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入,持有,富有:一名金牛基金經理的投資之路(第2版)
- 張可興
- 1659字
- 2021-02-22 15:42:23
第5章 股票投資的誤區(qū)
危險的錯誤投資觀點之一:你總能知道股市明天是漲還是跌
在股票市場里,大多數人喜歡聽“股神”創(chuàng)造巨額財富的神話,都想知道他們究竟買了些什么證券投資產品而身價暴增,然而似乎很少有人關注有多少人失敗,或者說在股市中遭到了嚴重虧損。當然,這種現象完全符合我們人類的正常心理狀態(tài),我們向來喜歡積極的、正面的、好的事情,而不喜歡那些悲觀的、負面的、壞的事情。誠然,研究別人的投資如何成功沒有什么不好,不過,在投資行業(yè)中,我認為,我們更多地應該考慮如何避免別人曾經犯下的錯誤,從別人的投資失敗中吸取教訓,做巴菲特先生認為的“聰明人”。
如果我們回頭看看,會發(fā)現茅臺、騰訊控股等這些優(yōu)秀企業(yè)的股票從上市到現在至少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漲幅,如果一直持有這些股票怎么可能虧損呢?經研究和調查發(fā)現,很多股民虧損是因為犯下了頻繁買賣交易、高價買入低價賣出、買入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等錯誤。他們踏入股海多年,至今也沒“真正”搞明白股票為什么能賺錢、為什么會虧錢,把一些股票投資中的錯誤當成“真理”去信奉,哪有不虧之理呢?我們有必要找出大部分投資者的主要錯誤觀點的問題所在。下面我們先看一看其中的一種觀點:你總能知道股市明天是漲還是跌。
有太多的投資者并不認為“股市短期是不可預測的”,因為他們在股市中隨著“經驗”的累積,發(fā)現很多事情的發(fā)生有規(guī)律可循,特別是股價的波動會隨著一些事件的發(fā)生而變化。比如,如果前夜美國的黃金期貨大漲,那么A股的黃金類股票次日可能也會大漲;如果證監(jiān)會發(fā)布提高印花稅的公告,那么隨后的交易日股市十有八九會大跌等。沒錯,任何一個在股市中摸爬滾打的投資者多年下來,一定會摸索到很多自認為“必然”的股價波動的關聯(lián)性事件或技術指標等,特別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的確是有規(guī)律可循。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所謂的“規(guī)律”并不能每次都奏效。如果我們長期跟蹤某一事件并做一個數學統(tǒng)計,就會發(fā)現,可能十次有三次甚至五次與“規(guī)律”不一致,那么違背“規(guī)律”的時候,便意味著將會發(fā)生嚴重的虧損。
回顧2007年的大牛市,我相信沒有幾個人可以預測上證指數沖刺6124點后,接下來的會是幅度70%以上的快速下跌。同樣,2009年7月底,在接近3500點時,也極少有人可以預知下跌即將來臨。世界著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在美國歷史上幾次最嚴重的股市大跌期間(如1973年、1981年、1987年),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機面前呆呆地看著,他坦言無法做到事先預測股市大跌。
我們知道,股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交易系統(tǒng),短期內的漲與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宏觀經濟、政府政策、自然災害、企業(yè)經營、各種危機、戰(zhàn)爭等。當然,各種影響的結果都歸結為資金供求關系的影響(不排除極個別情況下用大資金拉升股價的做法),所以如果你真能做到在超大資金進入一只股票前建倉,而在它撤出前賣出,那么你賺錢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這種行為是特例。在大部分情況下,你不確定一只股票明天或者下一周準確的資金供求情況,所以你不能確定它會漲還是跌。很多人通過付費或者所謂的內部熟人關系,拿到了一些大機構資金買賣的信息,臆想又找到了個“莊股”,覺得賺大錢的機會來了。這里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這樣的大機構、大資金在中國內地已經有很多,比如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私募基金等,有些在買一只股票,有些同時又在賣,你根本無法預測下一個交易日或下一周資金供求關系是什么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股票市場就像一鍋湯,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斷添加調料,你永遠也無法知道它的下一勺是什么味。因為市場的主體就像往湯里加調料的人一樣,即使你知道有人拿大碗往里加白糖,你也不能判斷湯就是甜的,因為很可能接下來有人拿更大的容器往里加醋,也可能有更多的人往里加辣椒。
在股市中你永遠無法知道別人明天是怎么想的,甚至連知道自己明天是怎么想的都很困難,因為想法本身也會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另外,在全流通時代,大部分股票要想做莊目前已經很難,拋開做莊本身就是違法行為的法律風險外,很多股票流通市值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想拉動一只股價,可能需要至少數億的資金,很少有機構愿意冒這樣的風險,且最終往往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