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北港改造計劃
鄭錦不辭辛苦的在北港各村落轉了兩天,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心里對這些地方的情況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北港鎮內的情況就不用多說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港小鎮,百姓許多都靠捕魚為生,等到有船隊靠岸了,或許還能有一筆額外收入。
而散落各處的村落,則是以種糧食為生。
這里基本全是平地,又有河流經過,只要不遇到惡劣的天氣,糧食每年基本都有一個不錯的收成。
總體而言,北港的百姓與海對岸的城鎮相比,日子要好過許多,至少不會餓死人。
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大多數人穿的都縫縫補補的,一家的小孩甚至得輪流穿同一件衣服出門,可見日子過得有多貧困……
摸清了北港的底,又將這里最有權勢的一批人給整走了,鄭錦便開始了自己的北港改造計劃。
首先是推廣、宣揚滅蚊行動。
北港作為移民來得最多的地方,幾十年下來人口竟不滿兩萬,是因為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死于瘧疾。
而且基本上每隔七八年,這里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瘟疫,嚴重的時候致使北港十室九空。
這樣的情況下,人口能增長得起來才怪呢,能保持現在這數目,都已經算是個不小的奇跡了。
滅蚊主要有兩條手段。
一是通過燃燒蒿草,來熏死、驅趕蚊子,二是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以杜絕蚊蟲滋生。
于是鄭錦立即召集人手,清理北港鎮的街面,淤泥屎尿一推車、一推車的往外拉去。
同時,鄭錦定下規矩,凡是隨地扔垃圾、隨地排泄臟東西的人,一經發現不管是誰都會受到罰款。
一開始大家都不怎么當回事,直到罰款的人多了,其中還包括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看起來是動真格的,使得眾人逐漸收起了僥幸心理。
鄭錦還讓人多修了兩座公廁,又聘人做清理工,每日上街打掃。
幾項措施下來,北港鎮終于不再臭氣熏天,鄭錦出門也不用每次都得踩一腳的臟東西了。
接著鄭錦再讓人到處燃燒蒿草,煙霧籠罩幾天下來,北港鎮的蚊子急速消亡下來。
不過驅蚊行動卻再各村落執行得不是很理想。
雖然鄭錦不停的讓人宣傳蚊蟲的危害,但誰都不信小小的蚊子,會與瘧疾又什么關系。
許多人仍是堅定的認為,瘧疾之所以發生,全都是因為瘟神的懲罰。
而要想不被這種疾病纏上身,便只有向媽祖祈禱,因為唯有媽祖才打得過瘟神!
聽到這套邏輯后,鄭錦總算是明白了北港的百姓,為何對媽祖如此狂熱了。
其他地方的媽祖,只需庇護出海的人們就行了。
而這里的媽祖,還得跟瘟神作斗爭……
鄭錦原本暫時不想過多的理會媽祖廟的那幫廟祝、巫女,但此事明顯是有他們在背后搗亂!
這就不是鄭錦所能容忍的了。
于是他再次故計重施,說廈門那邊的媽祖廟聽聞了他們的大名,要喚他們去接管哪里的媽祖廟。
但是這次因為沒像程巡檢那樣有“軍情緊急”的壓迫,媽祖廟的廟祝、巫女竟沒第一時間上當離開。
他們一邊百般推脫,就是不肯離開,一邊派人尋船去廈門,打聽消息,若是繼續拖下去,肯定便會露餡了!
鄭錦見此,只好來狠的,在夜黑風高的夜晚,派人將廟祝、巫女和跳儺舞的三個綁了去。
原本鄭錦還只是想將他們送去廈門的,但隨便逼問了一番后,三人竟軟弱之極,把這些年做過的那些傷天害理之事全都抖了出來。
鄭錦于是改變了想法,叫人把他們三個用船運到了海上。
“世子說,讓你們去媽祖身邊服侍,以更好的為北港祈福!”
說完,這三人便隨著石頭沉入大海,找媽祖報道去了……
沒了媽祖廟那些人在背后搗亂后,各村落的驅蚊行動果然有了較大的進展,但還是顯得不夠積極。
所以鄭錦一開始沒選擇來這里,無疑是正確的。
在神木鎮,只要他一個命令傳下去,下邊的人就算心里有些嘀咕,也能認認真真的執行下去。
而在北港,百姓可能口頭上答應得很響亮,暗地里卻在磨洋工,你鞭一下,他就走兩步,稍不留神,就在那耍滑頭了。
如何調動百姓的積極性,成為了擺在鄭錦面前的一大問題。
就在鄭錦苦思冥想的時候,一旁的趙小四開著玩笑道:
“這有什么難的,每個村落的光棍這么多,世子只要肯給他們發婆娘,保準你叫他們做什么事,都自動自覺的搶著做。”
鄭錦挺好,頓時眼前一亮。
北港的男女比例雖然不像神木鎮那么夸張,但光棍也確實是多,每家每戶只要有男子成年,父母必會為此感到發愁。
鄭錦于是一拍大腿,叫人傳下政令,說他過段時間,會派人去各村落查看滅蚊行動的執行情況。
執行情況排在前列的村落,將有一定數目的女人可以領取!
這條政令傳達出去后,北港的各個村落果然沸騰起來,紛紛加大力度、發動全村老小消滅蚊蟲。
形式一片大好之際,趙小四卻感到有些疑惑:
“世子,生番女奴咱已經沒了,若去廈門招募來女性移民,按此前的規矩是不能隨意安排她們的婚姻的,哪有女人給那些村落?”
鄭錦道:“去饑民中花些銀子買就是了,況且也不需太多,估計要各一兩百人也就差不多了。”
趙小四想想也是,這個年代,人其實是最不值錢的,真正的是“寧做太平犬,勿為亂世人”。
那些女子到了這里后,日子總會好過些……
當鄭錦再次去各村落視察時,發現到處都籠罩在燃燒蒿草后的煙霧中,一些原本的臭水坑,也被人擔土去填平了,沒人再敷衍了事。
鄭錦于是開始著手準備去廈門買女人的事宜,不過這時卻有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找到了他。
“世子,我們村的滅蚊行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為何卻沒人去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