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詐騙類案件的爭議解析
- 王衛東
- 564字
- 2021-01-27 15:11:31
第一節 數額的種類
關于詐騙類犯罪中的犯罪數額,理論上有主觀說、所得說、損失說和雙重標準說。具體而言,主觀說認為犯罪數額是行為人希望得到的財產數額;交付說認為是被害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實際交付的財產數額;所得說認為是行為人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而實際取得的財物;損失說則認為詐騙數額不一定等于行為人取得財物的數額,而是詐騙行為導致被害方的財產損失數額;雙重標準說則主張根據犯罪的既未遂形態來界定犯罪數額,如果詐騙未遂,則按主觀說確定犯罪數額,若詐騙既遂,則按交付說確定犯罪數額。
在詐騙類犯罪中,會出現以下幾種名目的數額,行為人騙取的數額、銷贓的數額、被害方損失的數額、行為人為實施犯罪所付出的成本和行為人(家屬)退還的數額。被害方損失的數額還可以被細分為直接損失數額和間接損失數額,行為人為實施詐騙類犯罪所付出的成本也可以被細分為不能被扣除的數額和能夠被扣除的數額,行為人(家屬)退還的數額也能被分成案發前退還數額和案發后退還數額。甚至在“兩頭騙”的案件中,行為人騙取的數額還可以被細分為騙上家的數額和騙下家的數額。還有觀點將犯罪數額歸納為犯罪所得數額、犯罪所及數額、犯罪指向數額、犯罪損失數額、票面數額、實際數額、銷售數額、獲利數額等。
實務中,上述不同名目的數額是否能被計入詐騙數額雖然時有爭議,但基本上還是有章可循的,本章會進行分述。
推薦閱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制度精義與條文評注(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釋義(上冊)
- 民法典司法解釋與權威案例指引全書(上卷):含司法解釋新舊對照
- 法院審理房屋買賣案件觀點集成
-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條文理解與案例適用
- 房地產開發企業合規管理及法律風險防范
- 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理解適用與實務指南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安全生產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司法的細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全書(修訂版)
- 法醫告訴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配套解讀:含實施條例
- 監察機關101個職務犯罪立案標準與法律適用(圖解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