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倭國
- 我老爹是鄭成功
- 比目魚
- 2053字
- 2021-01-30 20:25:09
第63章 倭國
在運天港修建水寨之時不急于一時,至少要等鄭錦回到神木縣后,才能開始著手實施。
船隊只在首里城休整了三日,補足淡水、修繕好了船體破損的地方后,便繼續揚帆起航,駛出了那霸港,往日本平戶而去!
途經運天港附近時,鄭錦遠遠的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見那地方還是挺不錯的,
與大部分的良港一樣,運天港的港灣也是呈一個“U”形,而在“U”型口前,還有一座小島,最大限度的阻攔住了大風大浪。
以后鄭錦便打算以此為據點,慢慢控制琉球一國,進而將勢力輻射整條北方航行!
……
船隊離開琉球群島后,幾天后便來到了日本九州島南部的大隅諸島附近,
不過幾乎沒有船只會在這附近停靠,而是沿著九州島的西部繼續向北航行,
因為日本現在已經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自1635年起,唯一開放貿易的地方,在九州島北邊的長崎,別的地方一般都不準外國人經行貿易。
8月9日,經過將近一個半月的海上航行,鄭家的船隊終于抵達了五島列島附近,
在長崎、平戶的外海,散落著一連串的島群,因其中有五個大島,而被稱為五島列島,
嘉靖年間,“凈海王”汪直曾占據此處,被明朝官方稱為倭寇頭子,后來胡宗憲招降汪直后,因朝廷一些官員質疑,毀約殺了汪直,但在五島地區汪直的影響力仍然存在,
直到21世紀,還有一位日本人跑到汪直家鄉給他修了個墓,但因為當年倭寇頭子的定性,轉眼又被兩位南京的愛國人士趕去砸了。
船隊到了這里后,一些同行的別家商船,便自顧徑直的往長崎去了,
而鄭家的商船,卻沒急著去,而是駛入了五島列島處的一處小島。
五島列島島嶼眾多,離長崎和平戶很近,在明代一直是海寇很好的藏身處,也有許多私港存在,
德川幕府建立后,也曾大力整飭過這里的私港,很是殺了一批藏匿其中的強盜,
但這一帶的大小島嶼可謂星羅密布,有數百個之多(后世屬長崎縣的島嶼總計為596個),管理難度極大,
所以這一帶的私港總是禁之不絕,野草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鄭家在五島列島也又一座私港,不過現在明面上歸屬于田川家所有,
田川家,即為鄭成功一母同胞的二弟田川七左衛門所在的家族。
因著這個緣故,鄭家那處私港完全不必像別人那樣藏著,已經完全合法化了。
船只緩緩在狹窄的入口水道中小心的航行著,
這是一處條件極佳的天然港口,入口狹窄,兩側巖石上有崗哨走動,周圍群山環繞,是優良的避風處,內中又十分寬闊,
眼中所見已有五艘船只停泊,岸旁有幾個碼頭,可供福船停靠,岸上山勢陡峭,巖石嶙峋,一處山頭上還有幾門火炮,
在碼頭邊一片平坦的地方建了不少木質的房屋,居然有很多是商鋪,還有一些磚石結構的倉庫模樣的建筑,外邊人來人往,看著似乎一個小鎮般,
鄭襲那些人顯然是來過多次,神色平靜,唯有鄭錦這邊的人才一路好奇的東張西望。
此時的碼頭木橋上,已站了七八人,
帶頭的一個男子大約三十來歲,長身玉立,容顏俊偉,明人裝扮,但身后的隨從卻全是倭國武士打扮,
這個男子,便是鄭錦的二叔田川七左衛門了,因他本人向來以自己明人的血統而自豪,平時穿的都是漢家衣冠,
唯有去平戶、長崎等地面見倭國官吏時,他才會該換倭國的衣服。
“五弟,你們來了,此行一路可順暢否?”
七左衛門爽朗的大笑著,雖然常年生活在日本,但漢語卻說得極為流暢標準,一點都不帶地方口音,應該是花過苦功夫練習過的。
鄭襲下了船后,立即上前去向兄長行禮,臉上雖然也帶著笑意,但鄭錦能明顯的感覺到他的熱情不及二叔,刻意的隔著一層距離。
在鄭襲與七左衛門敘舊完后,鄭錦也立即走了過去:“侄兒拜見二叔!”
七左衛門大為激動的握住了鄭錦的手,上下大量了一番:
“你就是兄長的長子錦舍吧,不得了,都長這么大了!不錯,氣宇不凡,日后定非池中之物,今晚吾當喝酒三大碗!”
言語間,全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濃濃親情,
由于這個時代一個男的能納好多個妾,所以在大家族里,往往內心深處會覺得只有同一個母親生的,才算是自己真正的兄弟姐妹。
鄭錦此時也在打量著自己這位一直深處異國的親叔叔,心里很是有些感概,
鄭成功在平戶長到七歲時,便北接回了福建,而這位叔叔卻就此一個人留了下來,
長大后,他曾擔任鄭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極力維持著鄭家在這邊的利益。
而當母親田川氏殉節與鄭成功起兵抗清消息傳到日本時,“七左衛門詣扛戶,請赴明戮力成功,滅清以報仇”,并多次致書兄長,要求回國參加抗清,
但顯然他繼續留在日本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此后七左衛門不斷給鄭成功輸送人力、供應物資,維持著鄭家的海上貿易命脈,
可以說鄭成功能有目前的成就,絕對與七左衛門在背后默默奉獻是分不開的。
另外多提一句,七左衛門的子孫左衛門時便重新恢復鄭姓,取名道周,繼續從事對外貿易,而他的后代至今仍在日本生繁衍著。
七左衛門帶了鄭襲、鄭錦幾人往山上一處大院落走去。
走到門口,看著是一處倭國的院落,進到里面卻完全是中國式的布置,擺有屏風、青花瓷,墻壁上掛滿了書畫。
只是沒有桌椅,只在榻榻米上擺了一個長長的條桌,眾人分主客坐下。
幾名穿著和服的侍女端來酒水,以及海鮮、雞鴨等各式菜肴,
在海上漂泊的這一個多月里,伙食當然不會好到那里去,鄭錦的嘴早就淡出鳥來了,
此時見了這一桌如此豐盛的食物,哪還忍的住,立即大快朵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