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領域信息交換方法與技術(第二版)
- 戴劍偉等編著
- 744字
- 2021-02-22 11:10:49
第一版序言
當今時代是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精確調控物質和能量的時代。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把越來越多的人和物接入網絡,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社區、智慧城市都慢慢向我們走來。然而,受信息技術發展階段限制和需求多樣性影響,現有諸多信息系統都獨自構建、獨立運維,數據重復采集、內容一致性差,系統之間難以互聯互通,“信息煙囪”或“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存在。
智慧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信息系統之間不僅能互聯互通,還要互操作。實現信息系統互操作的一種基本方法是構建普遍的、通用的信息交換模型,用這個信息交換模型確定信息的結構和它在語義級別上代表的含義。學術界試圖采用語義網來解決信息系統之間的互操作問題。但世界之大,各種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難以窮盡,很難構建一個完備的語義本體。另一種基本方法是建立信息系統相互理解和認知的標準交換語言。美國為解決政府部門間信息交換而構建的國家信息交換模型(NIEM),就是建立標準交換語言的成功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效。該模型通過把各業務領域普遍應用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等進行語義和語法統一,各業務領域在此基礎上按需擴展,并以開放性、擴展性的語言來表示,形成信息系統相互理解和認識的“五線譜”。在實施信息交換時,各業務領域參照這個“五線譜”,建立雙方都能理解的、描述所交換數據格式的交換模型,以更加簡潔的方式實現了信息交換中的語義表征。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就是不必整合數據庫,也不需要修改已有信息系統。
戴劍偉、馮勤群、張海粟等同志長期從事信息交換方面的研究。本書對跨領域信息交換的原理、NIEM的技術方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體現了作者對NIEM的理解和應用經驗。我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我國跨領域信息交換理論研究和工程建設具有有益的推動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4年10月于北京
- 企業數字化創新引擎:企業級PaaS平臺HZERO
- Python數據分析、挖掘與可視化從入門到精通
- Hadoop與大數據挖掘(第2版)
- Libgdx Cross/platform Game Development Cookbook
- 大數據:規劃、實施、運維
- 數據庫應用基礎教程(Visual FoxPro 9.0)
- Lean Mobile App Development
- WS-BPEL 2.0 Beginner's Guide
- 大數據架構和算法實現之路:電商系統的技術實戰
- 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MySQL入門與提高實踐
- Power BI商業數據分析完全自學教程
- 大數據精準挖掘
- Chef Essentials
- SAS金融數據挖掘與建模:系統方法與案例解析
- R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