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藥經銷商實戰經營寶典
- 肖一刀
- 1764字
- 2021-01-27 15:08:03
電商是否能替代傳統獸藥經銷商
一、什么是電商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于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四大要素:商城、產品、物流、消費者。
買賣:各大網絡平臺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促使更多商家入駐。
合作:與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提供最終保障,這是電商運營的硬性條件之一。
服務:電商四要素之一的物流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購買服務,從而實現再一次的交易。
獸藥行業通過企業自建平臺、媒體品臺轉化為商品交易平臺進行銷售,如通過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賣貨,還有通過短視頻賣貨的。
二、電商是否能替代傳統獸藥經銷商
2014年以來,各大培訓公司、行業大咖都在喊“狼來了!獸藥經銷商將會被電商代替”。截至2019年上半年,經銷商還是經銷商,并沒有像宣傳的那樣被互聯網干掉,反而有不少年銷售額突破千萬者脫穎而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首先需要分析的是,經銷商在獸藥銷售環節中究竟擔任了何種角色?這是最值得反思的事情。
電商核心是“去中間化”,直接與消費對接。可“去中間化”的背后需要資金、技術、物流等多項服務的配套。“我們可以‘去中間化’,問題是我們想去掉誰?去掉他之后,他的活兒誰來干?我們是不是可以干?如果干不了,你就沒辦法取代他!”天天喊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某二手車網站,也轉變口風:“哪里價格低,幫你在哪里買!”沒有利潤的支撐,哪來的服務和不斷的創新?服務的前提是利潤。利潤空間可以被擠壓,但不能消失;否則連同利潤一起消失的還有服務。
不是互聯網打敗了經銷商,而是高效率模式必定會代替低效率模式!獸藥經銷商要懂經營、會運營,緊扣中間商的核心職能。
三、畜牧業行業發展離不開經銷商
1.承擔資金壓力
截至目前,經銷商95%以上的進貨都是現款交易,每個經銷商家中都備有數額不等的庫存,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全國這么多經銷商,所有庫存加在一起數額是相當驚人的。可以這么說,經銷商為廠家承擔了一部分的資金壓力。
陜西省某縣一位經銷商朋友李總,2006年開始運作獸藥門店。2009年的年營業額為230萬元,按照正常20%的利潤,盈利應該在50萬元左右。但和李總交談的過程中,他表示今年沒有掙錢;我說不可能呀,今年至少掙40萬~50萬元,最差也能掙20萬~30萬元吧!他說沒有,然后帶我去看他的倉庫。他說廠家12月份搞活動,打款10萬元,返利25%,今年賺的錢全部都在倉庫里。廠家面向經銷商搞活動,收走現金,經銷商則為廠家承擔資金的壓力。
2.廣大的社會人脈資源
每個門市擁有一定的養殖場資源,無數個獸藥門店連成一個廣大的養殖資源網,每個經銷商就是資源網的一個連接點,而每個連接點經營的就是一種信任,正是這種信任拉動了獸藥產品的銷售。這種信任就是互聯網銷售的致命傷,而經銷商的優勢則恰恰體現在這里。
3.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獸藥屬于特殊商品,不是有了說明書,用戶就會使用的。該特殊性就在于同一款藥品,同一個疾病,不同的技術人員使用出來的效果就大相徑庭,若沒有技術的存在,獸藥根本就發揮不出來其應有的功效。
4.養殖場服務的時效性
對于其他商品,若非急用都可以考慮在網上買,但獸藥的使用是具有時效性的。畜禽一旦發病,把握治療時機和療效就顯得相當重要。網購最快至少也需要一天,慢的話三五天也很正常,偏遠地區需要的時間更長。經銷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慢者三四個小時就到位了,快者一小時內就可以到場,在治療時效性上占據一定優勢。
那是不是可以就此高枕無憂?非也。經銷商所要面對的困境也不少:散戶減少、大戶搞不定、同區域競爭對手虎視眈眈,還有來自電話銷售、網絡電商、廠家自銷、畜牧平臺等的競爭,更有思維意識的局限以及不懂得順勢而為的經營理念,這些均極大制約了獸藥經銷商的發展。當業界一片哀鴻之際,一部分經銷商卻緊隨發展的腳步,不斷強化自我,密切關注市場的演進,積極捕捉那些不易覺察的市場契機,逐步改進自身的管理,在不同階段強化上下游看中的競爭能力,使自己成為市場的霸主。
在下一章,筆者將為大家分享實戰經營寶典,拋磚引玉,助力獸藥經銷商快速發展,于風云詭譎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