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 參考譯文

德國的氣候

從地理位置上看德國位于歐洲中部。德國的氣候屬于溫帶氣候區,處于西歐海洋性氣候和東歐大陸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區域。大西洋對德國國內的影響自西向東逐漸減弱。從西部海岸直到科隆灣盛行海洋性氣候,夏季和冬季之間的溫差相對較小。與此相對,往東南方向,在巴伐利亞州東部和東德地區則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影響,夏季更熱,冬季更冷。

平均氣溫和氣溫紀錄

在過去十年(2006年-2015年)德國年平均氣溫為8.5攝氏度,一月份是最冷的月份(平均為0.4攝氏度),七月份是最熱的月份(平均為18.0攝氏度)。在德國歷史上所測到的最低溫度為-45.9攝氏度,于2001年12月24日在阿爾卑斯山的馮騰湖旁測得,但那是一個無人居住的極端地區。而在德國所測到的最高溫度,是2015年7月5日在下法蘭克地區的基青根所達到的40.3攝氏度,幾周之后的8月7日在同一個地方就又平了這一紀錄。

作為全球變暖的結果,在過去幾十年里在德國和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一種氣溫不斷增高的普遍趨勢:正如統計數據所顯示的,除了1996年和2010年之外,1988年以來所有年份的平均氣溫都超過了長期(1961年-1990年)的中間值8.2攝氏度。自千年之交以來頻繁出現極其溫暖的年份。

德國的氣候變化

德國的氣候變暖在各個月份之間頗不一致:七月份變暖了1.1攝氏度,增加最多,接下來是四月份和一月份,變暖了大約1.0攝氏度,而秋天的幾個月份相比較而言只是變暖了一點點。

這些變化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可見的后果。冬天不再像幾十年前那么寒冷,在夏天人們必須同極端的酷熱作斗爭。以前人們沒有電扇就能夠安然度夏,但現在有些城市的居民可能需要一臺空調!

這種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效應。為了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此來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德國政府在過去幾年里同全世界進行了合作,已經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

極端天氣情況所帶來的損失

鑒于德國的地理位置,諸如長時間干旱、嚴酷的霜凍期或極端的酷熱期等極端天氣情況相比較而言極少在德國出現。

在夏季的集中降雨期之后出現的洪水和高水位情況(例如2002年的易北河洪水,2013年6月巴伐利亞州的高水位情況)可能會達到災難的程度。如果在多雪的冬季之后,融雪天氣同強降雨組合在一起非常突然地出現,那么在融雪期有時也會導致洪水爆發并造成嚴重的損毀。旱災主要涉及本來就降雨較少的德國東部地區以及有沙質土壤的區域,但有時也會殃及整個國家。

除了有時候極高的降水率會導致洪水以外,由大冰雹或雷擊引發的大火也會產生相當大的財產和收成損失。夏季雷雨期里的另一個現象是會出現龍卷風。

專家們通過研究得出結論,隨著變暖和氣候的轉變,極端天氣情況會越來越頻繁地在德國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沈丘县| 拜城县| 湄潭县| 定结县| 上杭县| 乌海市| 富锦市| 廊坊市| 思南县| 海门市| 墨竹工卡县| 万全县| 宾川县| 曲阜市| 井研县| 天等县| 黄梅县| 德化县| 历史| 安多县| 怀仁县| 大邑县| 抚顺市| 平昌县| 灵璧县| 广南县| 淮南市| 旬邑县| 沙河市| 凌云县| 璧山县| 永顺县| 格尔木市| 会同县| 镇巴县| 黔南| 黄浦区| 绥滨县| 军事|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