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冷笑著說:“她和我不一樣,一直都不一樣,你不知道嗎?她外向,我內向;她年輕時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交朋友、談戀愛上,我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和工作上;我和她三觀不一樣,為人處世也不一樣;她的父母一直待我不好,到處去說我讀書不行!可他們的女兒考了三次,都沒考上高中!我父母卻一直待她比待我好……”
母親生氣了:“你小表姐懷了三胎,我哪一次伺候她坐月子了?你生頭兩胎和第三胎做人流,哪一次我沒有打點(照顧)好你?”
我反駁說:“小表姐懷的那三胎,第一責任人是孩子的生父,不管是她初戀男友、第一任前夫還是第二任前夫。你不是她孩子的父親,我也不是!怎么成了我欠她的了?第二個有責任照顧她月子的是小表姐的母親或者家婆,那四個女人是怎么對她的?你忘了嗎?這關我什么事?她們四個可都是我的長輩,我管得了她們嗎……”
我想了想,又問母親:“小表姐的女兒們多大?我的孩子多大?你照顧我坐月子,根本耽誤不了你去照顧她坐月子,為什么怪我?我攔著你,不讓你去照顧她坐月子了嗎?”
母親左想右想,竟然說出我是在“妒忌”小表姐的話來,我更是氣的不得了:“別以為你們打電話講我閑話,我沒聽見!小表姐一而在再、再而三的對你說——表妹從小吃苦又沒吃過什么苦;受罪也沒受過什么罪;讀書讀到22歲才出去打工;掙錢也沒掙到幾個錢回家;偏偏二婚還能找一個沒結過婚的紅花仔,就是在家里帶帶孩子、做做家務,輕輕松松的過日子……她這不是妒忌,還要怎樣才算妒忌?非要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罪,都要我再遭一次才心甘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
4月4日老公休息一天,對我說臨桂的老板發給他的包工工資到賬了,折合500元/天,他轉賬4500元到我拿著的信用社卡上了。
他準備買一輛6萬元左右的五菱宏光,用的是他父母在2018年春節說存起來給他買車那7萬元。
我提醒他——養車至少要2000元/月,不買車就不用養車。一個月家里多2000元生活費,日子可以過得很舒服。如果每月存1000~2000元做應急準備金,那就更好了!他很不高興,雖然沒有吵架,但是效果也差不多了。
4月5日晚上我和老公視頻通話,勸他別買車,有閑錢可以考慮給他父母買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按政策允許的最高額度買。他父母一個56歲一個52歲,過不了幾年就能領錢了。
以我們兩口子的經濟條件來說這個是最劃算的事,以后他父母每個月有養老金領,他們也自在,我們負擔也輕得多……
我話沒講完就被他打斷了,我也記不清他說了些什么,反正是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4月6日下午,我給他發微信——老公:現在因為疫情,大批的人失業,衣食無著。你在這個時候買車,哪怕只買臺五六萬的,在一些人看來,就是炫富啊!老公,我們低調點好么?他沒有回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