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古文觀止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 2996字
  • 2021-02-04 17:52:21

叔向賀貧[55]

叔向見韓宣子[56],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57],無以從二三子[58],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59],其宮不備其宗器[60],宣其德行,順其憲則[61],使越于諸侯[62]。諸侯親之,戎狄懷之[63],以正晉國[64];行刑不疚[65],以免于難[66]。及桓子[67],驕泰奢侈[68],貪欲無藝[69],略則行志[70],假貸居賄[71],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72]。及懷子[73],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74],以亡于楚。夫郤昭子[75],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76],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77]。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78],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之不暇[79],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80],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81],其自桓叔以下[82],嘉吾子之賜[83]?!?/p>


[1] 本文選自《國語·周語》,是召公勸諫厲王修政止謗的一番言說之辭,乃《國語》中一篇佳作。文中召公所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至今仍有著其重要的積極意義。

[2] 厲王:周厲王,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三十七年,后被流放。

[3] 國人:西周、春秋時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稱為國人,其余散居各地之人稱為野人,國人中大多具有議論國政之權利。謗:責備。

[4] 堪:忍受。

[5] 衛巫:衛國之巫師。

[6] 監:監督?!秶Z》韋昭注:“以巫有神靈,有謗必知之?!?/p>

[7] 道路以目:人們相遇于道路,只能用眼睛相互示意。此言意為國人皆敢怒不敢言。

[8] 弭(mǐ米)謗:消除誹謗之言。

[9] 是障之也:這是阻礙堵塞人民的嘴啊。障,原意為堤壩,此處引申為阻礙堵塞。

[10] 川壅(yōnɡ雍)而潰:河流堵塞不通,必定沖毀堤壩。

[11] 為川者:治理河流之人。為,治理。決之使導:排除障礙,使河流通暢。決,排除。導,通暢。

[12] “為民者”句:治理百姓之人必要宣導人民,讓其暢所欲言。

[13] 公卿:三公九卿,周朝之執政大臣。列士:低級貴族。獻詩:由公卿列士將民間收集來的歌謠進獻給君王,使統治者了解民間疾苦。

[14] 瞽(ɡǔ古):盲樂師,古時樂師多由盲人所充當。曲:樂曲。史:史官。書:史籍。

[15] 師箴:少師進箴言于王,規勸王之得失過錯。師,此處指少師,低于太師之樂官。箴,具有勸誡意義的文辭。瞍(sǒu叟):盲人。賦:朗誦。

[16] 蒙(ménɡ萌):盲人。誦:朗讀,即指無特殊音調之普通朗讀。百工:指樂工。諫:進諫。

[17] 庶人:普通人。傳語:傳達其進諫之語。普通百姓地位卑微,故只能間接傳達其建議。近臣:國君左右侍從之臣。盡:通“進”,進諫之意。規:規諫,規勸。

[18] 親戚:指國君同宗的大臣。補:彌補國君之過錯。察:監察國君之舉措。

[19] 史:太史,掌禮之官。

[20] 耆:六十歲之人名為耆。艾:五十歲之人稱為艾。此處耆艾即指國君之師。修:戒斥、警告。

[21] “是以”句:因此國君施政行事不會與情理相違背。悖,違背。

[22] “財用”句:人民的吃穿用度皆從山川土地中產生。

[23] 猶:像。其:此處指土地。原:寬廣平坦之地。隰(xí席):低洼潮濕之地。衍:低下平坦之地。沃:水流澆灌之地。

[24] “口之宣言”二句:由于人民有嘴發表言論,國政之好壞才能體現出來。宣言,發言。

[25] “行善”句:推行人民所認為好的,防范人民所認為錯誤的。備,防備。

[26] 阜:增多。此句順承上句而來,意為只有聽取民眾之意見,才能豐衣足食。

[27] 其與能幾何:那么幫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與,幫助。

[28] 三年:過了三年。

[29] 流王于彘:將周厲王流放到彘地。彘,今山西霍縣境內。

[30] 本文選自《國語·魯語》。魯宣公不顧時令,下網捕魚,魯國大夫里革當場割破魚網,進行規諫。里革的諫辭反映了中國古代有關生態平衡,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在今天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里革,魯國大夫。罟(ɡǔ古),捕魚網???,糾正。

[31] 宣公:即魯宣公,名俀,公元前608年—前591年在位。濫:安網于水取魚。泗:水名,發源于山東泗水縣,經曲阜、濟寧等縣流入江蘇境內。

[32] 大寒: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農歷十二月中下旬。降:以后。

[33] 土蟄(zhé哲):在地下冬眠的動物。

[34] 水虞:掌管水產及相關政令的官員。講:練習。罛(ɡū孤):大魚網。罶(liǔ柳):捕魚的竹籠。大口窄頸,腹大而長,無底。

[35] 名:大。

[36] 登:捕取。川禽:水中動物,即下文的“魚鱉”“水蟲”之類。

[37] 嘗:秋祭名,以應時的新鮮食品率先祭祀祖先。這里泛指祭祀。寢廟:指宗廟。古代宗廟分廟和寢兩部分,供祀祖宗的前殿稱廟,藏祖宗衣冠的后殿稱寢,合稱寢廟。

[38] 宣:宣泄,疏通。氣:指陽氣。孟春氣溫漸暖,稱陽氣上升。

[39] 獸虞:掌管鳥獸及相關政令的官員。罝(jū居):捕兔的網。羅:捕鳥的網。

[40] 矠(cuò錯):刺取。槁:干枯。這里指干的魚。

[41] 阜:生長。

[42](jū lù居路):當作“罜(zhǔ主)”,小魚網。

[43] 阱:為獵取野獸而設的陷坑。鄂(è餓):埋有尖木樁的陷坑。

[44] 廟庖:宗廟、廚房。

[45] 畜:儲蓄,積蓄。功用:指順應四時而繁殖的可供財用的自然資源。

[46] 槎(chá察):砍伐。蘗(niè聶):樹木被砍或倒下后再生出來的枝芽。

[47] 夭:還未長大的草木。

[48] 鯤:魚子。鮞(ér而):小魚。

[49] 麑(ní尼):小鹿。(yǎo咬):幼麋。

[50] (kòu扣):初生小鳥。

[51] 舍:舍棄,放棄。蚔(chí池):蟻卵。蝝(yuán元):蝗的幼蟲,是古人做醬的原料。

[52] 藝:限度。

[53] 諗(shěn沈):規諫。

[54] 師:樂師,名存。

[55] 本文選自《國語·晉語》。晉卿韓起憂慮貧困,叔向知道了,卻向他道賀。貧而可賀,似乎有悖常理,但叔向援古證今,通過引用晉國欒氏和郤氏兩大家族的興亡歷史,告訴韓起和讀者富奢容易敗壞德行而招致災禍,所以應當“憂德”而不應“憂貧”。叔向,即羊舌肸(xī西)。

[56] 韓宣子:名起,宣子是謚號,為晉卿。

[57] 實:實際,這里指財產。

[58] 從:過從,交往。二三子:指晉國同朝的卿大夫。

[59] 欒武子:欒書,武子是謚號,晉國上卿。一卒之田:即百頃田地。這是上大夫的俸祿。按規定,上卿的俸祿應為一旅之地,即五百頃。古代軍隊編制,一百人為卒,五百人為旅。

[60] 宮:居室。先秦時住宅皆稱宮室,至秦漢后才專指帝王住宅。宗器:祭祀用的禮器。

[61] 順其憲則:遵循法度。

[62] 越:超過國界。這里指欒武子聲名遠播。

[63] 懷:歸附,依附。

[64] 正:治,治理。

[65] 疚(jiù就):沒有弊病。

[66] 以免于難:因此避免了禍患。指欒書殺死晉厲公,擁立晉悼公,有弒君之罪,但悼公未予追究。

[67] 桓子:欒黡(yǎn演),欒武子的兒子,桓子是謚號,晉大夫。

[68] 泰:驕縱。

[69] 藝:限度。

[70] 略則行志:忽略法度,任意行事。

[71] 假貸:借貸取利。貸,原作“貨”,據《國語》改。居賄:囤積財物。

[72] 沒(mò末)其身:得以善終。沒,盡,終。

[73] 懷子:欒盈,欒桓子的兒子,懷子是謚號,晉卿。桓子死后,其母誣盈謀反,被驅逐至楚國,三年后起兵回國,失敗被殺,欒氏滅族。

[74] 離:同“罹”,遭受。

[75] 郤(xì細)昭子:郤至,晉卿。因居功自傲,后為厲公脅迫而自殺,家族被誅滅。

[76] 三軍:晉國的軍事編制。晉文公重耳開始實行上軍、中軍、下軍的編制,每軍萬人。這句意思是說郤家子弟在三軍將佐中占了半數。

[77] 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78] 八郤五大夫三卿:郤氏八個人,其中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三卿是郤至、郤犨(chōu抽)、郤锜。

[79] 吊:吊喪。

[80] 稽(qǐ起)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

[81] 專承:獨自承受。

[82] 桓叔:名成師,號桓叔,晉穆侯之子?;甘逯用f,受封于韓邑,稱韓萬。所以,韓起尊桓叔為韓氏的祖先。

[83] 嘉:贊揚,表彰。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盖州市| 丽水市| 卢氏县| 舞阳县| 合作市| 英吉沙县| 栾城县| 博野县| 阿拉善左旗| 无极县| 潮州市| 治多县| 昔阳县| 乌拉特后旗| 绍兴市| 文登市| 旌德县| 谢通门县| 青岛市| 安陆市| 乌什县| 黑河市| 勐海县| 襄汾县| 保靖县| 苍梧县| 扶风县| 抚宁县| 富川| 太白县| 安徽省| 高密市| 特克斯县| 岗巴县| 栾川县| 独山县| 巴中市| 霍山县| 石景山区|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