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你更適合做職業經理人還是創業者
我更適合創業,還是更適合做職業經理人?這可能又是擺在很多姐妹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既然創業的目的是要“做成一件事”,那么作為一家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擁有足夠的權力,能調動足夠的資源,也足以做成一件事,不是嗎?
從過程上講是這樣的,但結果卻不同。但是職業經理人做成一件大事的結果可能是加薪,而加薪的幅度肯定不如公司大股東從這件事上獲得的收益多。如果你作為一個創業者做成了一件大事,即使你的股份經過了幾輪稀釋,已經不太多,也足夠支撐你的財務自由了。這就是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在結果上最大的區別。
很多女性更在乎的是過程,結果方面更看重“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對于金錢的欲望沒有男性那么強烈,所以她們更容易在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之間猶豫不定。到底自己更適合哪個角色呢?
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我不止一次地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兩個角色我都擔任過,而且都擔任過很多年。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職場沉浮,我越來越發現,自己更適合做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創業者。因為我過于理性。
曾經有出版社的編輯找我約稿,讓我寫一些勵志類的書。我覺得我是能駕馭的,也把那些最火的雞湯書都找來看了一遍。真正動筆的時候,也覺得很順利,沒有卡文的情況,只是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不停地在問“這有什么用”。于是我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真的有人愛看這種文筆優美但陳詞濫調的雞湯嗎?讀者看了以后能得到什么?我是不是在做一件無意義的事?這種自我質疑會讓我寫不下去。我只好對編輯說,我寫不了這種書,我還是更適合寫那種實用性的書,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可操作內容的,讓讀者看了就能學,學了就能會,會了就能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中,很快看到效果的書。
這其實就是一種職業經理人思維。職業經理人是公司聘請來的管理者,是受薪階層,不通過公司的增值而獲利。有一種很形象的比喻,說職業經理人是公司的保姆,而公司創始人是公司的親媽。一個優秀的保姆也愛孩子,但是她對孩子的愛是理性的愛,不摻雜太多感情,怎樣做對孩子好就怎樣做,即使這樣會讓孩子暫時不舒服也會去做。而親媽則容易陷入心軟、溺愛、感情用事的泥潭當中,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董事會樂于雇傭職業經理人取代創始人作為最高管理者的原因。
職業經理人就像是操作精密儀器的工人,或者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在他的工作中很少有感情的羈絆。這個人不適合,就剔除出去;這件事不對,就立即止損;為了獲得成功,不介意付出很大代價。職業經理人只對公司或董事會負責,他的使命就是讓公司價值更高,讓股東更賺錢。其他的一切都要為這個使命讓位。
而創業者則更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江湖老大,有更多的俠義之氣,有更多非理性的成分在。經常會看到很多創業者在這方面糾結:公司的業務方向出了問題,應該轉型,但是卻在猶豫原來那批人不知道怎么安排;明知道某個合伙人不適合留在企業中,但遲遲不能下決心動他,因為畢竟曾經一起走過風風雨雨;公司急需引進中高端人才,但是又擔心幾個合伙人不高興,任由幾個合伙人武大郎開店,讓公司發展停滯不前……太多這樣的事例了,明明只要壯士斷腕,就可以獲得新生,但是創業者自己卻沒有勇氣砍下這一刀,而職業經理人就不會猶豫。
所以,職業經理人是孤獨的,真正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從一個公司到另一個公司,一個班底都不帶,甚至連助理都沒有。這樣可以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公司的業務和文化當中,不讓自己之前公司的特質去浸染這家新公司,這是非常職業的做法。而創業者身邊往往圍繞著一大批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你得意時,大家舉杯相慶;你失意時,大家不離不棄。你二次創業,還是這些兄弟追隨。例如馬云的18個創始合伙人,如今大部分依然在馬云身邊,擔任各個業務線的高級職位。
大多數女性比男性有更強的親和需求,不大能忍受孤獨,也不夠理性,所以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中,女性的比例很少。而女性較為柔和的管理風格,更容易聚集起一群人共同奮斗,從這個角度上講,女性其實更適合創業。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自測,看看你究竟適合哪個角色。
盤點一下你手頭或前一階段的工作,找出那種有幾個解決方案,你最終做決策選擇了某個方案的事項。分析一下你做決策時的判斷依據。如果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對公司最有利的那個方案,除了預算、時間和執行之外,沒有考慮其他的因素,那么你的思維方式就是職業經理人。如果你做選擇的時候考慮了很多,上司會怎么想?大老板會喜歡什么?下屬會不會愿意去做?這個合作伙伴是誰介紹來的?拒絕了之后會不會駁他面子?那個方案很有創意但是太特別,萬一太過驚世駭俗,大家不接受怎么辦……如果你考慮了這么多,最終選定了一個四平八穩、對誰都好的方案,那么恭喜你,你適合做一個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