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筆公古弼

古弼,生卒不詳,據《魏書》記載:“代人也。少忠謹,好讀書,又善騎射。初為獵郎,門下奏事,以敏正著稱。太宗嘉之,賜名曰筆,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輔佐材也。”大意為:古弼,代地生人(今張家口蔚縣),幼時就忠直謹慎,喜好讀書,善于騎射。初做獵郎小官,后升為門下奏事,以機敏正直著稱于朝廷,明元帝拓跋嗣很欣賞他,賜名為筆,取其直而有用之意(因古弼頭形尖,北魏帝王曾戲稱他為“筆頭奴”,也有取其直而有用之意,時人尊稱他為“筆公”),后改名弼,說他有輔政佐王之材,古弼以敢直諫、恤民生聞名于當世。

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后,古弼以功拜立節將軍,賜爵靈壽侯。拓跋燾時期,古弼以敢于犯顏直諫的秉性,所做有三件事可謂與國計民生關系重大。

一為供弱馬狩獵。《魏書·古弼傳》記載,有一次,太武帝拓跋燾檢閱軍隊,帶著將領們到河西去打獵,令留守朝廷的古弼挑選一批肥馬給騎兵,而古弼卻提供了一批瘦弱的馬。為此,拓跋燾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朕還臺,先斬此奴。”就在拓跋燾憤恨不已時,接到心腹奏報,說尚書臺的官員因害怕抗旨受到責罰,曾經勸古弼按皇帝的要求辦,古弼卻說:“吾以為事君使畋獵不適盤游,其罪小也。不備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熾,南虜未滅,狡焉之志,窺伺邊境,是吾憂也。故選肥馬備軍實,為不虞之遠慮。茍使國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拓跋燾聽后不禁感慨道:“有臣若此,實為國寶!”

二為拒車牛載鹿。《魏書·古弼傳》記載,拓跋燾又出去狩獵,收獲頗豐,“大獲麋鹿數千頭”,于是下旨古弼征調民車500輛運鹿。命令發出去之后,拓跋燾馬上就反悔了,訕訕地對左右說:“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馬運之速。”果然,不久拓跋燾就收到古弼的表奏,說:“今秋谷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拓跋燾對隨從說:“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三為還民田請命。《魏書·古弼傳》記載,公元444年春,古弼接到上谷地區(今宣化懷來一帶)民眾的上書,言“苑囿過度,民無田業,乞減大半,以賜貧人”。因皇家園林的過度膨脹,許多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希望朝廷“還田于民”,減掉上谷苑的大半面積賜給貧民耕種。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面對上谷百姓正當合理的訴求,古弼不敢怠慢,入欲陳奏。事不湊巧,拓跋燾恰與給事中劉樹下棋,“志不聽事”。古弼坐等良久,急中生智,遂拿劉樹“問責”,“捽樹頭,掣下床,搏其耳,毆其背,曰:‘朝廷不治,實爾之罪!'”太武帝大驚失色,并急忙檢討,“不聽奏事,實在朕躬,樹何罪?置之!”古弼奏明實情,拓跋燾聽后“皆可其奏”,答應了古弼的請求,把上谷苑的土地分給了貧民。事后,古弼光頭赤腳到官署“自劾請罪”,拓跋燾把他召去說:“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茍利社稷,益國便民者,雖復顛沛造次,卿則為之,無所顧也。”

拓跋燾豁達大度、虛心納諫,古弼剛正執著、務實惠民,君臣二人可謂“明君諍臣”,相得益彰。然而,在太武帝拓跋燾死后不久的公元452年,古弼因為“議不合旨”,與文成帝拓跋浚的意見不同,竟遭枉殺。像古弼這樣凡事以國家大局著眼的能臣,輔佐開國明君尚可,若與貪圖享受之君共處,凡議必合,那才是咄咄怪事,古弼的結局,有他的歷史必然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筠连县| 竹溪县| 孝昌县| 昌都县| 泰安市| 美姑县| 铜鼓县| 通化县| 军事| 马尔康县| 焦作市| 开平市| 什邡市| 华坪县| 荔浦县| 青浦区| 乌海市| 加查县| 巍山| 丰都县| 洮南市| 特克斯县| 措勤县| 顺平县| 凤凰县| 四平市| 边坝县| 什邡市| 会理县| 丰城市| 虎林市| 荃湾区| 许昌市| 宜春市| 安图县| 米林县| 汨罗市| 丰原市| 名山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