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口文史薈萃
- 韓超 袁智慧
- 424字
- 2021-01-27 15:12:07
3.二十四孝
劉恒以代王之位,得皇帝之尊,客觀地講,是由許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必然結果。終其原因,首先是劉恒久居代地,謹慎從事,從不介入朝廷事務,所以能夠躲過呂后執政時期對劉氏諸王的殺戮;其次是劉恒母子以弱示弱,韜光養晦,塑造了“仁孝寬厚”的良好形象,博得朝廷和代地的共識;再次劉恒個人的政治素養、政治行為和在代為政17年的成功歷練。這些客觀上迎合了周勃等漢初功臣誅諸呂之后,選擇新帝保全自身的政治需求。
漢文帝劉恒,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劉恒親嘗湯藥排第二,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讀物。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皇帝,恨外戚呂氏勢力強盛,都稱贊薄氏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劉恒,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稱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為軹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