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nèi)在邏輯
- 張榮昌
- 584字
- 2021-07-20 17:50:58
第十二章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分析
祭如在 這里的祭指祭祀祖先?!吨杏埂吩疲骸笆滤廊缡律?,事亡如事存。”
祭神如神在 這條針對大夫以上的階層而言。《禮記·祭法》云:“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祭?!?/p>
吾不與祭,如不祭 朱熹注:“言己當(dāng)祭之時,或有故不得與,而使他人攝之,則不得致其如在之誠。故雖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嘗祭也?!薄都婪ā吩疲骸拔耐踔酪玻滤勒呷缡律Q諱如見親……如見親之所愛?!?/p>
《四書章句集注》中,范氏(祖禹)曰:“有其誠則有其神,無其誠則無其神,可不謹(jǐn)乎?吾不與祭如不祭,誠為實,禮為虛也?!?/p>
【譯解】
祭祀祖先的時候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祀神的時候就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說:“我若是沒有親自參加祭祀,(請人代理)就如同沒有參加祭祀一樣?!?/p>
【邏輯】
禮之本是心中的敬愛,仙逝的親人和神明不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但我們要當(dāng)他們?nèi)匀淮嬖谝粯拥鼐磹郏粫驗椴辉谑懒诉@種敬愛就消失了。祭如在,這就和看著照片想念親人的道理一樣。古時沒有照片,就通過祭祀表示懷念,其本質(zhì)都一樣,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罷了。所以懷念是真情的流露,而非虛有的儀式。而表露真情是不能代替的,祭祀必須要親自參加才作數(shù),自己沒有參加,找人代替祭祀那是沒有意義的。這個道理就像現(xiàn)在有個人想念過世的父母,他不可能找個人代替他去看一下父母的照片來緩解這種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