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陸海經濟一體化評價與發展戰略研究
- 唐紅祥 王立新 許露元
- 1637字
- 2021-01-22 20:09:09
第三節 中國陸海資本要素互用與對流評價
資本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資本積累推動經濟不斷增長。資本的形成體現為機械、廠房、設備等物質生產資料的增加,是一國生產能力的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是資本存量增加的重要途徑,它主要指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與新建等活動。固定資產投資指標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方向的綜合指標。因此,本章將固定資產投資指標作為分析資本要素的指標。
一、指標構建與數據處理
(一)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衡量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的指標主要有投資效率系數、邊際資本產出率、資本產出回歸系數。
固定資產投資效率是指報告期內的其對應的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量與其投入的固定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率,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其計算公式是:
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報告期地區生產總值-上期地區生產總值)/報告期固定資產投資×100%
邊際資本產出比率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時,需增加的資本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邊際資本產出比率=資本增量/總產出增量×100%
其中,資本的增量等于投資增量,當投資增量為固定資產投資時,邊際資本產出比率與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系數互為倒數。
資本產出回歸系數是指用投入資本與其產出做回歸,用擬合系數作為資本產出系數。
以上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與邊際資本產出比率的內涵基本一致,而資本產出回歸系數則從計量經濟學角度,對投資產出做分析,與模型的擬合好壞有很大的關系。基于此,本章選擇固定資產投資效率與比較固定資產投資效率來分析陸海產業的投資效益,并以此分析陸海產業的要素流動。
由于《中國海洋統計年鑒》等海洋經濟統計資料中并無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指標,本章根據海洋產業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對當年的固定資產進行調整。
(二)固定資產投資滯后期的確定
固定資產投資將形成生產能力,增加總產出,但由于固定資產從投資到形成現實的生產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年的投資往往需要經過幾年的時間才能最終完全形成產出能力。如,當年投資的廠房、設備及基礎設施,需若干年才能真正增加產量。因此,固定資產投資對總產出的影響存在滯后期。
本章利用2004—2016年沿海地區固定資產投資、陸海產業增加值數據,就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陸海產業的滯后影響,運用格蘭杰因果模型來判斷其滯后期。研究發現,沿海地區固定資產對國民經濟、陸海產業影響的滯后期均為兩年。
二、陸海資本要素互用與對流評價
本章對沿海地區國民經濟、陸海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進行分析,經計算得到圖9-4??梢钥闯?,2006—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均隨時間下降。2006年,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為0.63,陸域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為0.47,沿海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為0.49;而2016年,三者相應地降為0.10、0.13和0.12。2006—2016年,三者的平均值分別為0.32、0.29、0.30,均小于1,說明投資效率不高。

圖9-4 2006—2016年陸海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比較
除2008年、2009年、2011年與2016年外,海洋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均高于陸域產業,在大多數年度內,海洋產業的固定資產收益相對陸域產業具有優勢。由于陸域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較大,因而陸域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與整個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基本一致。
沿海地區的陸海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相差也較大。2006年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最高的是河北,為3.08,其次是上海、江蘇,分別為1.60和1.40;最低的是浙江,為-0.44。陸域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均較低,都沒有超過1,最高的是天津0.75,其次為廣東、浙江,分別為0.70、0.49。2006年除天津、浙江、福建、廣東,其他七個?。ㄗ灾螀^)的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都高于陸域產業。2016年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與陸域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均有較大下降,其數值都沒有超過1。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最高的是上海,僅為0.41,其次為廣東、福建,分別為0.26、0.17。陸域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最高的也是上海,其次是廣東、天津,分別為0.27、0.26。2016年只有遼寧、福建、廣西、海南的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高于陸域產業,其他七個?。ㄊ校﹦t相反。
表9-5 2006—2016年全國陸海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空間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