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重點城市空間優化研究
- 盛毅
- 974字
- 2021-01-22 20:24:41
序
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中國西部地區的重點城市,在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推動下,進入了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并舉的階段。人口規模較大的省會城市,每年新增人口一般在20萬~30萬人,一般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雖然所在省(區、市)的人口凈流出,但每年新增人口也在10萬人左右。由于西部地區城鎮化率只有50%左右,預計到2050年,至少還有1億農民要在城市落戶。而根據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城鎮化演進的經驗數據判斷,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預計要承接進城落戶人口的一半以上。至于集聚產業、創新要素、開發平臺等的占比,則會在60%甚至70%以上。世界上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的特大城市如東京、紐約、舊金山等,在其國內人口減少或者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人口仍在持續增加。我國除上海和北京已經開始限制人口進入外,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寧波、佛山等城市,每年新增人口增速普遍高于本區域的中小城市,預計這種趨勢短時間不會改變。
西部重點城市如何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新時代的重要任務。其中,遵循承接產業轉移條件下城市功能演進的一般規律,根據集聚、節約、綠色、宜居、宜業等要求,超前進行空間功能規劃,引導重點城市形成合理的布局,在空間上科學促進產業、居住、文化娛樂、科技教育、行政、交通、生態等功能的配置,不僅能夠迅速培育西部地區的增長極核,而且能夠減少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城市病,還有助于探索落后地區大城市開發的新模式。
本書在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承接產業轉移條件下西部重點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研究”(13BJY049)資助下,根據研究報告修改而成。全書共八章,分別從研究的問題、文獻梳理及對象范圍確定,西部重點城市空間優化的觀點評析,西部重點城市空間調整現狀及問題,西部重點城市空間形態優化,西部重點城市開發強度與密度優化,西部重點城市的規模優化,西部重點城市重要功能布局優化,西部重點城市空間優化的評價指標等方面作了分析。本書主要觀點已在多種學術期刊、報紙上公開發表,多份政策建議得到領導批示。
由于城市空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盡管目前研究成果眾多,但系統性的研究不多。對空間優化的定量研究,一般抽象出幾個指標進行,難以作為評價空間合理性的標準,而采取文獻調查、觀察、概念分析和演繹、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又感到難以深入。本書作為一個初步探索,在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
盛毅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