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到這個身影,漢八旗本就低落的士氣,又再降下一分。
但他們已沒有回頭路,他們的兵刃已沾滿了漢人鮮血。
崇禎也在看著漢八旗。
洪承疇、孔有德等漢將低著頭,裝作面無表情,但他們心情是格外的復雜,不敢與崇禎對望。
尤其是洪承疇,之前崇禎一直信任他,重用他,讓他做薊遼總督,把大明最精銳兵馬與最緊要的戰略重地,交給他節制。
最后他兵敗城破,被韃子俘虜,然后投降。
他沒想到,皇帝會親征山海關,更沒想到皇帝親自帶兵廝殺,勇不可當。
今日,終于要與大明皇帝面對面了。
他的心,被極度的羞愧感噬咬著。
他恨不得像祖大壽那樣,拔劍自刎。
但終究,怕死。
對于殺人,他早已麻木,他前后下令屠殺的造反農民有四五萬,投降的也殺了。
因此,他雖是文官,卻有“萬人屠”稱號。
但他甚是珍惜自己的性命。
戰場上。
勁風呼嘯,戰旗飄揚。
隨著滿清大軍的逼近。
有一種無形張力,迫得人喘不過氣。
雙方數十萬都繃緊了神經。
他們聽令行事,并不清楚戰略決策。
掌握戰略決策的,只有那幾位核心大人物。
大戰一觸即發。
“停!”
軍令下達。
清軍止住前進步伐。
他們停在了火炮的射程之外。
“鑲黃旗,輕騎試探。”
洪承疇按照與多爾袞定下的戰略,派出一隊漢軍輕騎。
一百輕騎兵上陣,分散開,硬著頭皮拍馬沖擊,很快進入火炮射程內。
清軍鼓噪助威。
這是一種臨陣慣用伎倆。
一小隊輕騎兵,在對方火炮射程內作勢沖擊。
他們移動十分迅速,又是分散開,火炮很難命中。
如果對方不開炮,清軍氣勢上會有增強。
火器營的二牛、老煙頭等將領,眼睛盯著崇禎,等待他的指令。
皇帝在場,什么時候開第一炮,要等皇帝發出指令。
崇禎不動聲色,冷冷看著輕騎兵的試探。
清軍輕騎兵沖擊一段距離后,也不敢太接近,靠近弩箭射程,他們就會死,這只是挑釁試探,因此他們轉向一旁回歸本軍。
“罵陣!”
洪承疇下令。
罵陣是集中嗓門大的漢子,以嘲笑辱罵,挑釁對方,以求激怒對方,引守方出戰。
但由于火炮射程遠,站在幾百米外罵人,誰也聽不清楚,不過罵人除了嘴巴,還有各種侮辱挑釁的手勢。
洪承疇驚奇的發現,山海關上出奇的安靜。
沒有人對罵,也沒有人用手勢。
無數雙眼睛只是冷冷的看著他。
無論是花樣,都被無視,不會奏效。
這樣一來,八旗漢軍的罵陣,每一句反而像是在罵他自己。
洪承疇望了眼在側后方山頭上的主帥多爾袞。
沒辦法,只能這樣。
多爾袞的指令是,先做足攻擊姿態,圍而不攻,盡量引明軍出關野戰。
一個時辰……
兩個時辰……
三個時辰……
罵陣持續。
輕騎兵多次試探。
但山海關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這時,那口干舌燥,聲音嘶啞的群罵陣者中,有個“罵將”突然倒下,身體抽搐。
罵也是很損耗體力的,罵了大半天,天都快黑下來了,有人身體吃不消。
“哈哈哈哈哈哈……”
山海關上響起一片哄笑。
多爾袞、多鐸等面色更加難看。
這也太丟臉了。
漢八旗這個兵士,罵人反而把自己罵倒了,簡直辱沒清軍的威名。
“大哥,海路怎地還沒動靜?”
多鐸一臉不耐煩。
已經遠遠超過約定時間,一直等不到海路登陸襲擊時發出的信號。
多爾袞道:“船舶受風向影響,延遲久一些也是正常,再等等。”
“要不先攻一陣,探一探虛實?”
“先不做無謂損耗,崇禎在山海關上,明軍必然死戰,且崇禎詭詐,使得豪格中計,損失甚重,影響了全軍士氣,若進攻再受挫……”
“大哥的意思是,想要攻破山海關,必須一鼓作氣。”
“正是,我大清奇兵,從水陸攻他個出其不意,使他們慌亂手腳,我們大軍掩殺過去,一鼓作氣,一戰破關。”
多鐸點了點頭,不再說什么。
山海關上。
林忠陪看了看天色,道:“臣覺得韃子今日不會大舉攻城,陛下不必陪著他們,用膳時間已到,懇請陛下移駕回宮。”
“林督主言之有理,請陛下回行宮用膳,這里交給臣等便可。”
“陛下回行宮吧。”
李自成等紛紛勸道。
崇禎想了想,笑道:“建奴數十萬戲子在雜耍,朕可舍不得離開,便在這城樓上擺桌用膳,將士們吃什么,朕也吃什么。”
林忠陪驚叫道:“使不得啊,陛下龍體……”
崇禎打斷道:“朕主意已定。”
聽見崇禎音量拔高,林忠陪不敢再勸。
這可是心意一定,就勸不動的皇帝。
而他也清楚,皇帝這樣做,必然更增將士對他的愛戴,萬眾歸心。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李自成豪爽笑道:“陛下屈尊,與將士同甘共苦,臣深感欽佩,便在這擺上一桌,與吾皇共飲,觀那數十萬戲子雜耍,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