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11個發展基因
- 十大企業家校長
- 892字
- 2021-02-04 17:00:22
“短期”是急功近利,“長期”是基業長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改革開放41周年。有人曾說,改革開放是中國企業家的一次覺醒和長征,是中國發展的里程碑。的確,在四十多年的漫長時光里,中國社會滄桑巨變,中國企業篳路藍縷,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中國經濟,也催生了無數在時代浪潮中激流勇進的民營企業家。
如果我們認真研究就會發現,由于企業家缺乏對商業歷史發展的尊重,以及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短期獲利”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都占據著主導地位,增長率也成為無數企業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于是,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總是習慣于把“名大、錢多、速成”等固有標簽貼在企業家身上,一些企業家也都把“名大、錢多、速成”當成自己的奮斗目標,甚至是對一個時代的解讀。
我們更會看到,在過去急功近利的“短、急、快”發展節奏和一夜暴富、一夜名大的浮躁夢想中,許多企業吃了太多虧、領悟了太多血的教訓;那些看似增速飛快、規模巨大的企業,實際根基不穩、內里糜爛;當宏觀經濟環境遭遇著空前的變化和挑戰,中國經濟正經歷著深刻的結構調整和再平衡時,那些企業家們不得不把“我太難了”掛在嘴邊……
這一切也深刻地警示著我們:“短期”是急功近利,“長期”才能幫助企業實現基業長青。
毋庸置疑的是,在現實社會,沒有一直長盛不衰的市場環境,任何企業都可能遇到來自宏觀大環境和微觀小環境不斷變化的挑戰,而在面對這些挑戰時,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戰勝困難的機制和能力,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企業家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和策略。
事實上,整個商業世界如今也越來越前置性地導入了“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從內因來看,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不具備長期價值的商業模式,即便再好也難以抵抗市場的沖擊,而具有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會優于只關注短期利益的企業;從外因來看,一方面,消費者的價值取向正在改變,他們更傾向于那些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享有良好聲譽的產品和企業,另一方面,資本也越來越表現出對具有可持續發展基因的企業的喜愛。
不管是出于內因還是外因,可持續所對應的長期價值模式,實際上不僅是市場信號的總結歸納,更是企業改變當下局面的具體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