美德(他并沒有看出阿爾刻提斯替丈夫死得冤枉)。又如他雖然提倡民主精神,卻又認為只有中產階級才能夠挽救城邦,掌管大權。又如他對神抱懷疑態度,卻又要保存宗教。從以上各點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矛盾。
三
希臘悲劇到了歐里庇得斯手中,就形式而論,已經相當完美。隨著悲劇內容的革新,他在創作方法上有兩點偉大的貢獻,即寫實手法和心理分析。
歐里庇得斯的創作標志著舊的“英雄悲劇”的終結。索福克勒斯曾經說過,他的人物是理想的,而歐里庇得斯的人物則是真實的。這是很有名的話,一語指出了古希臘悲劇的發展。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人物絕大多數是理想化的英雄人物。歐里庇得斯首先用日常生活來作題材,他的神話中的人物與他的時代中的普通人相去不遠,例如《特洛亞婦女》劇中所描寫的海倫簡直像個搔首弄姿的妓女。他甚至把農人和奴隸當作他的悲劇中的角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詩人使悲劇接近了生活,還可以看出他對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采取了新的看法。
歐里庇得斯善于描繪人物的心理,特別是婦女的心理。《希波呂托斯》寫變態的戀愛心理,《赫卡柏》寫復仇的心理,《伊翁》寫嫉妒的心理,《酒神的伴侶》寫瘋狂的心理。這些是通過人物的內心描寫來表達深刻的思想的,這在古希臘文學里是難能可貴的。歐里庇得斯很能了解婦女的心理,因此有人說,他首先在希臘文學的領域里發現了女人。
歐里庇得斯對結構不甚注重。但是有些劇本的結構卻安排得十分完美、緊湊,例如《酒神的伴侶》一劇,就結構而論,可以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媲美。歐里庇得斯的戲劇,在結構方面,有兩點受到許多批評家的非難。第一是“開場白”,詩人往往叫一個劇中人物首先出場來說明劇情,因此有人說他過早地暴露了劇中的情節,以致減低了觀眾的興趣。但是我們知道,希臘悲劇取材于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是大多數觀眾所熟悉的,觀眾所注意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詩人怎樣處理他的題材,怎樣加以解釋。詩人起初只是用“開場白”來交代劇情的背景,后來看見這辦法很受歡迎,因此對觀眾所熟悉的劇情也采用這辦法。亞里士多德曾在《修辭學》中稱贊歐里庇得斯把他的劇情介紹得很清楚。其次,詩人往往請出一位天神來解決劇尾的糾紛,因此有人說他缺乏戲劇技巧,矛盾的解決太偶然了,不是從故事本身的發展來解決的。在詩人現存的悲劇中,有九出出現過天神,其中只有《希波呂托斯》和《俄瑞斯忒斯》是用“神力”來解決劇尾的糾紛的,其實這兩出劇中的糾紛也可以用平常的方法來解決,比方說關于希波呂托斯的真實情形可以由淮德拉的乳母講出來,俄瑞斯忒斯的安全可以由他抓住赫耳彌俄涅來保證。至于其他七出劇中的糾紛,在天神出現之前就已解決了。想來詩人也許另有用心,想借“神力”來造成一個寧靜的收場,因為劇尾出現的天神往往還預言劇中人物的下場,詩人這樣留下了曲終的余音,使觀眾神往于未來的境界而感到慰藉。但是這并不是真正的藝術手法,因為神的出現太偶然了。
歐里庇得斯的歌隊逐漸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成為劇中的裝飾品,對劇情的發展沒有什么幫助。在詩人看來,歌隊是劇情發展的障礙,可是古希臘戲劇的露天演出又少不了它(其功用與現代舞臺上的布幕相似),所以詩人把它擺在不重要的地位上,這顯示戲劇形式的新發展,即是朝著現代劇的方向發展。
歐里庇得斯的風格很樸質,他的語言很流暢,他的對話有散文化的趨勢,接近口語,十分自然。他的特點是明白清楚,容易聽得懂、讀得懂。只是劇中充滿了冗長的說理和雄辯,這無疑是因為受了當日的詭辯派教師所傳授的雄辯術的影響。這些長篇大論在現代人讀起來不免有些沉悶。
四
歐里庇得斯于公元前四五五年上演《珀利阿斯的女兒們》,這劇寫美狄亞慫恿珀利阿斯的女兒們害死她們的父親。《美狄亞》于公元前四三一年上演,這劇的故事承接《珀利阿斯的女兒們》。雖然《美狄亞》僅得了第三名,但這個劇本從古至今都被公認為最動人的希臘悲劇之一。
美狄亞是一個野蠻國家的公主,她因為愛上伊阿宋,背叛了她的祖國,殺死了她的弟弟。這時候伊阿宋卻另娶科任托斯公主,把美狄亞拋棄,科任托斯國王還要把她驅逐出境。美狄亞個人和壓迫婦女的社會之間的矛盾就是這樣開始的。前面已經說過古希臘婦女在社會上完全沒有地位,美狄亞無法借社會力量來反抗,爭取她在家庭中的合法權利。而且社會壓力非常之大,美狄亞迫于不得已,才采取仇殺的辦法,起初本想殺害公主、國王和她自己的丈夫,后來想到公主和國王死后,她的兩個孩子一定會被王室殺害,這才決定不殺害伊阿宋而殺害他的兒子們,要這樣才能使伊阿宋的心痛如刀割。某些資產階級批評家企圖抹煞《美狄亞》的社會內容,說她親身殺害自己的兒子,是出于瘋狂而犯下的罪行。這種說法是荒謬的。她殺害兒子表面看來是一種罪行,但骨子里卻是社會的罪行,因為那個社會太不合理了,迫使她這樣做。歐里庇得斯深深地同情美狄亞的遭遇,痛恨當日男權社會對待婦女的不平等,贊成婦女的反抗。
這個主題思想,作者是通過人物的內心沖突深刻地表現出來的。一開場,保姆“把美狄亞的厄運稟告天地”。保姆和保傅的談話以及美狄亞自屋內發出的悲嘆,構成了一種緊張的悲劇氣氛。有人問歌隊為什么不進屋救孩子,回答是:大門是鎖著的。
接著就展開了美狄亞的個性描寫。她是一個熱情、聰明、勇敢的女性。她愛丈夫,愛兒子。為了他們的幸福,她曾經做了多少犧牲。可是她受到了虐待。這當口,她下決心堅決反擊。她要殺害公主和自己的孩子,滅絕伊阿宋的家門。這樣就擊中了伊阿宋的要害。
然而她不忍下手,她幾次三番下定決心,卻又猶豫,遲疑不決。棄婦的恨和慈母的愛在她心里展開了劇烈的沖突。她的內心矛盾的高潮表現在她在第五場的第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的獨白里。最后她下定決心,她決不能讓罪惡的人留下后路。傳說中美狄亞的孩子是被科任托斯的人殺害的,而歐里庇得斯叫他們死在美狄亞手中,可見歐里庇得斯的用心。
亞里士多德曾經批評埃勾斯出場這一景,認為這一景沒有用,又批評不該借用“神力”,使美狄亞乘坐龍車逃跑。這是從藝術結構來要求《美狄亞》。從主題思想看,作者這樣處理,是表達了他的同情。埃勾斯的出現使美狄亞得到一個安身的地方。她可以胸有成竹地同伊阿宋假意和解,完成她報復的計劃而自己又能脫身。至于龍車,這就是她脫身的手段。美狄亞是會巫術的,龍車的出現不能說是不自然。
伊阿宋為了金錢,貪求權力,才和公主結婚,卻又虛偽地說他這樣做是為孩子們著想,口口聲聲說他不愿對不住朋友,甚至在“退場”里還悲嘆他不能享受新婚的快樂,可謂卑鄙和自私到了極點。美狄亞殺害了新娘和兩個孩子,使伊阿宋孤零零的無所依靠,最后又預言他將來的悲慘的下場。這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人的下場。
五
《特洛亞婦女》于公元前四一五年上演。這劇是“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第一部是《阿勒克珊德洛斯》。阿勒克珊德洛斯(即帕里斯)的母親懷孕時,曾夢見她生了一支火炬,那火炬燒毀了特洛亞城,因此阿勒克珊德洛斯出生后,被父母遺棄。這時候他們以為他已經死了,為他志哀,舉行運動會,阿勒克珊德洛斯本人也趕來參加,被他父母認識,收留下來,從此特洛亞亡國之禍便無法避免。第二部是《帕拉墨得斯》。帕拉墨得斯是希臘軍中最聰明的英雄,據說他曾發明字母、燈塔、度量器、骰子等等。俄底修斯偽造特洛亞國王給帕拉墨得斯的信件,用反叛的罪名把他害死了。他的死刑是由全體希臘將領通過的,他們的罪行必有惡報。《特洛亞婦女》寫特洛亞亡國的痛苦,那火炬的化身果然毀了這都城,希臘的凱旋軍也將在歐玻亞海灣覆沒,那是因為帕拉墨得斯的父親瑙普利俄斯為他兒子報仇,在危險的海角上燃起火炬,引誘希臘船只朝那方向行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詩人對殘酷的侵略者所抱的態度。
在內戰期中,雅典的盟邦有許多,如像彌堤勒涅(舊譯作密替利尼)和科耳緒剌(舊譯作科賽剌)想要退出聯盟,雅典卻用高壓手段強迫它們留在盟內,繼續為戰爭服務。它甚至強迫中立的城邦,例如墨羅斯(舊譯作彌羅斯),加入聯盟。墨羅斯本是斯巴達人的殖民地,當時是保持中立的。可是雅典竟于公元前四一六年派重甲兵到那個小島,叫墨羅斯人投降。墨羅斯人這樣問道:“你們竟不想和我們做朋友嗎?”雅典人回答說:“不,你們的友誼比你們的抵抗對我們更有害處;因為在那些服從我們的人看來,你們的友誼足以反映我們的軟弱,至于你們的抵抗卻足以使我們顯示我們的威力。”于是墨羅斯人這樣說:“我們知道戰爭的勝負不一定靠人數的多寡。只要我們抵抗,還可望勝利;一投降就全然絕望了。我們如今抵抗的是侵略行為,上天會援救我們這些敬神的人。”雅典人再勸道:“我們提出這溫和的條件,同你們結成聯盟,讓你們保持你們的土地,只要你們年年進貢。你們向一個強大的城邦屈服,并不算恥辱啊。”墨羅斯人商議過后,這樣回答:“我們的意見還是和剛才一樣,這城邦已有七百年歷史,我們不肯犧牲它的自由。”談判破裂后,雅典人就開始攻城,拖到冬天,才攻下這小小的都城,把所有的成年男子盡行殺戮,把所有的婦孺都俘虜過來。雅典曾于公元前四二一年和斯巴達訂立和約,到公元前四一五年雅典的主戰分子準備遠征西西里,戰爭又要爆發了。歐里庇得斯痛恨戰爭,痛恨墨羅斯戰役的殘酷,《特洛亞婦女》就在這種情況下演出的。它用被摧殘者所受的痛苦來反映戰爭的罪惡。觀眾一望就知道劇景影射墨羅斯,劇中的希臘人影射攻占了墨羅斯的雅典人。
許多資產階級批評家認為《特洛亞婦女》是歐里庇得斯最壞的劇本,太憂郁,太沉悶,全沒有趣味。其實這是歐里庇得斯最有力的戲劇,最美麗的抒情詩,是文學史上對被侵略者表示最大同情的第一部杰作。詩人在這劇里描寫戰爭的殘酷,一景一景的亡國慘象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痛恨侵略者的窮兇極惡,慘無人道。這劇的“開場”寫希臘人所犯的罪惡,他們觸犯了神怒,將要受到懲罰。第一場主要寫卡珊德拉。卡珊德拉的瘋狂描寫得很動人;她說她能夠害死她的仇人,為父兄報仇,可是誰都不相信她的話。老王后赫卡柏看見她這女兒被傳令官帶走了,悲痛欲絕。第二場寫特洛亞的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瑪刻。波呂克塞娜被希臘人殺了來祭阿喀琉斯,她的命運比卡珊德拉和安德洛瑪刻的更為悲慘,她的死由安德洛瑪刻說出比由傳令官說出更能使人感動。赫卡柏聽了這噩耗更為悲痛,但是她還能安慰安德洛瑪刻,叫她不要絕望,好好把她的兒子阿斯提阿那克斯撫養成人,以圖日后恢復特洛亞的王權。安德洛瑪刻同她兒子的生離死別是劇中最動人的場面。第三場寫海倫。此場的目的是在說明特洛亞戰爭是一個不義的戰爭,戰爭的起因是為了一個無恥的女人。海倫的原夫墨涅拉俄斯雖然判定他妻子有罪,但是他的話并不能給赫卡柏和歌隊一點安慰,因為她們都不相信他會把海倫帶回希臘去殺掉。最后一場(退場)寫阿斯提阿那克斯的埋葬,特洛亞人的唯一的、最后的希望也斷絕了。死者的母親不能參加這葬禮,在古希臘人看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這一場總結特洛亞人的痛苦和希臘人的殘酷。由于詩人曾親眼看見他的同胞們在戰爭年代里所遭受的痛苦,他才能描寫出這樣悲慘的場面。
從上面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出這劇的布局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穿插”式的、“最劣”的布局[6],各場之間沒有什么因果關系。好在赫卡柏始終在場,塔爾提比俄斯時常出現;要不然,結構會顯得更松懈。《特洛亞婦女》同《美狄亞》的結構一樣,詩人“只求怎樣達到他的目的,表現他的思想”,他痛恨希臘人的殘酷,同情特洛亞人的痛苦,劇中的情節一景比一景悲慘,甚至連塔爾提比俄斯也同情特洛亞婦女,為她們落淚,答應在阿斯提阿那克斯墳上插一根矛,以表示死者的親友日后要為他報仇。亞里士多德曾指出歐里庇得斯在許多方面有缺點,但認為他最能產生悲劇的效果,[7]這種效果在《特洛亞婦女》中特別顯著,這劇的情節并不是由順境轉入逆境,而是由逆境轉入更壞的逆境。
這劇的歌隊由特洛亞女俘虜組成,可是隊員們對劇場上發生的事情似乎不很關心,她們對波呂克塞娜被殺獻,對阿斯提阿那克斯被摔死沒有什么感觸,也不唱歌來悲嘆卡珊德拉被奸污,安德洛瑪刻被皮洛斯俘虜去做妾,或者詛咒海倫(這樣作可使歌隊與劇中的行動聯系起來),而是不斷地悲嘆特洛亞為什么陷落,怎樣陷落。詩人所重視的不是個別的人而是集體,不是個別的事物而是整個特洛亞的毀滅。在古希臘的“三部曲”中以第三部的音樂性最強,所以詩人把本劇的合唱歌寫得十分美麗,特別是“第二合唱歌”,那支歌的技巧登峰造極,可以和寫合唱歌的能手品達洛斯的技巧媲美。
歐里庇得斯曾受到阿里斯托芬和其他喜劇詩人的攻擊。阿里斯托芬現存的十一部喜劇中處處挖苦歐里庇得斯,其中兩出(《蛙》和《地母地女節》)主要是批評他的,說他油腔滑調,說他不應該把乞丐和奴隸介紹到悲劇里,說他不應該描寫婦女的不健康的心理和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我們不可把這位喜劇詩人的話看得太認真,因為他是在寫喜劇,而且他的主題又十分重大,所以他不得不講些笑話,拿歐里庇得斯來開玩笑,以圖遮掩劇中的嚴肅性,使觀眾雖然受了一頓教訓,卻還是歡歡喜喜。阿里斯托芬并不是完全否定歐里庇得斯,他也承認歐里庇得斯的戲劇藝術有某些長處,認為他的政治見解是正確的,他在諷刺中寓有欽佩之意。
歐里庇得斯在世的時候已經很有聲名,特別為青年一輩所喜愛。自從他死后,他的聲名更為響亮,逐漸成為最有名的悲劇詩人。阿里斯托芬在《蛙》里寫歐里庇得斯為冥土的觀眾所喜愛,要奪取埃斯庫羅斯占據的悲劇首座。柏拉圖在《國家篇》里稱歐里庇得斯為最著名的悲劇家。[8]據說西西里的雅典敗兵因為能背誦歐里庇得斯的歌詞,得以恢復自由。據波盧塔克所記載,斯巴達人攻下雅典后,將領們商議要毀壞雅典城,當時有人唱歐里庇得斯的《厄勒克特拉》劇中的進場歌,他們聽了大受感動,不忍心毀壞這個曾經產生這樣好的詩人的都城。[9]歐里庇得斯的劇本在古代一直上演了六百年之久,并被采用作為讀物,被許多作家引用(現存殘詩千余段),他劇中的情節被許多畫家采用來作題材。
他的戲劇對羅馬文學有很大的影響。羅馬詩人恩尼烏斯翻譯過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小辛尼加模仿歐里庇得斯,寫了一出《美狄亞》、一出《特洛亞婦女》、一出《淮德拉》(寫希波呂托斯的故事)、一出《瘋狂的赫剌克勒斯》。琉克理細阿、維吉爾、奧維德都從歐里庇得斯的劇中得到啟發,奧維德還寫過一出《美狄亞》,可惜沒有傳下來。
歐里庇得斯對后代文學的影響比他的兩位前輩詩人大得多,歐洲許多偉大作家都受過他的影響。但丁在他的《神曲》里只提起歐里庇得斯一人。彌爾頓很贊美歐里庇得斯,拜倫、雪萊、勃朗寧夫婦很愛好歐里庇得斯的作品,雪萊翻譯過《圓目巨人》,勃朗寧譯述過《阿爾刻提斯》。高乃依寫過一出《美狄亞》,拉辛寫過一出《安德洛瑪刻》,他的《淮德拉》是受《希波呂托斯》的啟發寫成的。歌德的《伊菲革涅亞》是歐里庇得斯的悲劇的改寫本。從這些改寫本可以看出歐里庇得斯對近代文學的影響。
羅念生
[1] 阿里斯托芬卻在他的喜劇中說歐里庇得斯家里很窮,說他父親是個小商人,他母親是個賣野菜的婦人,這些無疑是開玩笑的話。
[2] 引自《古希臘史》第350頁,塞爾格葉夫著,繆靈珠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
[3] 《圓目巨人》是“羊人劇”(笑劇),隨悲劇演出,而且演出年代不詳,所以排在最后。
[4] 每次比賽是三出悲劇和一出“羊人劇”得頭獎或次獎。《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和《酒神的伴侶》在同一次里得頭獎。
[5] 公元前四四三年到前四二九年。
[6] 參看《詩學》第九章。
[7] 見《詩學》第十三章。
[8] 參看《理想國》(即《國家篇》)第100頁,吳獻書譯,商務印書館,1957年。
[9] 見《呂珊德洛斯傳》第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