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收入分配演變40年
- 李實 萬海遠
- 1460字
- 2021-01-22 15:50:40
1.2 目前的收入差距仍然過大
如前所述,除了國家統計局官方發布的近期每年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之外,一些民間的研究機構也在利用非官方的調查數據來估計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官方和非官方的估計結果有所不同(見圖1.1),這是非常自然的。因為收入差距的估計結果都是依據住戶收入調查數據計算的,自然會受到樣本數量、抽樣方法、調查方式、收入定義、估計方法等的影響。然而,從圖1.1中可以看出,除了個別估計結果比較奇異外,基尼系數的大部分估計結果實際上相差并不十分明顯,在0.5的10%的偏差區間內。即使以官方的估計值為判斷基準,中國收入差距是否仍然過大?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比較一下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收入差距,看看中國的收入差距處于什么位置。世界銀行的數據庫收集了世界上不同國家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2],其中有72個國家和地區(稱為經濟體)擁有2013年的基尼系數。這些經濟體該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的平均值為0.364,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該年的基尼系數為0.473(見圖1.1),比72個經濟體的平均值高出30%。在這些經濟體中,基尼系數大于中國的有8個,中國排名第9。換言之,中國屬于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之一。聯合國開發署出版的《2016年人類發展報告》列出了137個經濟體2010—2015年中(最近一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3],其平均值為0.393,高出0.473的經濟體為21個,中國處在收入差距最大的15%之中。在這些經濟體中,基尼系數超過0.5的有15個,超過0.6的有5個。
當然,判斷我國收入差距是否過大僅僅進行這種國際比較是不夠的,還是應該回到我們自身的收入差距問題上。對此,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第一,從長期趨勢上看,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我國的收入差距基本上在不斷擴大。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大致為0.3左右,到了90年代末超過了0.4。2008年,國家統計局估計的全國基尼系數則接近0.5。這30年間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如前所述,最近10年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趨勢雖有所緩解,但是仍處于高位水平上。第二,從收入差距的結構來看,一些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在我國收入差距結構中,城鄉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過去40年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也經歷了縮小—擴大—再縮小的過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一度有所縮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農村經濟改革激勵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收入增長超過了城市居民,導致城鄉間收入差距縮小。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一直持續到2009年。近幾年城鄉之間收入差距有所縮小,但是仍然高于改革開放初期的水平。2017年的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收入之比仍高達2.71倍。[4]更重要的是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表現在收入上,還體現在其享受的公共服務上。如果把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價值折算為個人的實物性收入,那么城鄉間的實際收入差距要高得多(李實、羅楚亮,2007)。因此,可以推斷,全國收入差距也是過高的。第三,從導致收入差距的原因來看,過大收入差距背后是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機制。也就是說,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夠實現其既定目標,公平與效率兼容的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能夠順利建立起來的話,那么我們現有的收入差距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這些不公平的制度和機制包括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勞動力市場中的各種歧視制度,以及與不同就業身份和職業掛鉤的有差異的社會福利與保障制度,等等。這些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擴大著收入差距。
總之,綜合各種考慮,當前我國收入差距仍是過大的,仍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來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