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護拔節孕穗期:《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踐智慧
- 沈偉
- 3691字
- 2021-02-04 18:32:48
紅地毯,俏英姿,滿園新色春已來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建構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發展的機能、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的設計創意在于將積極心理學觀點和學校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做到設計活動“有意”,推進活動“有情”,以此積累師生積極情緒,喚醒師生的積極個體優勢,做到人人行動——師生全員參與;人人情動——感染積極情緒;人人心動——激發內心成功需求,讓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老師在參與中體驗、感受、領悟,積聚成長的力量。這一設計創意(見圖1)體現了筆者所在學校——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實驗學校對教育的理解: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有多大的成長空間;給孩子多大的指導,他就會給你多大的驚喜。以智慧的方式傳遞對教育、對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愛”這股能量在校園中積聚、傳播。

圖1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實驗學校“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設計創意示意圖
一、設計意圖
(一)積極組織,設計活動“有意”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的校園文化的一種組織形式,命名為“成長進行時”,體現的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以愛潤心,以情導行,讓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走向成熟。整個活動以建設校園藝術節與歡慶“六一兒童節”為背景,經歷“整體設計—全面布局—分層推進—綜合展示—小結反饋”五個環節(如圖2所示),搭建起學生個體、班級集體、年級全體、師生群體互動平臺,通過積極組織,力爭取得最大化、最優化活動效果。

圖2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實驗學校“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流程設計示意圖
(二)引導心流,推進活動“有情”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心流”這一概念:人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能推動個體完全投入到某項活動或事物的一種情緒體驗。當人們進入“心流體驗狀態”時,完全被所做的事深深吸引,而后產生的成功幸福感得以持久,并有益于個人才能的成長。成長本身,就是我們的目的。他建議,用“明確目標”“即時反饋”“匹配難度”三個原則來改造一些任務,使人能在其中產生更多的心流體驗。如圖3所示,心理學理論給了我們生動的啟發。

圖3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實驗學校“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引導心流示意圖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在行進的過程中采用積極心理學策略全程支持活動,通過建立清晰的目標,讓師生明白所要到達的目的地;及時積極反饋,增強師生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即時積極溝通,了解行動過程中的困難,提供幫助,以控制任務難度;讓師生的經驗獲得與成長幸福感在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的積極互動中得到體現。
二、活動目標
(一)為學生提供秀出自我才能的舞臺,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做陽光少年,過健康生活”的一條途徑。我們認為,人的成長即是人格的成長,是身體機能、心理健康、學識能力、藝術才藝等多向指標的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學校學生發展的具體目標: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做知孝懂禮、正心誠意的好少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勤思好學、樂于創造的小學生;養成愛勞動、能健體、會交往的生活習慣,做熱愛生活、創造生活的小主人。“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為學生精神風貌、行為習慣、藝術才能提供了評比和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秀出才能,獲得自我發展的滿足感。
(二)為師生打造情感交流的平臺,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踐行我校教育理念“以愛潤心,以情導行,讓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走向成熟”的一個平臺。我們認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叩開了孩子的心靈之門,取決于孩子們是否在活動的參與中成長起來。影響這兩個“取決”的主導因素則是師生間的情感。因此我們提出教育生活的內核是愛,外延是以智慧的方式傳遞愛。“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設計了師生共同活動的多層次板塊,通過精致化創設活動情境,體現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實現學生健康成長與教師發展的共生共贏。
三、實施步驟
(一)整體設計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努力構造“會動的校園文化”,使之成為踐行我校教育理念——“以愛潤心,以情導行,讓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走向成熟”的通道之一。以校園藝術節和歡慶“六一”為活動背景,設計活動方案,發揮學校藝術教師、班主任教師、年級組長等條線教師作用,組織各層面活動,組成多層次活動板塊,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
(二)全面布局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一個整體性校園文化生成的過程。在經過比較細致的整體設計后,學校以校園藝術節開幕為啟動契機,開啟個人才藝、課本劇、合唱等藝術條線比賽項目;開啟班級風采展示、年級拉歌比賽等集體展評項目,號召師生共同加入“成長進行時”活動中,在活動中成長。歷時一個月,多彩的五月成為師生揮灑熱情的一月,以“六一”集會的形式進行成果展評。整個主體活動經歷啟動—行動—展演三個階段。
(三)分層推進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是一個全員參與、逐步推進的過程。這項活動的主線由三條子線構成。一條線由學校藝術組教師負責,編排學生藝術節目和組織學生參加區課本劇、合唱比賽。第二條線由班主任帶領班級同學進行創意設計,開展班級風采展示的排練。第三條線由年級組長負責開展年級拉歌訓練。三條子線分別指向學生的藝術才干、行為習慣、精神風貌,勾畫出師生不同層次的活動情景,分層逐步推進,確保人人參與活動又避免人員沖突。
(四)綜合展示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經歷了一個月的準備,豐碩的成果在“六一”集會上得以展現。經過教師精心訓練的才藝小達人紛紛登臺亮相,班級風采展示亮出了各班的創意設計,熱情的年級組歌聲將集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把快樂還給孩子,把教育的成就感送給教師,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收到了應有的效果。
(五)小結反饋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落下帷幕之際,我們及時進行反思,歸納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及存在的不足,將比賽結果反饋給全體師生,大家一起分享“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活動帶來的成長幸福感。
四、收獲展望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更是探索校園文化的一次有益嘗試,它的建構引導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們更深入地探求教育的內涵與真諦。
(一)從生命發展的視角看教育
社會的發展呼喚對人的關注。通過積極組織,著眼于建立人的積極情緒、喚醒個體積極優勢,使生命個體能幸福地面對生活、展現自我、發展自我,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出自每個人生命深處的呼喚與需要。
小學時期屬于學生個體成長的重要階段,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能為其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魏書生老師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人的內在潛力是無窮的,人是一個廣闊的世界。”我們要看到并重視這股內在的力量,學校是青少年個體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通過積極組織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發揮師生自身積極力量,不斷運用并發展這些積極力量,在精心設計的校園主題文化活動中,讓師生體驗到成功和成長的價值感與快樂。將積極心理學理論和學校教育相融合,開創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師生共同成長途徑,是我們設計“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的初衷,也是我們探索教育內涵的追求。
(二)從理論到實踐促成長
“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在設計與行動中體現了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情境體驗、活動參與為主的原則,體現了全員參與、突出自主發展為主的原則。我們依據積極心理學理論,將積極心理學策略運用到學校主題文化活動的實踐中,基本找到了一條適宜的師生共同成長途徑,并將其發展為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生成模式。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個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樂趣通常表現為興高采烈的外在情緒表現形式;參與是指對家庭、工作、業余愛好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意義則意味著個體對行為或事件產生深層價值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發揮自我的力量,達成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標。開展“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讓幸福充滿校園生活,充滿活力的笑容在師生臉上綻放,幸福在師生的心田流淌、涌動,活動賦予校園生活更深層的意義。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師生在“成長進行時”校園主題文化活動中一種投入的狀態,這就是心理學上所描述的“心流體驗狀態”,這將進一步激發師生個體的發展;看到了每一個孩子在紅地毯上走過并表演的活潑身影,這活潑的身影,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具有“我能行”的積極力量,這種寶貴的自我成功感會激發孩子們進一步成長的渴望;這俏麗的英姿,也讓我們看到了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積極力量,發揮教師和學生身上的這種積極力量,我們的教育將變得更加精彩;看到了我們的教育理想“以愛潤心,以情導行,讓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走向成熟”正由理念轉化為科學、真實的行為。紅地毯,俏英姿,滿園新色春已來;心呼喚,身行動,校園成長進行時!
參考文獻:
[1]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任俊.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3]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