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勇猛的比斯開人和英武的拉曼恰人之間的惡戰及其結局
- 堂吉訶德(譯文名著精選)
- (西)塞萬提斯
- 3260字
- 2021-02-08 18:24:46
第二部分
本書第一部分講到勇敢的比斯開人和大名鼎鼎的堂吉訶德雙雙拔劍出鞘,高高舉起,準備狠狠地向對方砍去。要是劍法很準的話,二人都得一分為二,從上到下,像石榴那樣被劈成兩半。正在此關鍵時刻,這興味十足的故事卻像被腰斬一樣,忽然煞住,而作者也不告訴我們一聲在哪兒能找到其余的部分。
這種事真叫人惱火,剛讀了一點點,興致卻變成了喪氣,結果還得苦苦思索那若明若暗的線索,去尋找這興味無窮的故事的下文,依我看,這下文還很長呢。
這位如此英勇的騎士,竟沒有一個學者負責撰寫他那史無前例的英雄業績,我覺得是不可思議的,是違反常規的。因為其他的游俠騎士,即人們所說的外出行俠仗義者,沒有一個有過這種憾事。像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他們每個人通常都有一個或兩個學者,不僅記下他們的業績,而且還描述他們最細微的心理活動,哪怕是極為隱秘的奇思異想。而我們這位勇敢的騎士卻沒有這些,連普拉提爾都比他強,這豈不是太不幸了嗎?我決不相信,如此一部優雅的故事,真的會缺胳膊少腿,弄得殘缺不全。果真如此,我想那就只能歸罪于喜歡惡作劇的時間了——時間啃噬一切,磨滅一切,因而也就把故事的下文埋沒了。
可從另一方面想,我認為,既然堂吉訶德的藏書中有《妒忌的破滅》和《埃納雷斯眾仙女》等現代作品,那么關于他本人的故事也應該是現代的了。就算沒有記下來,那他村里的人或鄰村的人,總該記得吧。這樣一想,我就不安分起來,渴望把我們這位聞名遐邇的西班牙人,拉曼恰騎士精神的再現者和光輝典范——堂吉訶德·德·拉曼恰的生平和事跡,真真正正、切切實實地去了解一番。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里,在這多災多難的歲月里,是他首先不辭勞苦,外出行俠仗義;是他前去除暴安良,拯救孤孀,保護少女。在古代,確有這類的少女,她們騎馬揚鞭,翻過一座座高山,穿過一個個峽谷,同時還得小心護衛著自己的貞操;要是沒有手執斧頭的歹徒、頭頂尖盔的村夫或身材魁梧的大漢對其施暴的話,哪怕活到八十歲,她們連一天也沒在房檐下睡過覺,即便進了墳墓,也還仍然像生養她們的母親那樣清白無瑕。因此我說,為了這一點以及社會道德的其他許多方面,我們英武的堂吉訶德,就應該受到萬代贊揚和緬懷。當然,鄙人也應該有一份,因為鄙人辛勤勞苦地找到了這部動人故事的結局。我也清楚,如果沒有天意、機遇和運氣相助,世界就會有所缺欠,就會失掉人們專注地讀上兩個小時后所感到的閑情逸致及享樂之趣。這個故事結局的尋找經過如下:
一天,我正走在托萊多的阿爾卡納大街上,看見一個男孩跑來向一個絲綢商人兜售一些舊抄本和手稿,我這個人喜歡讀書,哪怕是街上賣的破舊抄本都要讀一讀。出于這個天生愛好,我便從男孩兜售的抄本中拿起一本,一看,是用阿拉伯文寫的。我認得阿拉伯文字母,但要閱讀還不行,于是環顧左右,希望能遇到一個會西班牙文的摩爾人幫我讀一讀。找到這樣一個翻譯并不怎么費事,就連更為古老的文字也能找到翻譯的人。我的運氣很好,最后找到了一個。我向他表明了我的愿望,并把抄本遞給他;他從半中間打開,念了幾句就大笑起來。
我問他為什么笑,他回答說,是書邊上的批注令他發笑。我讓他給我念一念,他一面笑,一面說:
“我剛才說了,這頁上的邊批是這樣寫的:‘本故事中屢次提及的杜西內婭·德爾·托博索,據說腌豬肉是把好手,手藝比全拉曼恰地區的女人都好?!?
我一聽到杜西內婭·德爾·托博索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愣住了,一時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但緊接著我馬上就想到,那個抄本里很可能有堂吉訶德的故事。這樣一想,我立即催他把書的開頭讀一下,他隨即把阿拉伯文變成西班牙文念了出來。他說書中是這樣寫的:書名為《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傳記》,作者是阿拉伯歷史學家西德·阿麥特·貝嫩赫里。我一聽書名,心中一陣狂喜,但我很謹慎,未露聲色。我搶在絲綢商人的前面,只花了半個金幣就買了男孩所有的抄本和手稿。那男孩要是機靈,看出我迫切需要的樣子,至少可以多賣六個金幣。然后我帶著那摩爾人離開了阿爾卡納大街,走進大教堂的院廊里,求他把所有談及堂吉訶德的抄本給我翻譯成西班牙文,一字不增,一字不減,隨他要多少報酬。他只要了我四十多斤葡萄干和五十多升小麥,還向我保證譯得通順、忠實,而且短期內交稿??晌覟榱私o他工作提供方便,再說這么珍貴的寶物我也不愿撒手,我就把他帶回家中。結果一個半月,他就全部譯完了。下面就是他的譯本。
先說抄本第一冊,那上面有一幅畫,把堂吉訶德和比斯開人的那場大戰畫得惟妙惟肖。雙方的姿態跟書上講的一模一樣,都是高舉佩劍,前者以盾護胸,后者以墊擋身。比斯開人的那頭騾子畫得尤其生動,一箭地以外就能看出那是頭租來的騾子。比斯開人的腳下寫著一行字:堂桑喬·德·阿斯佩提亞,很顯然,這是他的名字。羅西南特的腳下也有一行字:堂吉訶德。羅西南特畫得也很妙,又長又細,又瘦又弱,脊梁骨嶙峋可見,一副患了癆病的樣子。很明顯,畫出了羅西南特這個名字的特點,名副其實。羅西南特的旁邊是用韁繩牽著驢子的桑喬·潘薩,他的腳下也有標簽:桑喬·??ㄋ?。這大概是他的名字,畫上表現的就是一個大肚矮個兒、粗腰細腿的人,所以有時叫他潘薩[1],有時叫他??ㄋ筟2],書中幾次都用這兩個綽號稱呼他。雖然還有一些細節也應該指出,但不那么重要就是了,同故事是否真實關系不大。作為故事,最主要的是真實。
如果在故事的真實性上能提出某些批評的話,那不是別的,而是在其阿拉伯作者身上。這個民族的人慣于說謊,不過,由于他們深深地恨著我們,所以他們是寧肯少說以貶低,也不會多說而夸大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認為,凡是在可以而且應當濃墨重彩地贊揚我們這位善良騎士之處,看樣子他都故意緘口不語。這種用心不良的做法很不高明,歷史學家就應該準確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是威逼利誘,還是個人愛憎,都不該使他們偏離真理的道路。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與時間抗衡,保存了人們的實踐;它是往昔的見證,當今的教訓,未來的借鑒。我知道在這個故事中有著人們所期望的一切怡神的長處,如果說有什么不足,我認為應該歸罪于作者那狗東西,絕不是題材的問題。言歸正傳,按照譯文,本書的第二部分是這樣開始的:
兩位怒氣沖天的英勇戰士高舉利劍,一派勇猛的氣勢,似乎是在向青天、大地和地獄顯示威風。暴怒的比斯開人先下了手,一劍劈去,用力之猛要不是在空中偏了一些,這一擊就足以結束這場惡戰,而我們這位騎士的一切冒險事業也就完結了??墒敲\卻想把他保留下來去干更偉大的事業,讓敵劍砍偏了。雖然擊中了他的左肩,但只砍破了那半邊的鎧甲,連帶著削去了一大塊頭盔和半個耳朵,所有這些東西落在地上,像是一堆可怕的垃圾,弄得堂吉訶德狼狽至極。
上帝啊,誰能真正地描繪出我們這位拉曼恰騎士看到自己落到這步田地時心頭冒出的怒火呢?閑話少敘,只見堂吉訶德踏穩馬鐙,重新挺直身子,雙手緊握佩劍,朝比斯開人猛砍一劍,擊中了軟墊,也擊中了他的腦袋。這一劍猶如泰山壓頂,腦袋哪能擋得???只見比斯開人頓時七竅冒血,搖搖晃晃要從騾背上跌下來。要不是他緊抱著騾頸,早已栽下地去。盡管如此,他的雙腳終究掙脫了馬鐙,也松開了雙臂,因那可怕的一擊而受驚的騾子沿著田野狂奔而去,尥了幾個蹶子就把主人掀下地來。
堂吉訶德在旁冷眼看著這一切,一見比斯開人墜騾落地,急忙跳下馬,輕身躍到他的身邊,用佩劍頂著他的眼睛,令他投降,不然就砍下他的腦袋。那比斯開人嚇昏了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此時堂吉訶德正殺得興起,要不是那幾位在車里戰戰兢兢地觀看這場惡戰的婦人下車來到他的跟前,再三懇請他看在她們的面上饒了侍從一命,那比斯開人準會一命嗚呼。堂吉訶德對婦人們的懇求,傲慢而莊重地答道:
“諸位美麗的夫人,在下極愿遵囑行事,但需說定條件:此騎士該當承諾前往托博索,代在下謁見美貌無雙的堂娜杜西內婭·德爾·托博索,任其發落?!?
驚恐萬分的婦人們,既沒弄懂堂吉訶德此話的意思,也沒問一聲杜西內婭是什么人就滿口答應,讓侍從遵照他的命令去做。
“既有諸位夫人之言,在下將不再加害于彼——盡管此徒理應受懲?!?
注釋
[1]“潘薩”,西班牙文中意為“大肚子”。
[2]“桑卡斯”,西班牙文中意為“細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