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箏94章
- 四代招郎
- 書佚情
- 1154字
- 2021-04-19 06:30:56
大伯在興安讀高中那三年和在南寧上大學的四年,多虧了大姑奶奶每年給他做一雙布鞋穿。
大伯對珍貴的布鞋愛惜得不得了,只是每天洗完腳后,穿著它去上床睡覺。在學校里也好,在家里也好,都是打著一雙赤腳。
大伯的同學們,大多數都是農村子弟,在縣城的高中也好,在南寧的廣西大學校園里也好,許許多多年輕的學生們,都是打著一雙赤腳走過自己的求學歲月。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省出錢來買筆買本子,一天只吃兩頓甚至一頓飯。
現在講起來,有的人恐怕都不會相信,堂堂一個省級重點大學,竟然有許多學生窮得連鞋也沒得穿。
直到1964年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后,大伯生平第一次花錢買了一雙鞋穿。
我上大學期間,大伯常?;貞涍^去的艱苦生活,他的衣食住行依然樸實無華。
有一次,在南寧讀衛校的大表姐向大伯借50元錢應急。大伯送她出了單位大門,目送她離去。
在街道轉角處,大表姐伸手招了一輛“的士”回學校,大伯見了直嘆氣。
他對我母親說:“老娣仔(指我姑媽)這個大女兒嬌生慣養,花錢大手大腳的,怎么得了哦?坐公交車一塊錢就可以到她學校,打‘的士’要四五塊錢,我都舍不得花這么多錢啊!近的地方我都是走路去的,能省一塊是一塊……”
1972年,我母親在高中看到部隊的教官穿著解放鞋,覺得很是新奇。那時候還沒有解放鞋賣,部隊穿的衣服鞋子是國家發的。
供銷社里有布鞋、帆布運動鞋、水膠鞋、皮鞋賣,但是只有拿工資的人或者農村里特別富裕的人才買得起。
1980年前后,市場上有解放鞋和塑膠涼鞋賣了。
剛開始穿著解放鞋上山做事時,大伙都不習慣,總感覺滑溜溜的走不穩。后來慢慢地摸索出了經驗,把腳放橫點就好走得多。
解放鞋經久耐穿,比起只能穿一天兩天、打起來又費工費料的草鞋劃算得多,慢慢地在農村普及開來。
分山到戶、分田到戶后,大家手上寬松了,夏天開始穿起塑膠涼鞋來。
1963~1964年,我母親學會了做布鞋。只是沒有人指導,做不起別人那么好。
大人小孩的衣服,慢慢也學著自己會做了。我們三姐弟小時候的衣服褲子,很多都是母親拿大人的舊衣服改成的。
也許是祖父的遺傳吧,母親在高中時代射擊成績是優秀。高中畢業回村后成為基干民兵,公社每年組織集訓時可以真槍實彈打靶。
有一年,駐地部隊和基干民兵進行切磋、交流。起初上場的基干民兵們,一個個都不是部隊的兵哥哥們的對手。我母親一上場就打出了最好的成績——三個十環,一個九環,一個八環。
部隊的領導把手底下的兵們一頓猛批,說他們天天實彈練習,打不出基干民兵的水平,連個炊事員都比不過,認真練習了沒有?以后國家有事需要你們上戰場,怎么保衛祖國?怎么保衛人民?你們羞也不羞……
弄得我母親十分羞愧和不安,她自己也想不到會打出這么好的成績,連累得那么多兵哥哥們挨罵,吃了一頓“鳥肉”(批評)。
她又不能去叫部隊的領導不要斥責他們,只好跑開到一邊躲起來。
直到現在,我母親提起此事,仍舊自責,覺得對不起那一批兵哥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