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味客家
  • 客名君
  • 1515字
  • 2021-01-27 15:13:13

世界非遺埔寨燒火龍:一夜魚龍舞

元宵在古代是怎樣的?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時的元宵,就是花火千樹、魚龍飛轉、歡騰祥和,佳人在看燈的人海中,笑語盈盈。那時候的火,是真火、是明火,所以才會有“星如雨”,才會有“魚龍舞”。

豐順埔寨的燒火龍正是辛大才子筆下,流光溢彩、火樹銀花的華美世界。舉世聞名的豐順埔寨火龍歷史悠久。據《豐順縣志》載,從乾隆六年(1741)開始,埔寨年年元宵燒火龍,世代相傳。豐順山水形勝,很多地名中包含“龍”,埔寨,就在一脈被稱為“龍身崠”的山下。相傳在遠古之時,東海龍王的第21孫,名為“濁龍”,被父派到南粵蓮花山脈,管轄赤嶺(埔寨一帶)。濁龍上任后胡作非為,龍王獲悉,命小女清鳳,佩上龍劍趕到埔寨,將其斬成四段,然后帶龍頭向父王稟報。其余三段變成現今埔寨的“龍身”崠、揭陽的“龍尾”、揭西(與埔寨交界處)的“龍頸”。埔寨先人把這個故事通過“燒火龍”的形式,作為鬧元宵的活動,代代相傳。

埔寨人把火龍擎在手中,隨意翻折、嬉戲,體現了他們的勇力和智慧,也是吉祥和祈福的象征。擎龍的后生赤著上身,只穿一條運動短褲,倍顯勇力和智慧;雄壯的龍,在舞弄中火花四綻,夜空中輝煌壯觀。一條火龍由三四十個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樂手、龍蝦、金魚等人,整個隊伍200多人。火龍由鐵絲、竹料、紙等扎成,繪上鱗、角、爪,龍首至龍尾長達數十米,龍身安裝煙花、爆竹、火箭多達數千枚,龍頭、龍尾裝的火藥更數不勝數。

威儀堂堂的“火龍”,用竹篾做成龍的身體,再裱上白紙,涂上顏色,用硫黃、白硝、木炭制成火藥,龍身裝上吐珠、轉花、大犁等各式煙花。火龍經過數代改進,從丈把長發展到現在30多米長,煙架發展到13架,高達15米。失傳60多年的“禹門”被重新挖掘出來。

威儀堂堂(陳文想 攝影)

火龍向指定的地點出場,先是導引的鑼鼓隊、鰲、鯉、蝦、繡球,最后才是火龍登場。

現龍在田,巨龍進入廣場,兩邊有“火纜隊”佐之,一邊繞場,一邊向觀禮臺點頭致敬,繞場三次后點燃,嘴中吐出火珠。

龍行在野,全身放出奇麗光彩,千萬道各色花火交織,萬箭穿云,漫天輝煌,火龍壯觀騰躍,驚心動魄。

飛龍在天,高大的龍頭,眼珠光芒四射,氣壯山河,神龍如從天降。

亢龍有悔,巨龍在勇士手中翻騰,或偃臥,或仰頭,有一種毛潤之寫的,“縛住蒼龍”的氣勢。

龍騰布雨,花火如星雨飄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一條龍從點火到燒盡,其間需繞場行走3圈,持續10分鐘左右。龍頭飛揚,目光巡視間火光四射,氣壯山河,待一條龍燒盡后回籠,再引另一條龍出洞。

擎龍頭,最了不起,出錢最多的才能擎龍頭,擎了龍頭,新年定會“大發龍運”。火星掉下來,就要燙幾個“票”(客語中“泡”和“票”音一樣),方顯英雄本色。

游完火龍,開始“燒煙架”,象征一年生意紅紅火火。彩門燃燒到精彩之時,還會有龍、鳳、大紅燈、橫額、對聯等出現。燃放的時候,先來一個“老鼠繞梁”,由主席臺點燃,飛速射中彩門上的導火索。霎時間,彩門大放異彩,龍鳳呈祥,紅燈、橫額、對聯,伴隨五彩珠燈,徐徐降臨,金光大字耀眼奪目。

這是一場集祈福、勇力、狂野、智慧、壯觀、震撼于一體的視覺盛宴。每到元宵,遠近的觀眾萬人空巷,云集到埔寨觀看火龍,可謂“萬民同樂城不夜,銀花溢彩景長春”。

(陳文想 攝影)

1998年,埔寨鎮被廣東省授予“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0年,埔寨鎮獲得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殊榮;2008年,遐邇聞名的“埔寨火龍”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全世界。

元宵,到豐順看美麗的火龍,不負元夕,不負花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平邑县| 隆安县| 延川县| 天峨县| 哈巴河县| 衡南县| 巴楚县| 华容县| 固阳县| 南康市| 青州市| 浮梁县| 五莲县| 恩平市| 威远县| 中卫市| 礼泉县| 渝中区| 县级市| 玉环县| 农安县| 石河子市| 古丈县| 永新县| 黄浦区| 沙雅县| 亳州市| 嘉峪关市| 彭州市| 黑山县| 息烽县| 遵化市| 长葛市| 玉溪市| 扎兰屯市| 天峨县| 宜宾县| 两当县| 东城区| 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