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味客家
  • 客名君
  • 1616字
  • 2021-01-27 15:13:10

尋味客家,漫談客家菜里的哲學

人類的科技可以很發達,但飲食卻可以和千年前一樣。客家人做美食,保持了不少源自古中原的習慣,其中蘊含諸多與環境相適之道。

客家人說什么東西好吃,常常用會“尋味”或者“尋尾”。尋味,吃過之后還想著尋找余味,像尋找“味道的尾巴”,如孔子說的余音繞梁、意猶未盡。客家話不經意間的纏綿古意,頗有味道。

尋味客家,在于客家菜的野、素、粗、樸、真、鮮。

客家人喜歡就地取材,取其新鮮,也有豐富的特色腌菜品類。客家菜用料講究野生、家養、粗種,保證生態。烹制講究火候,煮、煲、燉、蒸、焗,喜粗刀大塊,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烹調講究原汁原味,不用過多的佐料。

客家人飲食傾向于素,百草嘉品、素果青菜為多,也有人愛吃葷野味,但習慣上每餐可無葷,但須有素。例如豐順的全豬宴,除了豐盛的肉,還有苦筍、狗爪豆、蘿卜苗、咸菜等素菜食材。

客家苦筍煲(圖蟲)

娘酒糟炒狗爪豆(客名君 攝影)

可口養生的客家清補涼,梅州老街的傳統美味(圖蟲)

《黃帝內經》有云:“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客家的飲食習慣符合這一理念,遂長壽者多。

野菜,雖說是藥食同源,但從辨認到烹調都有講究,否則口感欠佳或者中毒,足見客家人的智慧。《武平縣志》記載了一些野菜,如樹豆,莖高五六尺,花黃,莢長二寸,性硬,非煮爛不能吃;如狗爪豆,一莖五爪,含有麻醉性,多食令人頭暈,必先用沸水煮,清水漂之三四日,外膜有淺毛,必撕去外膜乃可食。

有一首梅縣山歌這樣唱:“雪豆開花蝴蝶形,緊看緊真緊熱人,細妹好比狗爪豆,唔填水浸會暈人”,說的就是狗爪豆沒有煮過會有麻醉性。還有刀豆、苦齋、艾草、布驚芯、野蕨、番薯葉、芍菜、苦菜、灰蒿、苦筍、紅菇、大芫荽、五指毛桃等等。

客家人順應自然的烹調靈性,善于把不起眼的質樸食材化為舌尖甘美,并暗合陰陽調和、清降補瀉、時令增減等規律。魚鮮、田螺搭配香草“金不換”和姜,狗爪豆、三月菜、蕨菜與酒糟相伴,冬至吃羊肉搭配陳皮,溫性的客家咸菜搭配炒茄子等。

真和鮮,是客家菜的基本要求。到處可尋的普通食材,到客家人手里,味道也不一樣,則講究食物本味。所謂本味,一講來源,山珍土貨為上品;二講究搭配,君臣佐使;三講究做法,天時地利人和。例如,客家人傳統糖水清補涼,將這三種講究,以中藥配方的原理融入日常生活方式。即使是腌菜,如蘿卜干和咸菜,客家人也要做出富含氨基酸的鮮味來。

以南北常見的蘿卜為例,講講客家人做菜的哲學。蘿卜,又叫“萊菔”“蕪菁”,在《詩經》中分別叫作“菲”“葑”,西周時候就有了。客家人做蘿卜干,一方面,完全沿用古法,以天然海鹽腌,在田間以陽光曬制。一大擔水嫩白蘿卜只能曬出一點點蘿卜干。褐樸卻有不可比擬的真味,食者仿佛駐足田園圍屋,暖暖一襟晚照。

客家蒸蘿卜丸,是我從小喜歡的美食。媽媽做的蘿卜丸得到不少人的稱贊,有些小細節,先作一首小詩提示一下:“清溪洗卻萊菔泥,素手刷出白玉絲。熟柔全因熱湯浴,鮮香當緣干菇奇。騰騰蒸作水晶圓,笑看君子快朵頤。”

做蘿卜丸的過程像一個創作的過程,去澀腥的環節很重要。

先準備食材:新鮮白蘿卜、肉糜、香菇、魷魚干、木薯淀粉、蝦米少許。梅州土質富硒,山泉澆灌的蘿卜水足、味甜。當地淀粉有兩種來源:木薯和蕉芋,兩種都可以。把蘿卜擦成絲,像白雪一樣。用加鹽的熱水焯軟蘿卜絲,去掉澀腥,用漏勺撈出。盡可能多地擠掉水分,擠后蘿卜絲白如雪團。

準備好什錦,將肉末、香菇丁、蝦米或魷魚碎、鹽、姜末、胡椒粉、切好的青蒜或蔥花或芹菜,加油炒熟;將一定比例的淀粉、什錦料放入擠過水分的蘿卜絲中,一起攪拌;搓成圓丸子,擺盤中,放蒸鍋中蒸十五分鐘;聞到香味后,啟鍋蓋,只見升騰的蒸汽中,丸身晶瑩乍現。木薯粉或蕉芋粉的特別之處,就在于這種帶點筋道的晶瑩。

這一道小小美食,全無人工佐料,而食材的色彩,白、黑、青、紅、褐,五行俱全,營養豐富均衡。又有君臣主次,以白為主,白主肺,故適合秋冬潤肺、祛火生津。

蘿卜丸(圖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赤峰市| 汾阳市| 颍上县| 易门县| 鲁甸县| 汉寿县| 得荣县| 屯昌县| 屏山县| 宜宾县| 朔州市| 高淳县| 大田县| 通榆县| 凌源市| 松桃| 镇沅| 乌兰浩特市| 温宿县| 凤台县| 宁化县| 稻城县| 诏安县| 荃湾区| 达州市| 苏尼特左旗| 长阳| 若尔盖县| 资兴市| 聂荣县| 宝清县| 遂宁市| 万全县| 南部县| 荥阳市| 湟中县| 肇源县| 大安市| 祁东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