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閩安攻防戰(五)
- 我老爹是鄭成功
- 比目魚
- 2102字
- 2021-03-05 20:01:21
第141章 閩安攻防戰(五)
時間來到了九月十五日,清軍兵出福州城后的第六天,
時間拖得越久,越對鄭錦有利,因為他早就派人取臺州告知老爹清兵大舉來犯閩安了,
鄭錦估計,再有個一兩天,便能得知臺州那邊的消息。
而且鄭軍現在還占據著閩江水道,李率泰根本沒任何辦法阻攔援軍的到來,也不用擔心他圍點打援。
別看閩安鎮、星羅塔的陸地上都被清兵給團團圍住了,但水上卻依舊暢通無阻,所以守軍的士氣一直都較為高漲,沒有被外面的數萬大軍嚇倒。
所以說海軍還是十分重要的,
試想此時若是閩江口也被清兵封鎖了,
孤立無援之下,余程、陳斌等人會不會私下串聯,鄭錦還能像現在這樣,對所有士兵的指揮如臂使指?
清軍似乎也明白不能繼續拖下去,
每多過一天,守軍的勝算便要大上一分。
九月十五日上午,攻勢便開始了。
在四、五萬清軍主力,兩三萬民夫、包衣全體動員,天色未明就升火早飯。
這樣的進攻準備無法瞞過對手,一直在監視對方的哨兵隨即向上通報,
閩安防線瞬間響起了陣陣號角,輔兵和火兵也開始煮飯,以應付清兵的攻勢。
鄭錦在棱堡上過得夜,得到警報后便立即起床,中軍吹起嗩吶,幾個主官迅速來到城樓碰頭,
黃安、劉國軒、余程、陳斌等人分別就座,接受鄭錦的部署安排,
鄭錦安排黃安與他坐鎮棱堡,總制全局,隨時增援各處,
陳永華在星羅塔,王啟年在鼓山堡,神器鎮將盧謙在肖家渡,
至于城南舊寨那邊,鄭錦則劃分了左翼、中部、右翼三個戰區,
余程駐守左翼,劉國軒鎮守中路土墻,陳斌守右翼,
陳斌指揮的部下有很多都是鄭錦的嫡系,且在眼皮底下,量他也不敢鬧出什么幺蛾子來。
幾人都知道今日必是大戰,談完后互相敬禮,匆匆趕往各自的防區。
人無全才,鄭錦對指揮大規模作戰也是一知半解,故而便將指揮權全部下放給幾個營官,
升為上位者,如何放權、收權,可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鄭錦也還處在摸索階段……
防線上所有人都開始忙碌起來,一批批的轟天雷、炮彈、滾石、擂木從后方運來,民夫雜役再分發到各段土墻,用竹筐放在土墻的反斜面。
此外,一些角落里,還有一些老者在蒙著鼻子熬煮“金汁”,
所謂的“金汁”,其實是煮沸的糞便尿液,是古代守城一直都在用的殺器,
此物不僅可燙殺敵人,且糞便骯臟,傷口多腐,一旦淋中了將會很大幾率引發感染,難以醫治。
戰爭是殘酷了,攻城、守城的手段向來都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勝利,便是正義!
吃完飯的士兵喊著號子前往陣線,各級軍官在給到位的士兵訓話,一些士官在安置防箭布簾,
一時間,閩安鎮到處都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鄭錦走上第三層棱堡高處時,天還未亮,閩安北面清軍營地燈火漫野,遠遠的延伸出去,猶如天上的繁星,
其中不斷傳來陣陣的號角聲,顯示著清軍已經在集結軍隊。
鄭錦靜靜的看著面前的燈海,股股炊煙冒起來,飄散在空氣中,給那片敵營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
那里就是他穿越以來遇到的最大的敵人,也是他所面臨的最大壓力,
但說到底,李率泰也僅是個閩浙總督而已,在清廷的地位與封王的尚可喜、吳三桂等人相比還差了些,
這次他準備充足,占盡了地利,若是連李率泰都贏不了,還怎么跟洪承疇、“三順王”等人較量?
還是盡早會大員種紅薯吧!
預知歷史的那種優勢,有時又是一種內心的惶恐,擔心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將歷史改變,
此時,現出魚肚白,朝陽即將升起,鄭錦心里將所有負面情緒一掃而空,升起了萬丈豪情,越發堅定了此戰的決心!
……
薄薄的晨曦之中,遠處的清軍兵源源出營,一股股的人流匯入營外人群的海洋,數不清的盾車在包衣的推動下往前線而來,
從棱堡上看下去,就如同無數移動的玩具,
清兵在各色旗號指揮下,沿著閩安的防線展開,南接閩江,北至鼓山,排出一個長長的陣形,
密集的盾車如同一道移動的木墻,各部還排出了后續的梯隊,從三層棱堡上能看得十分清晰,可見他們會發動持續的進攻。
“世子,韃子這次看來確實是要發起全線攻擊了。”
黃安用遠鏡看完后靜靜說道。
鄭錦吁一口氣,雖然他早早做好準備,但真正直面如此多的清軍,那種感覺依然很震撼,
清軍能組織起這樣的攻勢,也顯現了他們征戰體制的有效,雖然不見得有多高明,但也早已從原始的部落體制脫離了出來,
星羅塔、鼓山兩個方向率先傳來了陣陣炮響,清軍竟率先在那兩個地方發起了進攻。
鄭錦已管不了那么多,只能將一切都交給陳永華、王啟年處理了。
又過了一會,李率泰的主帥大氂出現在鄭錦的視線之中,
各部清兵頂著山頭上的炮火,進入各自攻擊地域,一片片的清軍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號子。
鄭錦將棱堡的事情交給了黃安,鄭錦則下去各處沿途檢查防御準備,
他沒有打旗號,那些士兵沒有注意到他在經過。各部的軍官都在訓話,士兵們不時激昂的歡呼。
士兵也知道今天是大戰,被軍官激昂的戰前動員后,都在高聲吶喊著,連鄭錦也受到他們的感染,感覺一陣陣的熱血往頭上涌……
清兵已列陣完畢,閩安城外號角連音旌旗如海,
李率泰的大氂下的大鼓敲響,清兵全軍爆發出海潮般的齊聲吶喊,聲震四野,聲浪一沖擊著耳鼓,氣勢極為驚人。
初上戰場的人,肯定會被這陣仗嚇得腿腳發軟。
鄭錦可不想還沒開打就為敵方奪了聲勢,想了想,便組織眾人齊聲吶喊:“殺韃子!殺韃子!”
整齊有組織的吶喊聲如一般利劍,從雜亂宏大的清軍吼叫之中穿刺而過,清軍大陣中嘶聲力竭的嚎叫了一會,卻始終沒法完全蓋過這整齊劃一的“殺韃子”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