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郭威反漢

  • 英落醉菩提
  • 秋生曉夢
  • 10934字
  • 2021-01-01 16:22:13

人間俱是是非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的歷史就是爭辨你是我非的歷史。太平光景用言語辨,戰(zhàn)亂歲月用刀槍爭!周而復始從未停歇。由此人類也成了所有動物中唯一會為了是非理念而殘殺同類的分子!那么事發(fā)在后漢的這段故事究竟孰是孰非呢,讓秋夢從本回書講起:

話說農歷十一月的豫東大平原,北方呼嘯。澶州城下,綿延數里地的軍帳一眼望不到盡頭。營寨的中央,中軍帳外,帥字大旗被風吹得撲啦啦作響。此刻已經是戌時了,夜靜更深。中軍帳內,大將軍郭威一個人不停的來回踱步。昏黃的燈火照在他的臉上,一道道如刀切斧鑿的皺紋再加上皓首白發(fā)讓他顯的比同齡人更多了幾分滄桑。只見他面色凝重,眉宇間透露出幾許焦慮。

突然聽得賬外有人通稟,“啟稟主公,有兵房主事魏仁浦求見!”

——來人兵房主事魏仁浦,字道濟,乃郭威親信,能言善辯之士。

話音未落,郭威即忙不迭地大步沖出中軍帳,一把握住魏仁浦的雙手,問道:“可有兩家的消息?”

魏仁浦道:“主公……”他欲言又止,朝左右使了一下眼色。

郭威這才正色道:“你我?guī)葦⒄??!?

進得帳中,魏仁浦向上叩首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事已成矣!”

郭威眉目舒展道,“快快,道濟你細說從來?!彼呎f邊拉魏仁浦到在自己榻前。

魏仁浦道:“我先去見河東節(jié)度使劉崇大人(后漢高祖之弟)。只說皇帝聽信讒言,害郭公全族。如今您起兵清君側,無意近取當今,也不是為了一己之私,乃是為了不讓先主江山被奸佞擺布。還說臨行前,您當我之面指漳水(鄴城北臨漳水)為誓,說自己已被滿門被斬,再無有子嗣……”魏仁浦鈍了一下,覺得有些失言,怎么說主公再無有子嗣,偷眼觀瞧,見郭威未有絲毫不悅,才繼續(xù)說道:“此番南征倘能如愿得償,愿和李太后一起擁立劉赟(劉崇得之子,皇帝劉承佑的堂弟,后入繼漢高祖劉知遠為子)作儲君。拜他本人為中書令?!?

郭威道:“說得好,那他如何回復?”

魏仁浦回道:“他只說,早就看蘇逢吉等人不慣。先帝尸骨未寒,就攛掇主上妄殺功臣。此番您行義軍,清君側,除奸臣,他本欲相助,奈何邊患不休,不敢妄動!”

郭威道:“呵,老狐貍!依你之見,他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魏仁浦回:“依臣所見,真假各五分吧。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其一,他的確為您所許之事心動;其二,是他對今上的實力存有疑慮。但其所說要助您如何如何皆是搪塞罷了。”

郭威不屑道:“也根本用不到他,只要他作壁上觀,別來搗亂就好。那趙重光(鳳翔節(jié)度使趙暉字重光)呢?”

魏仁浦回:“我對他說,今時主少國疑,天子當朝主政,重奸佞,遠賢臣,雖然當下還未來得及對公下手,可一旦威權天下……我家主上和史宏肇等人的公前車之鑒,豈不聞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郭威問:“他如何回?”

魏仁浦回:“趙暉大人只說,他雖念先主之恩,也感念主公您曾對他有救命之恩(郭威曾弛援其西征),必不會在此關鍵時刻掣肘主公。”

郭威舒眉笑道:“好好好,道濟不愧是有蘇秦之口,張儀之舌??!此番去說劉趙二人,可算是絕了我的后顧之憂,立下大功一箭!”

魏仁浦道:“微臣份內之事。”

屏退了魏仁浦,郭威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下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心腹大患。

——之前在形勢上看,郭威打了幾場勝仗,大兵近逼汴梁城。但是其實他是不占任何優(yōu)勢的。誰都明白,各個節(jié)度使,割據一方,傭兵自重。這其中劉趙二人實力最為厲害,手下精兵強將,若是他們任何一家打著勤王救駕的大旗殺將過來,就會讓自己陷于腹背受敵的窘境。自己雖然久經戰(zhàn)陣,也無把握能取勝。此番遣魏仁浦去游說,是用戰(zhàn)國時范睢所用遠交近攻之計,遠交算是成了。為今之計,就看近功了,即是要從速取下汴京。劉趙二人雖一時允了自己不插手自己和劉承祐之爭,取勢作壁上觀,但要是戰(zhàn)事久拖不決,二人還說不定如何如之何呢。

其實,如何近取汴京,郭威倒是也早有計量。不愧世人皆稱郭雀兒。這綽號由來:一說是說他年輕時在脖子上紋了一只飛雀,二說是形容他滿腹珠璣,老謀深算。試問那小兒劉承祐啟是他的對手。

且說這一日,夕陽西下,澶州城外,來一位騎驢的少年公子。見此人,文生公子的打扮,平地身高七尺開外,白衣素袍,右肩背一個布袋,看臉上,英華滿面,眉清目秀,在雙眉之間生得一道金線。這來人乃是開封城有名的少年神醫(yī),郭威和李太后兩家義子,程子逸,字仙洲。

程子逸來到在澶州大營前,被守營的士卒喝阻,向前通了名姓后。知道是郭威的義子,士卒不敢小覷,忙進帳通稟。郭威聽聞義子前來,喜得撫掌稱善,真是要什么來什么。此時此刻,缺的正是這么一個人物替自己成就好事。忙喚士卒引他入帳。不多時,子逸進得中軍帳中,倒頭下拜道:“義父在上,孩兒給義父見禮!”

郭威起身攙扶道:“我兒請起平身,一家人不必客套,過來近前講話。”

郭威起身上前拉他到身邊,一邊使眼色屏退左右,只留下魏仁浦在旁聽用。

子逸先是自敘從來,原來他此去外地乃是奉命替李太后采辦一種專供的藥物,而后二人談及往事種種,特別是說到郭威家眷滿門被斬,二人不禁抱頭痛哭!

郭威時敘時泣道:“皇帝年少,受奸臣唆使,枉殺忠良。今舉義旗,此番進京不是為了報一己私仇,而是要清君側,除奸臣,整肅朝綱?!?

郭威又道:“子逸你有過目成誦之能。這次為父要委你一件要事?!?

子逸道:“孩兒才疏學淺,不知父親哪旁使用?”

郭威雙手握住子逸的雙肩,眼中流露赤誠,側身吩吩咐魏仁浦請出先帝賜給他的一件黃衫,雙手托住黃衫道:“此衫乃是先帝所賜,來來來孩兒,你先把它穿上。”

子逸雖未見過,但知道黃衫必是無比尊貴之物,俯身下拜道:“父親這是何意?黃衫乃是御賜,孩兒怎敢當。”

郭威正色道:“我是想你進得汴梁城后,以此黃衫為表記,幫我聯絡些人,助我里應外合,響應我大軍進城,以免過多傷及無辜?!?

又道:“現汴梁城門必然把守嚴密,我手下人等都不方便出入。你乃是太后的義子,可以便宜從事,現在你將這黃衫穿在貼身的里面,即便入城要搜身也不會察覺,若是察覺,你就說是太后所賜,相信也能蒙混過關?!?

子逸:“既如此,孩兒領命!”于是依令穿著。

郭威道:“接下來的話你要牢記在心,并且要按我所說,逐一行事!”

子逸見郭威正顏厲色,知道必是大事,更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道:“孩兒遵命!”

郭威道:“首先,你進城之后,先去景龍門里,信義巷,張業(yè)張員外宅邸,去找張員外,以黃杉為記,吩咐他見司農寺糧庫起火,聯絡城中糧商則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而后朝他借兌黃金百兩。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于心!”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可以復命為由,進皇城去找太監(jiān)嵒脫。你對他說,讓他告知太后,說我郭威指汴水為誓,此次進京,只為清君側,除奸臣,報我滅門之仇,絕無意謀反,讓他在太后那里為我多多美言,爭取替我討來一份懿旨。然后送上之前準備好的黃金,還可以許他,進城之后,必然助他作主管太監(jiān)。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再去玄武門外,德化巷魏國公府,去找符彥卿符王爺,以黃杉為記,傳我之言,望他倘若遇如此這般,便如此這般行事。倘若遇如此那般,便如此那般行事。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再去金水門里,北門町,去司天臺司天監(jiān)苗昌裔的府邸,去找王大人,以黃杉為記,傳我之令,吩咐他某月某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再去金水門里,富貴巷,去司農寺司農寺卿百里輝的府邸,去找百里大人,以黃杉為記,傳我之令,吩咐他某月某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再去崇明門里,趙家巷,去找潛火軍管事吳十一,以黃杉為記,傳我之令,吩咐他若見司農寺糧庫起火便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去城中的大相國寺,讓門上沙彌通稟,就說有靜安居士的故友求見住持高僧道丕。見面之后,以黃杉為記,傳我之令,囑托他某月某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郭威又道:“這之后,你去城中的大相國寺北的市井,隨意找個乞丐問他說:“有金人玉馬要不要”,他若答對:“只要銅人鐵馬”,你便說:“銅人鐵馬佩金盔金甲金鞍韂”。他自知你不是外人,你便于那人講自己有急事要求見丐幫的長老牧懷仁,見了牧長老,你以黃杉為記,傳我之令,吩咐他聞城中有司天臺紫微星傳聞便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此外,關鍵的關鍵,待我大軍近抵汴梁,便令他們所有這些人也包括子逸你,務必于行事前在家中府中門前或者墻頭顯眼的地方懸掛朱旗,以示作內應,助我大軍進城!我所說你可記下?”

子逸回:“孩兒謹記!”

郭威又道:“好了保險起見,我方才所述,你再復述一遍”

子逸于是又將郭威所說全部復述了一遍,竟然分毫不差!

子逸又道:“義父,孩兒也有一不情之請?!?

郭威道:“但說無妨!”

子逸道:“城內百姓屢遭戰(zhàn)亂,還望父親進得城去不要妄殺無辜?!?

郭威笑道:“難怪世人皆說你有菩薩心腸。子逸你多慮了。我一再說此番起兵乃是為了清君側整朝綱報我一家奸佞所殺之仇,焉能傷及無辜百姓!”

子逸拜道:“如此天下之幸,萬民之福,愿我父如償達愿?!?

郭威笑著點了點頭。二人又敘談了片刻工夫。郭威起身揭開門帳看了看外邊的天色道:“天色不早。你早些休息。事在緊急,明天一早,你就騎我的赤碳火龍駒奔赴汴京城。憑它的的腳力,澶州至汴京一百五十余里,如無意外,最遲明晚也可到達?!?

子逸道:“既然事在緊急,刻不容緩。不如孩兒即刻啟程,星夜趕往!”

郭威思量了片刻道:“那好,那就辛苦你了!的確是刻不容緩,越快越好?!?

二人作別,子逸騎上寶馬赤碳火龍駒,揚鞭策馬,絕塵而去。路上無話,翌日清晨便到了汴京城外。

此時的汴梁城,由于北方戰(zhàn)事緊急,所以戒備森嚴。守城的士卒不敢有絲毫的馬虎,來往人等個個搜身盤查。且說子逸,他也不理會守門的侍衛(wèi),牽著馬直奔城前的門官過去,上前傳交了魚符,又說明出城的由來。

其實,不必他通名,這門官與他有過一面之緣,又聽聞是此番出城為太后之事,更加極盡諂媚之能事,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一旁屈身侍立,點頭哈腰道:“程公子駕到,恕小的無禮!”說著一躬到地,并且回頭令一旁的侍衛(wèi)開了專供官員出入的側門道:“公子車馬勞頓,請回城早早休息?!?

子逸倒是習慣了這等見人下菜碟的小人模樣,倒也沒有客氣就準備牽馬入城。偏偏此時,迎面遇見開封府尹劉銖前來巡城。這劉銖一手策劃了殺害郭威一家老小。他自知若是城破難以自保,故城防之事格外殷勤。這巡城的差事本非他的分內,他卻一大早就來監(jiān)看。

“且慢!此人為何不查啊?”劉銖上前阻攔。

見是長官前來,那門官連忙回稟:“大人有所不知,程公子是李太后的義子。此番出城,乃為太后所差遣?!?

劉銖聽聞此人的來歷也自帶了幾分恭敬道,作揖道:“原來是程公子,下官冒犯了!”

又道:“今北方戰(zhàn)事緊急,圣上有旨:出入汴京城者,無論官民,一律要搜身盤查。還請程公子配合下官?!?

子逸道:“哦?既然如此,就請搜吧?!?

說著虛解棉袍的衣襟道:“不過,大人,我這貼身一物非比尋常,怕是這些小廝不配來搜。不如你親自來啊?!?

“哦,是嗎?”劉銖面露狐疑道:“那恕下官無禮。”

伸手拉開衣襟,剛剛露出里面的黃色上衫。子逸一個巴掌拽過去,劉銖躲閃不及打個正著!

劉銖捂著被打的半邊臉怒道:“你怎敢毆打朝廷命官!”

子逸笑道:“你還知道是朝廷命官?怕你不知道當今朝廷是哪家的。此乃是李太后御賜的黃衫?!?

聞此言,周圍人等皆稽首下拜。知道是御賜之物,這劉銖自然不敢表現出什么異議,只得吃了啞巴虧。

書中暗表:其實,再仔細看就能看出紕漏,就在那衣襟下擺赫然繡著一行小篆:御賜樞密副使郭(先皇賜時郭威的官職還是樞密副使)。

經歷這一番有驚無險,子逸終于進得城中,于是按照郭公囑托逐一到訪他提到的那些要人,吩咐他們如何如何依計行事。至此時,城中的好戲開始輪番上場。

十一月十七日,司天臺(掌管觀察天文,并推算歷法的中央機構)觀察到:紫微星耀自北天,民間傳說是武曲星下界臨凡,消息不脛而走,滿城謠言四起。說郭威乃是天命所歸,如何如之何!

此后的數日內,街頭巷尾,滿城的乞丐和孩童開始傳唱兩首讖謠:

——這類讖謠,也作讖語,往往都簡顯易懂,經常以歌謠的形式在民間傳播,自秦漢以來,人們都相信這讖語是源自上天的暗示。

兩首中,其一讖曰:“雀兒雀兒入汴梁,大將軍威服四方!”

這一首中,第一句說雀兒雀兒入汴梁,郭威,有義號郭雀兒,市井常以此稱之,雀兒雀兒入汴梁可以理解成為郭威攻入汴梁城。第二句說大將軍威服四方??梢愿鶕暇鋽嘧?,大將,軍威,服四方,也可以斷句成“大將軍”、“威”、“服四方”,郭威此番南征,自命為“討逆大將軍”,這“大將軍威服四方”豈不又是說大將軍郭威使四方降服。

其二讖曰:“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這一首則是源自《推背圖》第十叁象丙子。(《推背圖》乃是大唐著名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被視為千古奇書,其中預測到了很多后世的歷史事件。其中第十叁像,準確的預言了郭威立周的歷史)觀其文:漢水竭,寓意后漢力竭。雀高飛,暗指郭雀兒高飛,一場大戰(zhàn)后,以郭為尊。至于具體說,“高山不及城郭低”,雖以郭為尊,還有高山在!《說文解字》中釋義:高,崇也。暗指劉崇——前文所提劉知遠之弟在山西建北漢(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當然,就當世之人而言,劉崇還沒有自立,所以自然看不到這一層意思。

不過這半句也可理解為高高在上的皇帝劉承祐沒有郭威更深得底層百姓的支持!

回頭再到十一月十九日,郭威大軍兵至封丘,距離汴京不過五十余里開外。是日辰時,汴梁城中,自各大宗教、教派、會道門以及士農工商的代表齊聚大相國寺前。眾人看似不約而至,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和平情愿運動”。人們抬著各個宗教、教派、會道門的神祗和偶像,有三世佛、四菩薩、三清教主、玉皇大帝、孔夫子、張?zhí)鞄煛⒊勤?、土地、灶王、龍王、關羽、天師鐘馗、福祿壽星甚至還有景教(基督教聶斯脫里派)身著寬衣大袖的基督耶穌等等諸位,其排名不論先后。神祗和偶像加起來有三十八個之多。隊伍綿延數里地。游行隊伍的正前方,列有鼓號隊。其間鼓號齊鳴,鑼鼓喧天。時不時有人在隊前鳴放鞭炮。隊伍兩邊圍觀的百姓數十萬眾,夾道相迎。有人交頭接耳,有人大聲喝彩,還有不少人臨街焚香跪拜。隊伍繞城一圈,最后到了開封府外,由城中的士紳代表,將一份萬民書遞交到開封府上。其書曰:“望當今圣上,應天意,順民心,為免百姓涂炭之苦,無妄之災,傳旨意抓拿奸臣交于郭公……”如何如之何,此處不予詳表。其內容大體上說:希望當今皇上,順應民心天意,為避免生靈涂炭,接受郭威的請求,交出奸臣。

萬民書交到皇帝手上,于這些所謂主張他全然不以為意。只以為不過是一群嚇破膽的百姓瞎折騰而已!也沒下旨怪罪,最終不了了之??伤麉s忽視了這樣聲勢浩大的運動對城中軍民所產生的巨大心理作用!

再說游行罷后的當日下午,城東司農寺(主管糧庫的政府部門)糧庫突然濃煙四起。城中潛火軍(消防部隊)本部人馬傾巢而出,一路鳴金擊鼓,穿城而過。與此同時,城中謠言四起說:城東司農寺糧庫起天火,糧庫存糧焚燒殆盡。

翌日,故伎重演。城西司農寺糧庫,濃煙四起。城中潛火軍本部又是傾巢而出,一路鳴金擊鼓,穿城而過。城中又是謠言四起說:城西司農寺糧庫也起火,糧庫存糧焚燒殆盡。汴京城兩座糧倉都起了火。緊接著城中的糧食價格飛漲。以張業(yè)為首的糧商囤積居奇,大斗進小斗出。而且米面雜糧中多摻有沙土雜物。到了晚上,城中更是開始出現蒙面人。他們舉著火把,吹著口哨四處行搶。城中百姓家家關門閉戶,不敢外出。

至此城中軍心民心徹底大亂。軍民各求自保,人人驚懼,個個凄惶,無心戀戰(zhàn),恨不得郭威大軍早日進城??峙麓藭r真正不想郭威入城的就只有皇帝劉承祐及其黨羽了。

五代這短短幾十年觀景,朝代帝王更替猶如走馬燈,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京中的百姓也算是見慣了陣仗,正應了后世的一段唱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避娭械墓俦采儆惺裁粗揖龕蹏男乃?。連歷代的皇帝都幾番不要臉地向契丹主稱臣,稱侄,稱孫。他們又何必忠于你劉家的江山。何況郭威在軍中上下素有口碑。人皆稱頌他寬厚仁慈,厚待士卒,替誰賣命不是賣。

回頭再說汴梁城中。城中的這番浪潮洶涌,可謂市巷皆知,明眼人早就看出其中端倪。然而這一切卻沒能引起小皇帝劉承祐足夠的重視。至此時,已經宣告了他必然輸掉即將到來的郭劉之戰(zhàn)。

就在十九日入夜,郭威方面等來了夢寐以求的“尚方寶劍”。太監(jiān)嵒脫偷偷潛出城外,稍來了據傳是李太后的懿旨。懿旨中授意郭威帥軍,兵進汴京,清君側!另外還授郭威白獸幡一面(傳布朝廷政令或軍令的符信)。論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比绻f此前的郭威說要清君側不過是自己臆撰的,那么此番得到太后的懿旨算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所謂名正言順。郭威于是立即召集全軍將士,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戰(zhàn)前動員大會。會上他高聲宣讀了太后得懿旨,并將其在眾將之中傳閱。隨后令手下傳令官將那面御賜的白獸幡高高懸掛起。但見此幡六尺寬九尺高,黃底紅飛沿兒,黃底之上繡一只黑紋白虎,虎是白虎,下山尤猛。見這白虎由山上而下,一對眸子明珠繡成,爍爍放光,令觀者由衷膽寒。旗幡之下掛五色飄帶,撲啦啦隨風飄揚。持此幡如授皇命,六軍見之軍心振奮,齊聲吶喊,志在必勝。為了鼓舞士氣,郭威更是私下授意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王殷在軍中遍傳:“郭公已告我知,入汴京之后,城中凡不插朱旗的宅府大戶金銀財寶任由眾將士隨便掠取。”六軍聞言,更是歡欣鼓舞。

番外論道,五代亂世,軍紀敗壞。將士四處行強,已是常事。郭威手下平素里還算軍紀嚴明,但日常的軍餉也指望不上中央,多一半是靠盤剝地方。即便如此,對于士兵而言,斷餉也是常事。這些士兵不管是自愿的還是強征的,誰人不想要謀個富貴啊??诨荻鴮嵅恢潦菬o法調動真正的戰(zhàn)斗力的。如此一番只苦了這城中的百姓。

再說郭軍營中,郭威一聲令下。號炮三聲響,大隊人馬拔營起寨,兵鋒直指汴梁城!

二十一日,后漢皇帝劉承祐親自督戰(zhàn),漢家大軍出城迎戰(zhàn)郭威??蓱z劉承祐,事先發(fā)了那許多道圣旨,命令全國的節(jié)度使前來勤王,結果就一個老邁的兗州節(jié)度使慕容彥超帶本部人馬前來。況且這慕容彥超本和他也不是外人,乃是其父劉知遠同母異父的兄弟。換句話說,此番劉郭之戰(zhàn),劉承祐一方僅有他小叔前來助陣。兩軍在汴梁城外劉子坡相遇。慕容彥超主動向劉承祐請纓,縱馬來到陣前。他提馬鞭指郭威大罵道:“狗賊郭威,你假托清君側,今圣上在此,爾焉敢造次,還不下馬受降!”郭威提馬上前,回他道:“今有李太后懿旨和御賜白獸幡,何謂假托,爾等奸佞,脅持天子而謀私欲,才真是大逆不道!”言方罷,一將飛馬殺出:“主公勿須多言,看末將取老兒首級!”來人正是郭威手下大將郭崇威,見他策馬揮動九耳八環(huán)大砍刀直奔慕容彥超砍去,慕容彥超也不多講舉槍招架,一來二去,二十合開外,慕容彥超年邁,力所不及,顯出敗像,心想:年邁不以筋骨為能。這小兒郭崇威刀法實是精湛。如此久拖下去,恐力不能敵。轉念一想,自己何不用巧招贏他。說話二人又戰(zhàn)幾合,慕容彥超便假裝噓噓帶喘,策馬奔陣西敗去。一邊逃,一邊回頭對郭崇威道:“爺爺我敵你不過,看來日再來取你首級!”郭崇威怎肯放過,舉大刀策馬追趕。一旁觀陣的郭威,看出門道,慕容彥超雖然力漸衰微,但槍法未亂,疑其乃是詐敗,想要吩咐鳴金,業(yè)已不及,說時遲那時快,見慕容彥超馬往前催,耳聽身后,估算距離差不多的時候,聞郭崇威刀鋒將至,恰此時,他側敲左邊馬鐙,欲想著馬的前蹄向前一臥,自己好甩蹬下馬,落地回身向郭崇威心口一刺。這一招叫臥馬回身槍??伤麉s未曾料想這胯下老馬久不經戰(zhàn)陣,一時遲鈍,前臥不成,馬失前蹄。一個踉蹌,連人再馬,摔了出去。慕容彥超險些以頭搶地,多虧他還算機智,回身將手中大槍擲向郭崇威。槍尖奔郭崇威的左肩飛去。郭崇威急忙收刀招架,慕容彥超則趁此時機再度扳鞍上馬,倉惶敗歸本陣。郭崇威率領郭軍隨后追趕。對面漢軍將士本就人心渙散。這一敗,他們中多半就地歸降郭軍。慕容彥超和劉承祐平日相處,也意識到自己這位侄兒難成大事。這一敗下來,索性直接率領本部人馬灰溜溜逃往駐地兗州去了。劉承祐則率余部兵馬奔汴京城而逃。

敗軍到至汴梁城下,卻見城門緊閉。劉承祐陣前士卒高聲向城頭喊話:“天子在此,速速開城來迎!……”

約過了半刻光影,城上仍無人答對。只急得劉承祐來回走馬盤旋。正在此時,城頭突然上來兩陣弓箭手。見他們彎弓搭箭,頃刻間城前飛失如雨,無數士卒應聲而倒。劉承祐連忙撥馬后撤,這才知道劉銖已反。

書中暗表,原來開封府尹劉銖聽聞皇帝陣前吃了敗仗,知道他大勢已去,索性自己據守汴京,以謀大事。

再說劉承祐,他一邊策馬一邊回頭沖向城頭大罵:“好你個劉銖,虧得寡人我瞎了雙眼竟然將汴京托付與你……”

城頭的劉銖自知理虧也不理會,見劉承祐要走遠,即令手下大開城門。自城中殺出三百死士,個個面罩青紗,通身穿皂,策馬直追劉承祐的敗兵追趕。郭允明和蘇逢吉二人護著劉承祐奔著城西北敗去??蓱z手下士兵敗走不及,多都做了刀下怨鬼。

再說對面,郭威營中,一個探子前來通稟:“啟稟樞密使,郭允明和蘇逢吉脅持天子現已逃到汴梁城西北趙村附近!”

探子又把之前這些人又是如何想入汴梁不成,被劉銖所派殺手追殺諸事一一稟告郭威。

郭威思量了片刻,讓人叫過親信馬步軍都虞侯李重進,附耳吩咐他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又一再囑咐他,此時事關機密,萬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在此時,劉承祐君臣被人一路追殺,狼狽逃竄。入夜時分,他們也不知到了何處,只見前方一所破廟。劉承祐再看看兩旁左右,隨行文武就剩下郭允明和蘇逢吉,而兵士也就剩下不過十人!慘狀可憐之極。到這時分,流亡的這群人只覺身體困乏,腹內饑餓。郭允明于是向皇帝提議暫在這小廟之中休息一下。劉承祐點頭應允。眾人進得廟中,借助月光這才仔細看清,原來此地乃是所龍王廟。廟宇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眾人安頓好了小皇帝,燃起一堆篝火,正準備去尋覓些吃食。突然聽到廟后不遠處樹林之內有人喊馬嘶聲響,來了一縱人馬。根據之前的經歷猜測,這幫人想必是劉銖所派死士殺手。蘇逢吉急忙令左右熄了方才燃起的篝火。

只聽得那群人中有一人道:“首領,我們就在這樹林中歇息一下吧”

想必是那首領道:“好!”但聽有細碎聲響,可能是在生火。約過一刻鐘,先前那人的聲音道:“那蘇逢吉的侄子我們如何處置啊?”

又聽得那首領聲音道:“帶著這廝也是個累贅,不如就把他綁在這火旁邊,慢慢炙烤他,來做個“炭火烤酥(蘇)雞”,也好替你我兄弟解解悶。”

“哈哈哈……”那旁傳出眾人大笑的聲音。

不多時,只聽“??!……啊!”自小樹林方向傳來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

再說此時廟內,眾人熄滅了篝火,龜縮在廟宇的一個角落,不敢弄出絲毫響音。他們只聽那不遠處聲聲慘叫,再加上月朗星稀,月光透過屋頂的破洞照射進廟內。眾人只見神龕上的龍王,蝦兵蟹將,四大天王,個個面目猙獰,張著血盆大口,令人毛骨悚然。小皇帝劉承祐被嚇得癱作一團,而一旁的蘇逢吉則是目眥欲裂,咬牙切齒,暗罵劉銖:好你個趨炎附勢的小人,平日里你在某面前極盡恭維。如今卻對我侄兒痛下殺手。真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廟外那慘叫之聲足足持續(xù)了近兩個時辰。眼見著東方魚肚白,就要天明,蘇逢吉給一旁的郭允明使了個眼色。二人出得廟外,耳語了一番。不多時,二人重新進入廟內,遣出所剩士卒,令他等在廟外聽差。而后郭允明抽出腰間所佩龍泉劍,手提龍泉寶劍奔向皇帝而去。蘇逢吉則緊隨在他身旁。二人呈扇面形將劉承祐包圍在當中。

劉承祐見狀,大驚失色:“你你你們,你們這是要做什么?”

郭允明道:“陛下!廟外賊人,嗜殺成性,殘忍之極。你我若是落在他們手里豈會有好下場?退一萬步,即便我等逃過他們的追殺,老賊郭威又豈能饒過俺們。為今之計,你我君臣唯有赴死方能保全名節(jié)。”

劉承祐顫聲道:“爾等欲效宇文化及弒君謀反不成?”

郭允明苦笑道:“微臣不敢,我等倒是想作介子推,可觀陛下所為,怕是沒有公子重耳之志。卻要作了那后主劉禪,屈身降賊,辱沒了先帝一世的英明?!?

一旁的蘇逢吉突然側頭用手指向窗外道:“陛下,你看那廟外來得是何人!”

劉承祐也慌忙忙側臉向窗外看去。正待此時,郭允明雙手握定龍泉劍,順寶劍向前一刺,刺進了劉承祐的心口。劉承祐一聲慘叫死在當場,一道魂靈歸地府,上天收去紫微星。可憐這位后漢隱帝年僅二十歲,就這么送了卿卿性命。蘇逢吉俯身掰開小皇帝的右手,用掌指把握住龍泉寶劍,又起身脫下身上所披的白袍,刻破了中指,在袍上面寫下:“舍身取義,正國殉道”八個血字,將它掩在了劉承祐的尸身之上。而后郭蘇二人先后橫劍刎項,赴了幽冥,算是以身殉了這位小皇帝。

番外論道:縱觀中國歷史,誅殺前朝權臣的事歷代常有之。此間或者如康熙誅殺鰲拜,秦始皇殺呂不韋,即全身而退又能千古揚名;再不然,如萬歷對張居正,順治帝對多爾袞,清楚自己能力不濟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能夠忍一時風平浪靜,等把老兒耗死,爺我再反攻倒算;最不濟,就是如后漢隱帝對郭威,建文帝對朱棣這種,殺不成權臣,反誤了卿卿性命?!杜f五代史》感慨其道:“蓋人謀之弗臧,非天命之遽奪也!”——敗在人謀,而非天命——更何況就郭威其人,他性格隱忍。你不是把他逼急了是絕對不會謀反的。概括起來一句話:“誅殺權臣事關生死,需審時度勢,沒有那金剛鉆,千萬別攬瓷器活兒”。

再說郭威聽聞劉承祐死訊,號啕大哭。眾將再三勸解,方才止住悲聲。他一面令人暫時收斂好小皇帝的尸身,一面令三軍縞素,揮師到在了汴京城。

城中劉銖聞郭威大軍臨城,也不禁惶恐。雖然汴梁城城垣高大,城中糧草充足,料固守幾年不成問題,但自己畢竟沒有統(tǒng)兵的經驗,不知能不能守得住。無論如何,自己已再無后路,只得打腫臉充胖子。于是他統(tǒng)帶親信侍衛(wèi)登上城頭觀陣,只見城垣之下旗幡招展、兵馬齊整、劍戟林立、刀槍耀眼、百戰(zhàn)雄獅、虎奮龍驤,怎不讓人膽顫。

再說城下郭威見城頭左右護衛(wèi)中間有一人探出城垛口,知此人必是劉銖,于是舉起馬鞭沖著城頭那垛口處高聲罵道:“狗賊劉銖,竟敢派人追殺圣上,弒君謀反,大逆不道!”

劉銖一愣,暗自思想:“弒君”?莫非那皇帝已經被自己派遣的死士所殺?難怪郭威的士卒都身著縞素呢,想到此心中禁不住暗喜。

他手扶城垛口向城外高聲道:“老賊,許你反,就不許我反嗎,皇帝輪流做今年來我家,某家就反矣,爾奈我何?”

“狂賊!爾敢再說?”郭威道。

“哈哈哈!”劉銖大笑。

“再說,三說如何,某家反矣!某家反矣!”

言方畢,旦聽他腦后嚯嚯生風。不待他回頭,只見刀光一閃,劉銖人頭落地。殺人者正是郭威所安排下的王牌——魏國公當朝太保符彥卿。符彥卿其人堪稱五代將首,文韜武略無人能及,曾經屢敗契丹。劉承祐誅殺權臣之后急召他入朝,派他主管城防。劉銖叛反,百般拉攏于他,他也假意迎合??啥⒔晕聪氲狡鋵嵥凸浇簧鹾?,經由前文程子逸通傳,他二人早已私自定下了破城之計。這才演出一出城頭斬首的好戲。

只見符彥卿手舉劉銖的人頭,高聲與左右喊道:“眾將士,我奉樞密使之命,誅殺反賊,爾等速速隨我開門迎郭公大軍進城?!?

兩旁劉銖親信見狀作鳥獸散。其余人等隨符彥卿開門迎接郭軍進入汴京!

此正是:

少年天子誤輕狂,

聽信讒言害棟梁。

太祖揮師安社稷,

三軍義憤反朝綱。

汴京城外干戈起,

劉子坡旁露骨黃。

五代風云多變幻,

金磚玉瓦舊祠堂。

此一回,郭威反漢初定天下。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镇原县| 龙胜| 怀化市| 郴州市| 鹤峰县| 临海市| 柯坪县| 澄城县| 营山县| 延寿县| 河东区| 辛集市| 华池县| 分宜县| 岚皋县| 开封县| 广平县| 鄂州市| 崇文区| 南召县| 渭南市| 灵石县| 祁东县| 朝阳市| 周口市| 永仁县| 泰安市| 龙胜| 宝应县| 天全县| 晋城| 昭觉县| 固原市| 灌南县| 色达县| 乡城县| 绵阳市| 大渡口区| 彰化市|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