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谷物果蔬與現(xiàn)代生活(4)
- 本草綱目現(xiàn)代釋用手冊
- 劉富海 劉燁
- 3481字
- 2014-05-14 12:58:18
【李】
李味酸,性溫,無毒。食之去骨節(jié)間勞熱,曬干后吃,去痼熱,調(diào)中。不能久食,否則使人發(fā)熱。和蜜吃,會損害五臟。放入水中不下沉的李有毒,不能吃。
核仁味苦,性平,無毒。食之養(yǎng)顏,治女子小腹腫脹,利小腸,下水氣,除浮腫,治面上黑斑。還可治摔跌引起的筋折骨傷、骨痛瘀血。
根白皮性大寒,無毒。可以止腹氣上升引起的頭昏目眩。能治小兒高熱,解丹毒。煎水漱口,可治牙痛;煎湯飲服,治赤白痢。它還對尿崩癥、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
花味苦,無毒。用它研末洗臉,能去粉刺黑斑,使人面色潤澤。
葉味甜,性平,無毒。食之可治小兒燥熱。對小兒因瘧疾引起的驚癇,可煎湯擦洗,效果良好。
樹膠味甘,性寒,無毒。可治眼內(nèi)翳障,并能消腫鎮(zhèn)痛。
【柿子】
柿子味甘,性寒,無毒。柿子吃起來澀而甜,可以解酒毒,壓胃間熱,止口干。它還通耳鼻氣,治腸胃不足。但生柿性冷不能同蟹一起吃,否則會導(dǎo)致腹痛瀉痢。
柿中的白柿味甘,性平,無毒。食用白柿可化痰止咳,治吐血,潤心肺,療慢性肺炎引起的心熱咳嗽不止,潤聲喉,殺蟲,溫補。還可補虛勞不足,消腹中瘀血,澀中厚腸,健脾胃氣。常吃,還可去面部斑痣,治反胃咯血、肛門閉急并便血、痔漏出血。白柿的霜可清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治咽喉口舌瘡?fù)础*?
柿中的烏柿味甘,性溫,無毒。可治療金瘡、燒傷感染,能長肉止痛。還可殺蟲,治狗咬瘡,止瀉痢。
烏柿糕可治小兒瀉痢、便血。
烏柿蒂味澀,性平,無毒。煮水服,可治咳逆噦氣。
烏柿木皮燒成灰,和油調(diào)和,可敷治燙傷燒傷,還可治便血。
烏柿根治血崩、血痢、便血。
【杏】
杏樹是我國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樹,杏果色澤鮮艷亮麗、香氣四溢,以果實早熟、風(fēng)味甜美、酸甜適口為特色,果肉鮮甜綿軟,有“甜梅”的美譽。
杏味酸,性熱,有小毒。杏的果肉中含有鈣、磷、鐵,還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杏雖美味,但多食傷筋骨,甚至?xí)谷耸鳌⒑毭济撀浯M。但曬干做果脯食用,能止渴,祛冷熱毒邪。杏還可治心痛,所以,心病患者宜常食。食用杏果可以祛痰、止咳、潤腸。還可以治療肺病咳血、風(fēng)虛頭痛、中風(fēng)不遂、言語不利、小便淋漓等癥。有人發(fā)現(xiàn)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是世界上惟一的“無癌之國”,原因可能在于那里的人們經(jīng)常吃杏。
杏仁味甘、苦,性溫、大寒,有小毒。杏仁中富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一些酚類物質(zhì)。食之可除肺熱,治上焦風(fēng)躁,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治便秘。還可殺蟲,治各種瘡疥癤癬,能消腫,治咳逆上氣,咽喉腫痛、下氣,止驚癇、心下煩熱以及時節(jié)性頭痛,消心腹脹痛,治上腹悶脹不通,可發(fā)汗,治咳嗽喘促。
杏花味甘、性溫、無毒。杏花主補不足,能治女子傷中、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和全身酸痛。
杏葉可治急性腫脹,全身浮腫。具體治法,煮成濃湯熱浸,也可搗汁直接口服少許。
杏枝同水煮,加酒調(diào)和,口服可治摔傷。
民間小秘方:
把杏仁研磨成泥狀與大米混勻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慢火煮爛,食之可防治咳嗽、氣喘。
【白梅】
白梅味酸、咸,性平,無毒。食用可治中風(fēng)驚癇、喉痹痰厥、僵補。將其調(diào)制成藥膏,能點除面上黑痣,并除腐蝕惡肉。將白梅嚼爛外敷能輕易拔除肉中針、刺、竹篾等,將其研爛外敷可治刀箭創(chuàng)傷,能止血,梅肉揩擦牙齦,可治牙關(guān)緊閉。此外它還可止瀉痢煩渴、霍亂上吐下瀉,治下血血崩。
白梅核仁味酸,性平,無毒。食之可使人耳聰目明、身輕,使人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氣不饑,能除煩熱。搗爛浸泡于醋中,可治手腳腫痛。
白梅花味酸、澀,無毒。將飄落的花瓣洗凈,放入米粥中煮食,有保健功效。
白梅根可治肢體酸痛,可止一切疼痛。用白梅根煮水洗身,可治瘡熱。煎湯喝,治霍亂,止瀉痢。
【楊梅】
楊梅味酸,性平,無毒。梅子性酸宜止渴,古代還留下了“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的詩句。梅子雖能解渴,但一次性吃得過多則會損齒傷筋,蝕脾胃,使人發(fā)膈上痰熱。
楊梅酸甜適口、風(fēng)味獨特,實乃盛夏良品。食用楊梅能和五臟,利腸胃,除煩降惡氣,將其加鹽貯藏食用,可去痰止嘔吐,消食下酒,常含一枚咽汁,利五臟下氣。將其制成干脯,入鍋加水煎服,可止吐酒。
核仁能治腳氣。
楊梅樹皮及根燒成灰加油調(diào)和可有效敷治燙傷燒傷。將其煮水沐浴或擦洗,能防治瘡疥癤癬。煎水含漱,可治牙痛。還可解砒霜毒。
民間小秘方:
將楊梅洗凈浸泡在白酒中,食之可使人神氣舒爽,還有止瀉的功效。
【山楂】
山楂味酸,性冷,無毒。山楂顏色鮮艷,味道微甜,營養(yǎng)豐富。吃山楂能消積食,補脾胃,治小腸疝氣,除小兒瘡疹。還可強健骨骼,通結(jié)氣。將其煎水加砂糖飲服,可治婦女產(chǎn)后枕痛等病。
山楂核化食消積,治睪丸腫硬、墜脹麻木和婦女小腹腫脹。
山楂根可消積,治反胃。
山楂莖葉煮水,可洗治漆瘡。
民間小秘方:
取山楂果肉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到七成熟,當(dāng)水快耗干時加放適量蜂蜜,再用小火煮透即可,服之可以活血化淤、開胃消食。
【棗】
不同的棗有不同的藥用價值。
生棗味甘、辛,性熱,無毒。多食使人生寒熱。凡體虛羸瘦的人不能多吃,多食會使人熱渴膨脹、亂臟腑,損傷脾氣,助濕生熱。
大棗味甘,性平,無毒。吃大棗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jīng),補少氣、少津液,還可治身體虛弱、四肢沉重乏力。此外,棗可以健脾,患脾病者宜食,長期服食能輕身延年。但若多食也容易生蟲損齒,害處多多。
棗核仁可治腹氣脹痛,除惡氣。
棗葉味甘,性溫,無毒。覆蓋麻黃,能令人發(fā)汗,擦痱子、瘡癤,效果極佳。
棗木心味甘,性溫,有小毒。用它可治寄生蟲引起的腹痛,還可治面黃肌瘦、形銷骨立。棗樹根煎水洗浴,可防治小兒赤丹從腳背發(fā)起。
棗樹皮用井水煎后,濾去渣滓,擦洗眼睛,可使人眼睛清潤明亮。
【西瓜】
西瓜味甘,性寒,無毒。西瓜是夏季里最常見的消暑果品,甜潤爽口,是真正的“瓜果之王”。吃西瓜可消煩止渴,解暑熱,治療咽喉腫痛,寬中下氣,利尿,止血痢解酒毒。飲西瓜汁能治口瘡。但不可多食,否則會助濕傷脾。
西瓜皮味甘,性涼,無毒。還可治口舌唇內(nèi)生瘡,燒后研末噙含。
西瓜籽味甘,性寒,無毒。可治腹內(nèi)結(jié)聚,破潰膿血,且為腸胃內(nèi)壅之要藥。西瓜籽還能清肺潤腸,止渴和中氣,將其研后去油,口服治月經(jīng)過多。
民間小秘方:
將西瓜與西紅柿放在一起榨汁飲用,可治療感冒等病。
【甜瓜】
甜瓜味甘,性寒,有小毒。香脆爽口是甜瓜吸引人的地方。吃甜瓜可以止渴,除煩熱,利小便。可治口鼻生瘡,預(yù)防中暑。但多食會使人虛弱健忘,導(dǎo)致腹脹。病后多食,則容易反胃。
甜瓜蒂味甘,性寒,有毒。可治鼻息肉、頭風(fēng)暈眩疼痛、癲癇、咽喉腫痛。與麝香濕用可治鼻嗅覺失靈。
甜瓜蔓可治女子閉經(jīng)。
甜瓜花可治胸痛咳嗽。
甜瓜葉搗汁可治脫發(fā),研末加酒調(diào)服可治小兒疳疾和跌打損傷。另外還可化瘀血,補中。甜瓜仁味甘,性寒,無毒。能清肺潤腸,止渴和中氣,治腹內(nèi)結(jié)聚,破潰膿血。研后去油,口服,可治月經(jīng)過多。
【木瓜】
木瓜味甘,性溫,無毒。食之可治肌膚麻木、關(guān)節(jié)腫痛,還可治腳氣、霍亂大吐、轉(zhuǎn)筋。將嫩木瓜去籽煎服,可治腳氣劇癢難忍,另外,將其作飲料喝,可治嘔逆、心膈痰唾,且能消食、止水痢、口渴。還防治水腫冷熱痢、心腹疼痛。
木瓜核嚼爛后,溫水咽下可治霍亂煩躁氣急。
木瓜葉、枝、皮及根味酸、澀,性溫,無毒。煮水喝,可以止霍亂吐下,療腳氣。根葉煮水洗足脛,可以防止腳軟跌倒。
【栗子】
栗子味咸,性溫,無毒。栗子吃起來味道甜香,有“干果之王”的美譽。用栗子作配料燒出的菜味道尤其鮮美。吃栗子可益氣,厚腸胃,補胃氣,生吃可治腰腿不遂,療筋骨斷碎、腫痛瘀血。栗子曬干后吃,能下氣補益。注意小兒不宜多吃,因為生的難消化,熟的則易脹氣,往往會導(dǎo)致小兒厭食、肚腸生寄生蟲等。
栗楔治風(fēng)濕筋骨痛,活血尤為有效,還可破胸脅和腹中結(jié)塊。生嚼栗楔還有助于拔出惡刺,治療頸淋巴結(jié)核腫痛。
栗核煮湯喝治反胃,消渴,止瀉血。
栗毛球(即栗子外面的刺苞)煮湯,可治火丹毒腫。
栗花可治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栗樹皮可治丹毒。
【核桃】
核桃味甘,性平,無毒。核桃因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被稱為“益智果”。核桃可以利小便,去五痔。還使人健壯,滋潤肌膚,使頭發(fā)胡須發(fā)黑。此外,吃核桃還使人開胃、血脈通暢、骨肉細(xì)膩,補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益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fēng),散腫痛,治損傷。但多食令人惡心、吐水、吐食物,甚至導(dǎo)致眉毛脫落。
核桃中油核桃味辛,性熱,有毒。可以殺蟲攻毒,治瘡,潤須發(fā)。
核桃樹皮可以治水痢。
核桃殼燒灰,可投入下血、崩中的藥中做引藥。
民間小秘方:
把核桃與薏米、栗子煮粥食用,能治療尿頻、遺精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