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石敬瑭引契丹大軍進入中原,憑借胡人之力在中原之地建立晉國,史稱后晉。此舉導致大量災民紛紛南下,晉國政權不穩賑濟不力,使得徽皖之地流民遍野。
時年二十八歲的裴延春力壓柴雄和圣僧行癡,初奪這早已荒廢多年的武林盟主之位。裴延春心懷蒼生,他不負眾望,憑借自己的聲望登高一呼,四海之內皆響應,來自各方各地的大量援助一股腦地涌入徽皖,卻也只能勉強支撐度日。
少林寺坐落于登封嵩山,那次徽皖賑災,少林眾僧曾鼎力相助。時任達摩院首座的圣僧行癡歷經艱辛萬難,苦行數千里抵達云南大理國,行癡以十三式易筋經相贈段思平,助其打通雙臂六脈始創‘六脈神劍’絕學,并以此換回大理國的萬兩銀財,徽皖災情終于得到緩解,行癡“活佛”之名自此流傳于世!
……
“夫人莫不是瘋了?讓風兒出家當和尚?!這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看見獨孤夏這般焦急又滑稽的嘴臉,直把秦嫣笑的前仰后合。
她捂嘴笑道:“哈哈哈,官人你誤會了,這方向是對的,確是西邊的方外之地,不過不是嵩山少林寺,而是華山的太華劍派!”
在聽秦嫣說不是少林寺而是太華劍派的時候,獨孤夏深深地松了口氣,安心地坐了下來。
“太華……呼,看來是我誤會了,我還以為夫人是要風兒出家當和尚。只是苦了風兒,他才剛剛來投奔我這個伯父便要……”
秦嫣摸著自己日近分娩的肚子說道:“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若是此法可行,承風此去華山的衣食住行就全部交由我們來打點。”
獨孤夏也呆呆地望向秦嫣的肚子,不覺地嘆了口氣:“唉……事到如今,這應該是最好的辦法了,明日我便去和風兒商量商量。”
他的心里滿不是滋味,不是這個家里容不下張承風,只是若真有個三長兩短,僅憑他一己之力又怎能斗得過那些貪欲之徒。
“官人快歇息吧,商行明日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
獨孤夏猛地回過神來,他點了點頭,小心地將古書藏于臥榻隱秘的夾縫之中,吹熄油燈拉上床簾,獨孤家陷入一片寧靜之中。
……
翌日晌午時分,天上日頭漸熱,獨孤夏將張承風招來堂中坐下。順子隨意地往桌上擺了些瓜果蜜餞,他笑著抹了抹張承風的鼻頭,把一顆最大的蘋果遞給了他。
“蘋果啊!預示著平平安安。”
獨孤夏咧嘴大笑,對著順子說道:“哈哈,順子啊!現在天熱,你且先回房里休息一會,待過了晌午隨我一起去趟商行。”
“好的老爺。”順子應完話,轉身慢慢地退出門去。
獨孤夏呆呆望著眼前的承風,心里一時想起他此前的遭遇話就不知從何說起,直至額頭上落下一顆豆大的汗珠,他猛地咽了咽口水,伸手扒了幾個花生放在他的面前。
張承風見獨孤夏動作扭捏似有心事,便先開口道:“伯父您有什么話就直說吧,承風全聽伯父的安排。”
一陣夏風吹過堂門,張承風的頭發隨風飄舞起來,這段時日
他的頭發又長了一些,也更懂事了一些。
獨孤夏溫柔地摸了摸承風的頭,猶豫著說道:“唉,昨日我看過你爹娘的遺物和書信,我和你伯母商議許久,覺得這件事并沒有那么簡單……”
獨孤夏的話說到一半停了下來,他刻意地將語氣壓的更加平和一些,繼續說道:“我思前想后,一是為了你的安全,二是你伯母有孕在身,若真有突發之事……伯父我是怕風兒誤會所以才不知從何說起。”
張承風的神色并未有太大的波瀾,此刻倒真像是一個大人,他輕聲問道:“承風明白伯父的苦衷,伯父想讓承風怎么做,承風就怎么做。”
獨孤夏看著他紅腫起來的的眼睛,低聲問道:“如今外面正是亂世,大好男兒該有一技傍身才行,風兒你可愿拜師學武?”
張承風目中閃出一起光芒,他立刻應道:“承風愿意!”
僅僅幾句只言片語,竟有些難倒了這個曾經見過大風大浪的獨孤夏,他此時的心里五味雜陳,之前還覺得有些過分勉強,卻沒想到張承風答應的竟如此爽快。
“太華山之上有個舉世聞名的江湖大派,其名為太華劍派,門派的杜掌門江湖人稱凌云子,他是伯伯的故交,風兒盡管放心請教于他。此去華山的衣食住行伯父我都會給你打點周全!”
張承風點頭謝道:“承風謝過伯父!承風日后若能出人頭地,定不會忘了伯父的恩情。”
獨孤夏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起身拍了拍衣袍說道:“一會兒伯父要去趟商行處理些事務,風兒你有什么事就跟燕兒姐姐說。”
“伯父放心!承風明白。”
……
從獨孤府出來后,向右行過兩條大街就能看到廣茂商行的門面,那門面十分的氣派,足足連占了三個鋪面。獨孤夏和順子二人來到廣茂商行的門前,回想一下,差不多已有兩三天不曾探問過商行最近的狀況了。
獨孤夏將懷里的賬本交于順子手中,順子接過賬本后點了點頭,轉身奔著街對面的正德錢莊跑去。
踏過廣茂商行的大門,屋子的兩側分別擺著兩張客桌,店里羅列擺放著許多展示貨品,綢緞布料、米面糧食、鹽巴玉石等應有盡有。
看著獨孤夏走了進來,商行的掌柜隨手拿起柜上的賬簿迎了上去。這掌柜姓何,名應生,云州人士。他身上穿了件紅黃相間的麻布長衫,長衫的材質樸素無華,正是應了獨孤家產業樸素勤儉的一貫風氣,衣服顏色倒還算喜慶,生意人嘛,都圖個吉利。
“員外您來啦!”
何掌柜一邊笑著,一邊拂起袖子撣了撣座上的灰塵招呼獨孤夏坐下,他將手里的賬簿擺放在了獨孤夏的面前,又示意伙計倒了杯上好的茶水。
獨孤夏坐下說道:“何掌柜,我近日要出趟遠門,勞煩你幫我備上幾擔糧食,藍色和白色的布料綢緞也備上二三十匹,我一并帶走。”
何掌柜面露難色地應道:“呃……好。”
獨孤夏見何掌柜猶豫,便抿了口茶問道:“怎么?可是有什么難處?”
何掌柜無奈地嘆了口氣:“唉,員外您有所不知,京兆府的商道關卡越來越多,我們的商隊處處受阻,城南和城西的裁縫們每天都是大眼瞪小眼,都在盼著布料早日抵達!”
獨孤夏眨了眨眼睛,他稍加思索,接著問道:“那糧道如何?”
“糧道就更不用說了,這契丹人剛走不久,北方多處糧倉都被洗劫一空,再加上流民四起,南方就更指望不上了。”
何掌柜的話說到一半,見獨孤夏拿著賬本一頁一頁地翻過,臉色也愈發的難看起來,心想應是看到了行情不妙,便想著岔開話題。
“嘶~最近來了一個征糧的年輕人,看他穿著不像官兵,卻獅子大開口要征五萬人兩年的糧食,這我哪敢答應啊!瘋了嘛這不是!”
“哦?這倒稀奇,不是官兵卻要征幾萬人的糧食?呵呵……”獨孤夏有意無意地搖了搖頭,繼續翻看著賬簿。
聽何掌柜如此說,獨孤夏也覺此事甚是荒謬,所以也只是當玩笑話聽一聽并不當真,雙方的神色交流倒像是在各說各的。
何掌柜見他并不感興趣,便只好再找些其他話題,他思索片刻說道:“最近逃難的越來越多了,一天能有好幾個進來要糧的,那些孩子們餓的皮包骨頭看著真讓人心疼啊!”
這等話語倒是有些觸動了獨孤夏的心弦,他合上手中賬本說道:“哼!各方天子諸侯們打來打去,遭殃的只會是些無辜的黎民百姓。從明日起,吩咐伙計們熬上兩三百口人的米粥施舍給那些難民,眼下糧食緊俏,待日后稍微緩和再加些饅頭,要下能做到的也就只有這么多了。”
獨孤夏放下手中的茶盞,站起身來順了順衣袍,正要打算離開商行時卻聽門外突然傳入一個嘹亮的聲音。
“在這亂世里,員外能有顆愛民之心實屬難能可貴,看來獨孤夏的大名果真名不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