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原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分析
色難 有三種解釋,一是指侍奉父母時,始終保持和顏悅色很困難。
《禮記·祭義》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二是讓父母始終保持和顏悅色很困難。《禮記·內則》中,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三是指自己和父母相處,要使雙方始終感受到和悅,這很困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弟子:年幼者。先生:年長者。《論語駢枝》云:“年幼者為弟子,年長者為先生,皆謂人子也。”饌:食用。
曾是以為孝乎 曾:副詞,竟然。諷時人對孝理解的偏差。
【譯解】
子夏問孝道。孔子說:“使雙方都和顏悅色很困難。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食,年長者先享用,竟然認為這就是孝嗎?”
【邏輯】
本章講孝的第四重境界。這四重孝道層層深入,最開始講孝禮,孝禮是外在表現形式,是世俗通用的道德標準;然后由孝禮講到孝心,孝心就是體恤父母之心;再由孝心講到孝敬,孝敬就是對父母真誠的敬愛之心;最后由孝敬講到中和之境,和悅是孝的最高境界。這四章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細入微,將孝道講透了。孝德是仁德的基礎,掌握了和父母相處的技巧,也就掌握了和世人相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