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模型:思考、表達、寫作邏輯精進圖鑒
- (日)西村克己
- 1388字
- 2021-01-14 16:22:58
前 言
“不按照上司傳達的指示行動。”
“沒有靈感,所以想不出有趣的點子。”
“工作太繁瑣,不知從何入手。”
“左思右想,卻一籌莫展。”
……
大多數正在看本書的讀者,是不是都經歷過這種煩惱呢?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就是在解決此類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會自行消失,反而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來困擾你。
“解決問題”是咨詢顧問的專業,而咨詢顧問是我賴以生存了30年的職業,這段經歷佐證了商務場景就是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過程。
我接觸過很多不同年齡層且價值觀不同的人群,比如職業顧問、經營團隊、現場工程師,以及接受公司培訓的新員工等。
在與背負各種煩惱的職場人士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除了一些專業性極強的崗位,其他領域大多數職場人士的煩惱其實都是共通的。而且,他們都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直面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也有看似無憂無慮、善于表現的所謂“精明能干的人”,這也是事實。
比如,他能夠讓上司和下屬刮目相看,能夠提出別出心裁的想法,能夠輕松地處理比別人多的工作,原始見終,敢于當機立斷……以上都是“精明能干的人”具備的能力。
這種“精明能干的人”并非原來就擁有聰明的頭腦,也不是機緣巧合碰上自己擅長的工作。他們共通的能力就是本書的主題——邏輯思考(Logical Thinking)能力(本書中講述的“邏輯思考”是理工科出身的人也沒有學習過的)。
對于困擾大家的問題,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并且,為了解決這些不知答案的問題,僅憑掌握的知識或簡單的思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抓住潛藏于問題背后的“根本原因”,并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能夠取得最大效果的解決方法,同時還要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調動人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這些復雜且不知答案的問題,最有用的工具就是“邏輯思考”。進一步說,僅僅“了解”邏輯思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能“運用自如”。
因此,本人從過去的拙著中選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內容,將邏輯思考的精髓總結在了此書中。
在第一部分中,本書介紹了最基本的“思考邏輯”,第二、第三部分中介紹了作為實踐篇的“表達邏輯”和“寫作邏輯”。
本書除了介紹以MECE分析法1、邏輯樹、金字塔結構等三大要素為主的邏輯思考技巧,還濃縮了商務談判心理、創建策劃書模板等方法,以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這本書包羅萬象,全部是邏輯思考的精華,如果您沒有時間按順序閱讀全書,那么請優先閱讀以下的重要技巧概括作為參考。通過圖像模式來捕捉邏輯思考的結構,應該也有助于整理思路。
顯然,邏輯思考并不是顧問等部分職場人獨有的技能。實際上,它被廣泛認為是職場人士的硬技能。然而,感覺有很多人因“似懂非懂”而搞錯了邏輯的使用方法,換言之就是混淆了邏輯性和講大道理的概念(關于這兩者的區別,敬請閱讀正文)。
最后再補充一句,越是“精明能干的人”越喜歡挑戰,并享受著困難又復雜的局面。他們之所以能迎難而上,就是因為他們已明確了自己“想做的事”。
每當陷入各種困境時,請反復閱讀這本書,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可以鎮定自若地應對各種商務場合,也可以讓自己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對自己的行為有更全面的把握。
如果這本書能幫助你掌握商務溝通技巧,豐富你的人生閱歷,使你獲得“終身受益的技能”,就沒有比這個更讓我高興的事情了。
西村克己
1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意為“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對于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借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并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