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爸爸的哥哥
- 簡一諾
- 筱競
- 678字
- 2021-05-04 10:43:58
2021年5月2日,周日
爸爸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上周出院了。小中風,相對于他89歲的高齡,算是恢復得不錯。
說好下午去大伯家探望。
午餐時,爸爸說起大伯,滿心感恩。
爸爸的老家在南京鄉下。當年,依照爺爺的安排,他的大兒子,即大伯,去上海當學徒;小兒子,即我的爸爸,就留在鄉下,繼承他們祖上留下的一畝三分地。
大伯去了上海,當學徒。他為人誠實,深得老板信任,沒過幾年就做到了賬房先生。
爸爸就留在了鄉下。
某年,大伯回南京探親。返上海時,把本該留在鄉下的小弟,我的爸爸,一起帶到了上海。至于是爺爺改變了他對兩個兒子的安排,還是大伯希望帶小弟去上海見更大的世界,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爸爸在上海讀書的費用肯定是大伯出的。而且還是一所私立小學不算便宜的學費。
一年后,爸爸升初中,還是一所私立學校。學費依然是大伯負擔。
三年后,爸爸考高中,數學幾何考試失常,未能如愿進公辦高中。面臨出來工作,還是繼續讀書的選擇。
結果,大伯仍然讓爸爸繼續讀書。私立高中。也繼續負擔學費。
所幸,私立高中在半年后隨著1956年國家政策的改變也變成了公辦學校,才減輕了大伯的一些負擔。
之后,爸爸考上了上海的重點師范大學,學費全免。不過,大伯仍然會給這個小弟每個月8塊錢的零用錢。那個年代,一個工人的工資也不過四十多塊,可以養活一家人。
說起這一段,爸爸心存感激。
的確,應該說是大伯幫助爸爸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從南京的鄉下,走進了大上海;從一個小農民,變成了一個大知識分子。可以說是命運的改變吧。
自我奮斗固然重要,但是,能遇到“貴人”相助,確實是人生的幸運。
哥哥幫助弟弟固然有一定的義務,但是,爸爸一輩子都記得這是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