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圖經典文庫:三島由紀夫·潮騷
- (日)三島由紀夫
- 685字
- 2021-01-04 17:36:44
唯有純真的愛欲,才能讓肉體純潔
陳德文(學者、文學翻譯家)評《潮騷》
《潮騷》成書于1954年4月,作者二十九歲。這部作品和前一年出版的《仲夏之死》皆以大海為舞臺,但創作的理念和作品的風格完全不同,前者寫出海的可惡與死亡的沉郁與恐怖,后者頌揚海的宏闊與豐饒,是一曲以大海為主題的生命的贊歌。
1957年,三島橫渡美洲大陸,站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的廢墟上,感慨地暢言道:
“熱帶和死的情緒,是我終生不渝的主題……瑪雅之神一直饑餓,不斷尋求著食餌。因此,人死一事,就是自然被自然所吃掉,生命為生命所吞噬。即便自然已死,也會像小蟲一樣被蜘蛛吃掉。”(《旅行畫本》)
三島這一文學理念,早在四年前創作的《仲夏之死》中就充分體現出來了。“在那豪華紛亂的夏天,我們被死亡深深震撼。”小說開頭引用的波德萊爾《人工樂園》的句子,揭示了這一主題。
然而,海洋畢竟是一切生命的本源。比起一時的惡來,大海更富于長久的愛。《潮騷》一掃《仲夏之死》陰郁、沉悶的空氣,運用明朗、歡快的筆調,創造了一個自然樸素、色彩鮮麗的田園牧歌般的世界。作者說過,他是以古希臘愛情故事《達夫尼斯與克洛埃》為藍本,塑造歌德筆下《赫爾曼與德羅蒂婭》中那樣一對理想的戀人。
小說里的歌島是伊勢灣口的一個小島,原名神島。這里風光旖旎,經濟富庶,是個遠離現代化都市影響的荒海漁村。就在這個小島之上,演繹著老一代海女的兒子和年輕的海女姑娘樸素而真摯的愛情。這里沒有現代都市居民的困惑和不安,有的只是明朗的陽光、喧騷的海浪、閃亮的燈塔、撲鼻的潮腥,以及往來的漁船、歡笑的男女……
《潮騷》展現了真誠、熱烈而野樸的人性,是三島文學苑囿中一枝瑰麗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