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具

1.習作例文:《我的自動鉛筆》。


我的自動鉛筆

自動鉛筆是我最愛的文具之一,它的外觀十分漂亮。

我的自動鉛筆有15厘米長,有中指那么粗。它有點重,是用比塑料重許多,但比鐵要輕一點的材料做成的,摸著滑溜溜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滑下來似的。

它的外表呈黑色,會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黑色的外表在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有時還會發出耀眼的光,更讓人感覺到它的美麗。筆桿上面標有“M&G晨光pencil”的字樣。黑色的表面上印有白色的字,看起來十分典雅。

筆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它長約1厘米,直徑約0.5厘米,是個圓柱體,內部空心,剛夠套住一支筆芯管子。筆帽上面有兩條刻出的條紋,是銀色的。筆帽也是銀色的,它發出更加閃亮的光點,惹人喜愛。

輕輕按一下筆帽,一截筆芯就被筆頭“吐”了出來。筆芯是鉛做的,深泥土色。筆頭與筆帽的顏色相同,它是圓錐形的,上面有三條從大到小的條紋,也散發著迷人的光點。

筆桿上有個便于掛在衣袋上的鉤子。這個鉤子是銀色的,應該是用金屬做的。它像古代的竹箭,有時可以插在書上或本子上當書簽。

寫字的時候,筆里會發出“沙沙”的聲音,像一支輕快悅耳的樂曲,可以為寫字的人解悶。唯一不足的就是寫得重會斷芯。

我愛我的自動鉛筆。

阮宇浩

2.這篇習作的構思如下:

3.講解

△什么叫“觀察”

觀察就是仔細地看。除了“仔細看”,還需要:耳聽,鼻聞,嘴嘗,手摸。對一個物體要進行全面了解,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用心察看。

△觀察有點,觀察有序。

(1)什么是“觀察有點”

在《我的自動鉛筆》一文中,小作者觀察一支自動鉛筆找到了12個“點”。這12個“點”分別是長度、粗細、重量、材質、觸感、外觀(顏色、字樣)、筆帽、筆芯、筆頭、筆鉤、筆的寫字狀態和它的不足。這就是“觀察有點”。

(2)什么是“觀察有序”

在《我的自動鉛筆》一文中,小作者觀察一支自動鉛筆從“長度、粗細、重量、材質、觸感”開始,這是一個整體感觀。然后是“外觀(顏色、字樣)、筆帽、筆頭、筆鉤、筆的寫字狀態和它的不足”,這是一個局部。顯然,小作者在觀察這支自動筆時,是由整體到局部。從“外觀”到“筆芯”是從外到內,從“筆帽”到“筆頭”是從上到下,這就是“觀察有序”。

△大點里有小點——無窮盡

當觀察有“點”,觀察有“序”時,實際上一篇文章的構思(架構)已初步形成。接下來就是把這些“點”如何擴充。比如寫“外觀”這個大點,可以分為“顏色、字樣”兩個小點。

“顏色”小點,又分為“通常情況下”和“燈光下”兩個小小點。“字樣”一樣分為“品牌”和“品種”兩個小小點。

小作者在通常情況下見到的“黑色”后,還發出“感受”——會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這一“感受”可稱為“咪咪點”。同理,“美麗”也屬“咪咪點”。“大點里含有小點”可以這樣無窮盡地把筆的“外觀”介紹清楚。

從第3段可以看出一個“外觀”點表述的具體情況。筆者把這樣的一個“點”能寫成“一段話”,直觀地稱它“塊狀”。“塊狀”即“大點中含有小點”, “小點”中有“小小點”,“小小點”中有“咪咪點”。

學生寫不長作文的原因往往是一個“點”只能用一句話來表述。如上述筆的“外觀”,很多學生會寫成“它的外表很漂亮”,就再也無話了。筆者把這樣一個“外觀”點,只用一句話來表述的現象稱為“線狀”,即“大點”中無“小點”。

試想,《我的自動鉛筆》一文中有12個“點”,如果每個“點”都以“線狀”呈現,那么文章會有多少字呢?所以,我們提倡學生寫作時,努力把“點”寫成“塊狀”,即從“大點”中找“小點”,從“小點”中找“小小點”,從“小小點”中找“咪咪點”。這樣既不愁寫不長,又能把“物”層次分明地呈現出來。

再看這篇習作有6個“點”寫成“塊狀”,分別是“外觀”“筆帽”“筆芯”“筆頭”“筆鉤”“寫字狀態”。

外觀——略(見上文)

筆帽——筆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它長約1厘米,直徑約0.5厘米,是個圓柱體,內部空心,剛夠套住一支筆芯管子。筆帽上面有兩條刻出的條紋,是銀色的。筆帽也是銀色的,它發出更加閃亮的光點,惹人喜愛。

(小點:大小、形狀、花紋、顏色、感受)

筆芯——輕輕按一下筆帽,一截筆芯就被筆頭“吐”了出來。筆芯是鉛做的,深泥土色。(小點:材質、顏色)

筆頭——筆頭與筆帽的顏色相同,它是圓錐形的,上面有三條從大到小的條紋,也散發著迷人的光點。

(小點:顏色、形狀、花紋、感受)

筆鉤——筆桿上有個便于掛在衣袋上的鉤子。這個鉤子是銀色的,應該是用金屬做的。它像古代的竹箭,有時可以插在書上或本子上當書簽。

(小點:顏色、材質、形狀、功能)

寫字狀態——寫字的時候,筆里會發出“沙沙”的聲音,像一支輕快悅耳的樂曲,可以為寫字的人解悶。

(小點:聲音、感受)

6個“點”寫成“線狀”。分別是“長度”“粗細”“重量”“材質”“觸感”“不足”。

長度——15厘米。

粗細——中指那么粗。

重量——它有點重。

材質——是用比塑料重許多,但比鐵要輕一點的材料做成的。

觸感——摸著滑溜溜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滑下來似的。

不足——唯一不足的就是寫得重會斷芯。

《我的自動鉛筆》這篇習作雖然只有400多字,但對于一位初學者來說已經不簡單了。

按通常的說法,寫成“塊狀”是詳寫,寫成“線狀”是略寫。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的自動鉛筆》這篇習作又多了一個寫作技法——有詳有略。

△小結

講到這里,對于“靜物的寫法”應該有啟發了吧。歸納一下,記住兩句話: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大點里有小點——無窮盡(把“點”寫成“塊狀”)。這兩句話是寫作的基本功,任何寫作都離不開它。

二、循序漸進地觀察文具作業練習


★★第1課時

1.初學寫作基本功——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大點里有小點。(詳見第一部分內容介紹)

2.練習:我熟悉的一支筆。


★★第2課時

學寫第一類文具靜物時,必須做到手把手教,讓學生懂得“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和“大點中含小點”的基本功,以及有實踐的體驗。步驟如下:

1.以《我的自動鉛筆》為例,學習寫作基本功。練習觀察一支自己熟悉的筆。(這是第1課時的內容)

2.批改時,以寫作基本功為標準,標注該文的“點”和“序”。如下圖中加框的“筆尖”“筆套”“筆桿”,就是觀察“點”。標出“大點中含小點”。如下圖中的“①②③……”。

《我的水性筆》

標明的“①②③……”是學生觀察時的不仔細處,即“大點”中無“小點”,稱“觀察點缺損”。

《我的水性筆》

3.講評時,老師需嚴格遵循寫作基本功來講述。寫作基本功如一把尺子,不斷丈量,不斷修正。如學生的原稿作文第2自然段首句:“它有15厘米長,中間摸起來比較粗糙”,此語只有筆的長度,卻缺少了“筆的粗細”點,于是讓學生補充了“①直徑約1厘米”。

補充內容

4.丈量一“點”,補充一“點”。讓學生有“觀察有點有序”“大點里有小點”的深切體驗。這便是“手把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5.實況如下:總共補充了①~⑦。

補充內容

原稿寫了約18行字。補充卻有約20行。可見學生的觀察是多么不仔細。不過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初次學習,大點中找不到小點是正常的,有待于老師耐心仔細地指出來,并加以補充。


★★第3課時

謄抄:補充以后,梳理思路,正本清源,謄抄成稿。

謄抄版(此文選自七年級王于濤同學的習作)


★★第4課時

依據第一支筆寫作的方法,選擇“第二支筆”再練習。

旨在對寫作基本功——“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大點里有小點。”有更深的了解,以實施遷移。


★★第5至第7課時

觀察“修正帶”練習。方法和步驟同上。


★★第8至第10課時

觀察“筆袋”練習。方法和步驟同上。

三、附件

1.五年級鐘雨馨同學觀察第一支筆的實況

(1)原稿

《我的水筆》

(2)補充稿

補充內容

(3)謄抄稿

謄抄版

2.三年級朱宇翔同學觀察第一支筆的實況。

(1)原稿

《我的水筆》

(2)補充稿

補充內容

(3)謄抄稿

謄抄版

注:以上是三年級和五年級同學“觀察第一支筆”的原稿、補充稿和謄抄稿,旨在說明不管是哪個年級,在沒有系統的寫作訓練前,起點幾乎是一樣的:沒有方法,不會觀察。


七年級同學補充7處,五年級同學補充10處,三年級同學補充8處,可見觀察不仔細。第二個普遍問題就是觀察無序。因此,寫作基本功——“觀察有點,觀察有序;大點里有小點”,必須強化訓練。

四、文具類習作例文

1.習作例文:《我的修正帶》。


我的修正帶

我有一個透明的修正帶。它長約10.5厘米,最寬處約6厘米,高約1.5厘米。看起來很亮,摸起來很光,是塑料做的。這個修正帶正著看,像一只蝸牛;倒著看,像一把手槍;側面看,像一個滑滑梯。

正面貼有一張白色標簽紙,長約6.5厘米,寬約4厘米,上面寫著:“MG晨光?”,這是它的品牌。“30mm*5mm”是修正帶的長度和寬度。“ACT58306”是它的型號吧。

透明的反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修正帶內部的結構。

側面的中間有條細細的縫隙,掰開這條縫隙,修正帶內部就全部顯露出來。

修正帶有個蓋頭,貼住修正帶頭的一面。如果沒有這個長方形蓋,露出來的修正帶部分就會變臟,粘在紙上就會不干凈。這個蓋頭長約1.5厘米,寬約1厘米。

修正帶頭的兩側像個三角形,高約1厘米,寬約0.5厘米,繞過修頭的帶子,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白色的。反面有一條白色的1厘米長的“尾巴”。“尾巴”是插在里面的,可以防止它掉出來。

內部有兩個白色的齒輪,一大一小,大的約有40多個齒,小的約有十幾個齒。大齒輪上裝著沒有用過的白色修正帶,小齒輪上裝著用過的透明修正帶。每個齒輪上都有三條塑料做的杠,是固定兩個齒輪的。大齒輪直徑約5厘米,小齒輪直徑約2厘米。

這個修正帶是我寫作業的幫手,假如寫錯了字,可以用它掩飾錯誤的答案。使用的時候,用大拇指握住修正帶側面凹進去的地方,其余四指自然握住。用修正帶頭對準寫錯的字,往后輕輕一拉,大齒輪上的修正帶通過修頭可以滑出來,貼在錯字上,余下的修正帶會卷到小齒輪上。

這就是我的修正帶。

蔣杭瑛

2.例文評析

(1)小作者觀察修正帶的點序清晰。第1自然段,對修正帶的整體觀察。正文部分(第2~8自然段),對修正帶的局部觀察。

(2)無論是“整體點”,還是“局部點”,大點里的小點都清清楚楚。如局部點分為:正面、反面、側面、修正帶蓋頭、修正帶頭、內部結構、寫作幫手7個小點。

(3)“咪咪點”也決不含糊,如正面貼有一張白色標簽紙,長約6.5厘米,寬約4厘米,上面寫著:“MG晨光?”,這是它的品牌。“30mm*5mm”是修正帶的長度和寬度。“ACT58306”是它的型號吧。

通過“有點有序”地觀察,這個修正帶的模樣、結構、功能都表達得十分細致,讓讀者讀著文字,如見修正帶一樣。

3.習作例文:《我的筆袋卷》。


我的筆袋卷

我擁有一個十分漂亮的筆袋卷。顧名思義,它是一個筆袋,但可以卷起來。

筆袋卷成圓柱狀,把它豎直起來,高約20厘米,底面直徑約5厘米。底下有一圈高約4厘米的純墨藍色的布料作為裝飾,中間有一條長約20厘米,寬約2厘米的墨藍色的帶子,以便于把筆袋卷捆起來。帶子的末端處有一個銀白色的小小搭扣兒,圓圓的,扣上印著一個被一圈小圓點包圍著的舞動的“M”型字樣。搭扣上掛著一個粉色的小吊墜,一個迷你中國結下有一個精致的印著“福”字的小香袋,香袋下面是兩對由白色、粉色串成的菠蘿結,真是可愛極了。

輕輕打開搭扣,慢慢將它攤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方形,長約25厘米,寬約20厘米。外層印有許多的貓頭像,每一只貓都戴著白色的棒球帽和藍色的眼鏡,嘴的兩旁分別有三根胡須向外延伸,感覺它們都在微笑呢!在長方形的右側邊,一圈貓頭圍繞著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兒,他戴著一副耳機和一個藍幽幽的MP3,一副悠閑的樣子,挺可愛。在筆卷的左上角邊緣,縫制著一張標簽布,上面印著“MoFang墨坊”;筆卷的右下角貼著一張商標紙,上面寫有“西瓜太郎的新科技、新時尚磨坊系列筆卷”。

翻一個面,看到筆卷的內層,米白色的布料上布滿了排列得整整齊齊的黑色小點點。內層下方五個豎格子按一字形排列,高約10厘米。第一個格差不多能放3支筆,第二個格稍大一些,可以放4支。中間的格子最大,約有第一、第二格加起來那么大,能容得下6支筆。第四、第五格的布局和第一、第二格相對稱。整個筆卷總共可以裝20來支筆。在筆格上方,筆卷的邊緣縫制著一塊長約15厘米,高約4厘米的梯形布料,就像一幢房子的屋檐,它是用來防止筆從筆卷里滑出來的。

筆卷的外層是粗糙的亞麻布,內層是精細的帆布,摸著很順滑,很舒服。這個筆袋比用鐵和塑料制成的筆盒輕得多,方便攜帶。

我喜歡這個既輕便又實用的可愛筆袋卷。

王一茗

4.例文評析

(1)《我的筆袋卷》一文通過“卷起和攤開的形狀大小、裝飾、結構布局、容量、材質”五大點來觀察,不忘“大點里有小點”的仔細觀察。

如“小小搭扣”這個點,觀察了它的形狀——圓圓的,扣上的花紋——被一圈小圓點包圍著的舞動的“M”型字樣。

(2)小作者對每個“點”都做了有序的觀察,如“搭扣上掛著一個粉色的小吊墜”,從“搭扣”觀察到“小吊墜”很有順序。

通過這樣“有點有序”地觀察,一個有特色的筆袋——筆卷兒躍然紙上,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3)三大段式不變。開頭(第1自然段),正文(第2~5自然段),結尾(第6自然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澎湖县| 普洱| 米脂县| 都兰县| 洮南市| 桐城市| 南阳市| 庆云县| 平舆县| 东兰县| 彝良县| 黄大仙区| 卢氏县| 江山市| 双鸭山市| 赣榆县| 句容市| 博兴县| 巴南区| 崇州市| 梁山县| 侯马市| 包头市| 海兴县| 皮山县| 黔西县| 江山市| 和林格尔县| 景宁| 水富县| 昌平区| 渭南市| 七台河市| 边坝县| 威海市| 宝鸡市| 长丰县| 石门县| 丹巴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