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大學實用教程
- 齊偉
- 829字
- 2021-01-22 18:49:50
3.1 初步了解對象
物理學中一直在探索著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從直觀看到的一些物體追究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以及電子、中子和質子,乃至夸克等微小粒子。雖然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沒有確定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是什么——是否無限可分,是科學問題,也是哲學問題。但是,物理學家們已經(jīng)知道已知的那些粒子,因為它們具有某種特性而遵循了某種規(guī)律,最終組成了這大千世界。
Python沒有背負尋找微觀粒子的重任,雖然它通常解決的是各類現(xiàn)實問題,但同樣要研究“物質組成”。比如,要寫一個用于學生上學報到繳費的程序,這個現(xiàn)實問題涉及哪些“組成”?不可缺少的“組成”包括學生、學校、教師,每個“組成”有自己的特征。例如:
? 學生:有錢(至少有學費和零花錢)、有姓名、會支付、會乘車、會說話……
? 學校:有名稱、有地址、有收費標準、有教師名錄、有學生名錄……
? 教師:有姓名、會說話、會收錢……
如果把上述三個“組成”的特征描述清楚了,就如同制造了三個模型,那么剩下的事情只需要把三個“模型”組合起來,就能夠完成“上學報到繳費”的業(yè)務流程。
因此,Python也研究世界的“組成”,并且把這些組成統(tǒng)一命名為“對象”,即在Python的語境中,“世界是由對象組成的”。
還是以剛才的問題為例。如果考察“學生”“學校”“教師”這三個對象,發(fā)現(xiàn)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把“學生”和“教師”歸為同一個類型,并且可以把此類型取名為“人類”。這樣,要做的“模型”個數(shù)也就是有限的了——不是有多少個對象做多少個“模型”。可以先制作“類型”,根據(jù)類型再得到具體的某種“對象”。
為了使用方便,Python中預先制作了一些對象的類型,稱為“內置對象類型”。由這些對象類型直接產(chǎn)生的對象就稱為“內置對象”。
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給“對象”下一個嚴格的定義——此定義會在后續(xù)內容中闡明。但是讀者通過上述例子也能總結出,任何對象都有:①屬性,是什么;②方法,能干什么。如果理解到這個程度,就算是初步認識了“對象”。
下面按部就班地對Python中不同類型的內置對象進行講述。
- 自己動手寫搜索引擎
- C# Programming Cookbook
- JS全書:JavaScript Web前端開發(fā)指南
- Elasticsearch Server(Third Edition)
- Go并發(fā)編程實戰(zhàn)
- ASP.NET開發(fā)與應用教程
- Mastering Unity 2D Game Development(Second Edition)
- Machine Learning With Go
- Python機器學習算法與應用
- C語言程序設計習題與實驗指導
- SQL Server 2016 從入門到實戰(zhàn)(視頻教學版)
- Sails.js Essentials
- IPython Interactive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 Cookbook
- Python面試通關寶典
- XML程序設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