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改編曲目
歸莊有些神色復雜的看著那些喊口號的人,
帶隊喊口號的,是一個最近新成立的部門“宣教局”的人,直屬于鄭錦領導,
他們其實還有個稱呼,叫做“宣教官”、“訓導員”,現在不僅是學堂里有,海軍部、陸軍部,甚至是情報部、警司部中也有。
他們面對的對象是普通百姓,其中又以各廠坊的工人和學生為重點,
這些具有忠誠精神十多歲學生,不久將進入東寧州的文武系統,他們有知識有紀律有朝氣,很快成為新的骨干力量。
加強思想教育,是關乎根本的大事,不由得鄭錦不重視,
東寧州遠在海外,生活相對平靜,即使大部分人都是歷經苦難的移民,但安定的日子,終會將那些痛苦的記憶慢慢消磨掉。
若真是那樣,長此以往下來,百姓還會不會由衷的擁護北伐?新征募的士兵還會不會在面對清軍時同仇敵愾?
這些都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故而除了訓導隊外,鄭錦還想了一招:通過評書、戲文、小曲等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來無聲無息的加強百姓對清軍的仇恨。
為此,鄭錦甚至還準備親自操刀,改編一些經典曲目……
“送郎送到五里墩,再送五里當一程……”
一個穿長裙的女子捏著衣角,在臺上咿咿呀呀的大聲唱著,聲音十分嘹亮,帶著一種原生態的美感。
臺下則坐著鄭錦、歸莊以及鄭錦專門請來的著名評書先生王世貞,很像選秀節目的評委,不過椅子不過氣派,面前也少了個按鈕。
“本待送郎三十里,鞋弓襪小步難行……”
“卡!”
鄭錦忽然一聲大喊,
王世貞驚訝的轉頭,臺上正唱歌的兩個文藝隊員也停下來,大家都盯著坐在第一排的鄭錦,一頭霧水,不明白這個“卡”是幾個意思。
鄭錦站起來跳上臺子,來到那名女演員面前道:
“唱得很好,也很大聲,不過你唱的時候得盯著臺下,跟觀眾要有交流,交流就是,讓人人都覺得你在對他唱,這樣才有代入感,明白沒?”
那女兵呆呆的點頭,鄭錦剛松口氣,就聽那女兵道:“不明白。”
王世貞在臺下怒道:“不明白你點啥頭。”
鄭錦怕他嚇著那女兵,對王世貞搖搖手,自己站到那女兵旁邊,擺開架勢,
“唱‘送郎送到五里墩’時,不要捏著你那衣角。衣服跟你又沒仇,你得看對面的這情郎,你來送他的,要有舍不得的感覺。”
那女兵怯怯的問道:“啥叫舍不得?”
鄭錦有點流汗,“你叫啥名字?你就沒送過人?”
“俺叫張翠花,俺只送過二哥,俺弟都沒送,他去讀書,得意得很。俺不樂意送他。俺哥到福建打韃子時,還受了重傷,在床上躺了許久才好……”
“送過就對了。”鄭錦一拍手,“那你送的時候是咋送的?”
“俺給二哥打行纏,給二哥買煙。”
“煙?對了。”鄭錦決定加個植入廣告,對王世貞道:“加個買煙的情節,聲音要大點,一定要說‘東寧香’這幾個字。”
王世貞自是一陣吹捧:“世子連這個都能想到,真是能者萬能。”
他又打量一下面前的張翠花:皮膚有點黝黑,但是長得十分水靈,正是合適平民的演員,便對她說道:
“張翠花,演的時候你就把這搭檔當做是你哥,衣服要換換,平時穿啥就得穿啥,別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戲服,
還有你得改個好聽點的名字,換個藝名……就叫張鴛鴦吧。”
隨后,鄭錦跳下臺子大喊道:
“亂世鴛鴦第一場,開始!”
張翠花,心里想了一下送哥哥的心情,二哥出門的情景出現在眼前,回來時卻是被抬著回來的,嚇得她還以為活不過來了……
想到這里,張翠花的眼眶中立即眼淚花花,鄭錦在臺下全神貫注,雙手微微舉起輕聲道:
“好,好,現在看看臺下,對了,然后轉回去看搭檔,開始唱。”
“送郎送到五里墩,再送五里當一程……”
張翠花高聲唱起來,帶上了感情的確與開始感覺大不相同,王世貞不由嘖嘖稱奇。
鄭錦聽得十分滿意,張翠花唱完后,便是那男演員口白,
那男演員口齒清晰,外形也十分俊朗,張翠花看他的時候,眼睛忽閃忽閃的,真有點看情人的感覺,鄭錦低聲對王世貞道:
“這是真的還是演戲?”
只聽那男演員大聲道:“小小不必再送,哥哥只去兩三日,到鳳凰城中買了糧食,給你換來胭脂和紅頭繩,給你娘買些針線鹽肉,好讓她早些同意咱們的親事。”
“卡!”兩個演員又看向臺下,這次叫卡的卻是王世貞,他學鄭錦的做派那是迅雷不及掩耳。
王世貞就站在臺下道:“徐杰,世子剛剛才說了,多和臺下看客交流,交流懂不?口白時候還要看一圈臺下,你沒長耳朵么?”
那徐杰只得重來一遍,王世貞不停糾正,歸莊也幫著出謀劃策。
歸莊以前總體上較為陰郁,但被鄭錦任命主管文化教育后,又找著了他的兒子,性格也大有轉變。
這樣鬧了好一會,王世貞才停下喝水休息,臺上繼續排練,鄭錦看王世貞和歸莊滿頭汗水不由有點好笑,邊看邊對王世貞問道:
“后面還有些啥情節?”
“這戲中男子便叫做個楊烈,戲中女子叫做唐悠悠,兩人是鳳凰城的人,兩人私定終生,可惜那女子父母不應。
楊烈今日收了糧食,進城賣糧買花粉,路上就得知韃子來了。那韃子后來到了他們村,要抓楊烈去做包衣,還要奸污唐悠悠。”
“就完了?”
鄭錦聽后顯然很不滿意,
“這……請世子指點。”
“這么點平直的劇情,沒有顯出那韃子的可惡來,
事情得是這么著:楊烈覺著誰來都是交稅,便沒有去抵抗韃子,然后賣糧回來,給唐小小的母親買了禮物,她母親也就答應了親事,
結果成親的晚上,韃子就來了,搶走了唐悠悠,還讓楊烈剃發、交糧買命,五石糧食活一人
楊烈一家六口,只有一口的糧食,父母兄姐四口人都自愿去送死,留活路給楊烈,
楊烈奮起反擊,救出唐悠悠,千里投奔我東寧州,立志將韃子逐出中原、恢復華夏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