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震驚的徐光啟
- 明末:開局干掉皇帝
- 倚浪
- 2235字
- 2021-02-16 23:26:41
等到眾臣見到皇帝之后,便將此前的想法道出。
他們用工部尚書兼任科學院院正的事情,也提了出來。
反正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會采用。
“朕以為,工部尚書事情繁忙,還是不要兼任了。”
果不其然,皇帝直接否決掉他們的建議。
“那,陛下您以為何許人更加合適呢?”
韓熿將問題拋出來,等的就是朱由楥的話。
朱由楥作為科學院方案的發起人,心里已經有合適的人選。
院正他打算交給徐光啟,院判分別為湯若望和李之藻。
徐光啟和李之藻,是大明文人當中,深入接觸西方科學的人。
至于湯若望,作為利瑪竇之后最著名的西方來客。
曾經協助徐光啟做過很多工作。
他們在一起的話,應當能做成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而此時的徐光啟,應該還在天津種著甘薯和水稻。
之前他和朝廷的官員們,三觀不合,難以共事。
而發現甘薯巨大價值的徐光啟,將現有的時間投入到農業改良當中。
他相信,只要能將甘薯的種植進行改變,就能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畢竟,甘薯的產量,實在是太大了!
……
徐光啟?
大臣們當然知道這個人。
怎么說呢,那個徐大人,有些不合群。
在大明臣子當中,信教的可不多,而徐光啟恰好是一個。
除此之外,業余時間,他也喜歡和工匠們混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是個當高官的料子。
“陛下,臣以為不可,徐光啟為人古怪,怎能堪當大任?”
“臣附議,陛下您對科學院給予厚望,徐光啟可不是個值得托付之人!”
“陛下還是換個人選吧。”
朱由楥的意見,被一眾人反對。
對此,他并不意外。
要是徐光啟能合群,現在也不會在天津種甘薯和稻子。
“科學院之事,史上從未有先例,而朕,需要的就是那樣奇怪之人。除了他,你們誰研究過火器、種植過甘薯、栽培稻子、改良過織機?而這些,都是朕所需要!”
皇帝能講話說到這份上,他們也沒啥好說的。
內閣通過之后,便命王承恩前去宣旨。
……
天津衛,徐光啟的實驗暖房當中。
他還在赤著腳忙碌,哪里有當官的樣子?
別人看見王承恩,議論紛紛。
“徐大人終于要起復了!”
“俺就知道,朝廷不能忘記徐大人!”
“萬歲爺開眼吶!”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道:“肅靜!徐光啟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廷成立皇家科學院,茲令徐光啟任院正,正三品!李之藻和湯若望為院判,正四品。即日起,赴京受命。科學院自成體系,不受工部節制,主攻農學、科學、算學、西學等實際學科,為大明繁榮富強增磚添瓦!欽此!”
旨意一出,不管是跪在邊上的徐光啟,還是跟隨他的工匠們,都怔在當場。
自古以來,還從來沒有哪位皇帝,專門設立過研究那些被人稱為雜學的東西。
或許有皇帝讓術士煉丹,謀求長生。
但那只是樸素的化學原理,并沒有系統的涉及到科學知識。
而如今,皇帝直接設立科學院,做的學問主要是以前的“雜學”。
并且,不受工部節制之下,儼然是一個獨立的衙門。
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比國子監這樣的學術機構還要重視。
而且,正三品的官職,比同為院正的太醫院院正高上好幾級。
和為三法司的大理寺卿同級,朝廷對于科學院的重視,可見一斑。
可以說是給出來一個鮮明的信號:朝廷開始重視雜學!以后工匠和雜學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終于不再需要時時刻刻受人白眼!
徐光啟跪在那里,既不接旨,也不說話,低著頭不知道在干什么。
王承恩見狀,心中生氣,“徐院正,還不接旨?”
徐光啟忽然一顫,似乎回過味來,抬起頭,雙眼通紅,激動的聲音還帶著顫抖,“陛下不以臣淺薄,厚愛如此,臣愿已死叩謝陛下皇恩浩蕩!臣,徐光啟,接旨!愿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王承恩見狀,連連點頭,他也是感同身受。
上次劉若愚被從監獄當眾提拔,可是和他分享了一番心里體會。
如今看見徐光啟,王承恩也是替他高興。
“好!很好!徐大人也是真性情中人!不枉陛下看重!”
徐光啟內心波瀾壯闊,久久不能平靜。
可以說,這次對自己的任命,簡直就是量身定做!
在考取功名之后,徐光啟對于做官并不在意,他更希望從事科學研究。
之前向上升官,更多的是想要占據高的位置之后,能更好的開展所學。
現在,陛下直接創建科學院,那還需要什么曲線救國,就是他最想做的事情啊!
“煩請公公回稟陛下,圣上恩情深重,光啟萬死難以報答,今后,臣必定在科學院的位子上,兢兢業業,事無巨細。只要是陛下分擔下來的任務,臣就是踏破千山萬水,也將尋覓到答案!”
有個他的表態,王承恩也是由衷的高興。
他想到在臨行之前,皇帝的囑咐,便扶起徐光啟,說到,“徐大人,陛下對您的念想可是由來已久。除了任命,還有其他事情,一定要老奴親口告知。請借一步說話。”
哦?
陛下還有密旨?
徐光啟心下駭然,看來,皇帝對于自己的研究,確實到了一定地步。
還沒有見面的情況下,就有安排!
到了房間內,徐光啟屏退左右,自己就要跪下去。
王承恩托住他,“徐大人,此事雖是陛下旨意,卻是悄悄話,不需如此。”
“謝過陛下!”
徐光啟的感激更深一步,尚未謀面就有悄悄話,那是什么樣的恩寵?
“第一,此圖給你,限定你兩個月之內,給朕拿出來辦法!”
王承恩說著,將一沓圖紙遞給徐光啟。
“第二,冶煉鋼鐵,可以嘗試使用煤炭,而非木炭,此為朕秘密獲得的煉鋼鐵秘法,限定你三個月之內,實踐出來!”
說著,又拿出一卷圖紙。
“第三,朕命你尋找到更加合適的種棉花方法,在你原有的基礎上,如何實現棉花在北方大面積種植,特別是在西北地區!還同樣,還有甘薯在北方缺水地區的種植!”
聞言,徐光啟直接愣住。
如果說棉花和甘薯的種植,還在他的掌握之內。
在西北地區種植棉花和甘薯,就有更多的軍事政治意義!
而用煤炭代替木炭之法,如果能實現的話,那鋼鐵的產量,將大幅提高。
徐光啟顧不得謝恩,急不可耐的打開鋼鐵秘法。
匆匆一瞥之下,他驚為天人。
“公公,這是陛下何處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