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在邏輯
- 張榮昌
- 533字
- 2021-07-20 17:50:50
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分析
此句省略了主語,鑒于本章與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照應關系,推測本章邏輯主語應該是指君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擔心。知:知遇,賞識?!豆茏印に姆Q》云:“君知則仕,不知則已?!睂W習是為了修身入道,不在于讓別人知道自己。自己沒得到賞識是因為自己的德行和能力還不夠,如果自己德行和能力夠了還得不到賞識,是因為當權者的眼光不夠,不要怕別人沒有眼光,要怕自己無德無能。
患不知人也 知:知曉,辨別。君子應該擔心自己沒有識人的眼光,以免自己得位的時候不能知人善任。君子志在家國天下,其關鍵就在于知人。如果自己有能力,別人不賞識自己,那問題不在于自己;如果得到賞識,自己卻沒有識人之能,無法找到有才能的人來輔佐自己,那問題就在于自己了。《論語正義》云:“人不知己,己無所失,無可患也。己不知人,則于人之賢者不能親之用之,人之不賢者不能遠之退之,所失甚巨,故當患。”
【譯解】
孔子說:“(君子)不擔心別人不知遇自己,擔心不能知曉別人?!?/p>
【邏輯】
第十一章至本章多言品行之學,學以進德,永無止境,也從側面反映了仁德之難成。
本章內容承上啟下,“不患人不知己”在于修身進德,“患不知人”在于識人進賢,為下一篇《為政篇》的內容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