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火炮改進
- 我老爹是鄭成功
- 比目魚
- 2083字
- 2021-03-12 21:17:10
第176章 火炮改進
戰船靠岸后,周興派了一支勘探隊上岸,對香港島的大致地形地貌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勘探。
勘探后的結果,周興卻是大失所望。
在他看來,香港島本身的發展潛力小得可憐。
港島本身缺少空地,平地基本集中在維多利亞海灣沿岸,狹長的地形使得這里除了布置碼頭之外,很難再有足夠的地皮供應給工業和農業。
最致命的一個問題是,這里還很缺淡水。
就港島本身來說,主要依靠山區的修筑的幾個水庫來供應用水。
缺水自然不能大規模種植糧食,此外周興還知道,東寧很多機器,都是依靠河水作為動力的,
港島既然缺乏河流,自然就沒法開設各種工廠了,此外,島上還資源極度匱乏,別說金礦了,煤礦、鐵礦、銅礦同樣是一點沒發現。
這樣一個地方,完全是鳥不拉屎,周興自是眉頭大皺。
說起香港缺水這一點,后世的香港政斧倒是大力保護山區植被,增加山區的蓄水能力,并在山區修筑多個水庫,
即使是這樣,港島本身的供水量也只能勉強夠港口運作使用,甚至發生過嚴重的“水荒”,居民不得不計口供水。
現代香港的供水,完全是依靠從大陸管道輸水才能滿足城市需求。
在1949年以前,香港的經濟水準不但比不上上海,比廣州也要相差一截,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后,香港作為中西交往的唯一窗口,獲得的巨大利益,且獲得了大陸的能源、淡水和糧食副食品供應,這才正式起飛,一舉成為國際性都市、“東方明珠……
雖說如此,周興還是讓人在島上修建起了哨所,修繕了港口的棧道,
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處于珠江口附近,若是在這里建立起一個海軍基地,戰艦便能以此為屏蔽珠江,阻止敵對勢力對珠江沿岸的襲擾。
此外,這里還能監視廣東,如果廣州城的駐軍有任何的異動,都可以快速的從香港派出的戰船應對。
而且香港還處于廈門到海南航線的中間位置,距離南澳島不遠,兩島可以互相增援。
將這里的事情忙活完后,周興這才統率戰船,駛出了維多利亞灣,往東寧州而去。
……
當周興回到神木縣時,得知鄭錦這些天都待在東寧鑄炮廠。
鄭錦麾下的火炮原本都是在位于永寧堡的軍械兵工廠鑄造的,
但隨著火炮的需求日益增大,且火炮生產也越來越重要,
最終在閩安之戰后,鄭錦索性將火炮生產從兵工廠分離的出來,單獨成立了東寧鑄炮廠,專門生產各類型的火炮。
鄭錦這些天之所以一直待在這里,是與安東以及一些鑄炮師一起研究、突破火炮生產的瓶頸問題。
去年的閩安一戰雖然勝了,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比如他們軍中12磅以上的大炮數量還是太少了一些,
火炮的口徑越大,生產難度便越高,以前受制于經驗不足,這才導致了12磅以上的大炮廢品率較高,
這個問題經過戰后的不斷改進,現在已有了明顯的改進。
當然了,火炮也不是越大越好的。
因為現代火炮的射程越來越遠,是建立在現代觀瞄、火控系統基礎之上的。
以現在鄭錦所擁有的器材水準,超過一定距離后,就只能靠著經驗和簡單的估算“盲射”了。
一門24磅的前膛重炮,有效的精準射程不會超過900米,
這樣的炮裝到了戰艦上,因為穩定性的關系,有效射程至少減少一半。
英國皇家海軍在18~19世紀的射擊教范明確規定24磅長炮的最大射擊距離是400碼。
相對于戰艦上更多的32磅大口徑短炮,它的有效射程已經夠大了。
實戰中雙方戰艦彼此對轟的距離往往都在100米之內。
以現在17世紀的火炮,肯定不會超越這個水平。
此外,大炮主要分為前裝線膛炮和后裝線膛炮兩種,
前膛炮、后膛炮的區別主要在于裝彈方式的不同,即前膛炮是從炮口把發射藥、彈丸裝進大炮的,而后膛炮則是在炮尾。
鄭錦軍中的火炮,大都采用后裝線膛炮,目的不在于大威力與長射程,而是著重于速射與減重。
就算射程因為線膛有所增加,也應該控制在2000米內。
超過這個射程,在陸地上或許還有些價值,但是打擊海面上移動的點狀目標,以大部分水手的火控水平來說,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過大的射程完全成了一種浪費。
既然在射程上要求不高,就可以把火炮的身管減短,以節約其重量和制造成本。
使用了后裝線膛炮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線膛炮使用的尖型彈而不是圓彈。
尖型彈不僅在空中飛行比圓形彈要穩定,而且它的形狀關系――它是長形的,可以向后發展,同口徑下可以調整重量。
同重量的尖彈與圓彈,前者的口徑只有后者的70%左右。如果就橫截面機而言,只有49%。
這也就是說,假如兩者同樣炮口初速的話,那么尖彈的撞擊動能集中在一半的截面積上,單位能量密度是圓彈的2倍。
再考慮尖錐彈體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彈,尖彈的穿甲威力達到圓彈的3倍以上!
這也就意味著后裝線膛炮一門12磅的尖彈(口徑約70mm),在采用相同的推進藥與裝藥量的前提下,其有效射程將遠高于12磅圓彈,同時穿甲威力相當于24磅的圓彈重炮!
70mm的后裝線膛炮,倍徑在16~18,無論在過去還是現代都是很小的火炮,重量只有400~500公斤左右,完全可以裝在300噸級的帆船上,
如果上了管退裝置,還可以裝在150噸級的小船上。
這就表示,這裝了70mm后裝炮的中型帆船,完全和風帆戰艦鼎盛時期的英國海軍一級戰列艦相對抗。
考慮到它的射擊速度遠大于24磅前裝加農炮,再加上在有效射程上的優勢,結果就是大型風帆戰列艦不但對其無可奈何,還很可能強奸不成反被日。
也就是說,在17世紀早期,只要發展生產出這樣的小型后裝炮就完全就足夠了。
在面對當時的任何海上力量,都已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