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景之治
經過秦末的長期戰亂,西漢初期呈現一派殘破的景象:人口減少、經濟蕭條、糧食奇缺,所以漢文帝、漢景帝注重休養生息政策。在漢朝建立之初,由于之前連年的戰亂,國家已經消耗不起了,必須要恢復一段時期。此時,漢朝實行的是道家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唯一在歷史上被帝王采用的時期。劉恒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畜牧業有很大發展。
劉恒對待匈奴的態度始終是忍讓,一直推行和親政策,避免與匈奴大動干戈。但是匈奴一直蠢蠢欲動,數次侵擾邊疆,讓劉恒很是煩惱。為此,劉恒實行“慕民實邊”的策略,還在西北邊防建立馬苑36所,養馬30萬匹,僅維護人員就達3萬人,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此舉大大加強了漢朝對匈奴的抵御能力,也為漢武帝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恒17年的治代生涯,使他懂得了經濟發展是穩定社會的最根本因素。所以他臨帝位后,即修正漢初“扶農抑商”為“農商并重”的國策,以“農交田賦,商交稅賦”,極大地發展了經濟。代國地處北陲,與匈奴接壤,加強軍事建設是劉恒漢代的深刻感受。因此他為帝后,不斷加強軍備,尤其是在改善戍邊將士的供給和擴大邊將權力方面大為加強,實施“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的寬松政策,使邊將安于效命。休養生息,一直是漢初基本國策。劉恒為帝后,進一步輕徭薄賦,實施治代的養民養賦政策,使漢王朝的綜合國力日漸增強。作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劉恒的功績盡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