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改過之法

第一節 發心改過

一、吉兇之兆

【原文】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大都吉兇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于厚者常獲福,過于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譯文】

春秋時期一些大夫,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判斷預測他的吉兇禍福,沒有不靈驗的,《左傳》和《國語》這些書上都有記載。

大凡吉祥和兇險的預兆,從內心萌發,由行為舉止表現出來。心地非常寬厚仁慈的人常常得福,心地刻薄寡義的容易招禍。一般人看不清楚,就說禍福不定而無法預測。

【注釋】

[1]言動 言語舉動。

[2]億 通“臆”,預料、推測。

[3]靡 無。

[4]左國諸記 左:指《左傳》,左丘明所作,詳解《春秋》之書。國:指《國語》,為記載《春秋》諸國國史之史冊。

[5]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北宋·陳希夷《心相篇》云:“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芍!?/p>

[6]過于厚者常獲福,過于薄者常近禍 《心相篇》:“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聰明子,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封誥?!薄叭绾味陶弁錾恚砍霰⊙裕霰∈?,存薄心,種種皆??;如何兇災惡死?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事事皆陰。”《朱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p>

[7]翳(yì) 遮蔽,障蔽。

二、改過為先

【原文】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譯文】

至誠心契合天道。福氣要來了,看他的善行就一定能預先知道;災禍要來了,看他的不善行也一定能預料到?,F在想要獲得幸福、遠離災禍,討論行善之前,首先一定要改過。

【注釋】

《太上感應篇》開篇:“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p>

據《孔子家語·正論解第四十一》:“子曰:‘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棄老取幼,家之不祥;釋賢任不肖,國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p>

林則徐:“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p>

印光大師:“學道之要,在于對治習氣。每有學問愈深,習氣愈盛者,此乃以學道作學藝耳。故其所學愈多,畔道愈甚。此吾國儒釋俱衰之本源也?!?/p>

三、常生慚愧

【原文】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

思古之圣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于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則圣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譯文】

凡是改過,第一要生羞恥心。

想想古時候圣賢人,和我一樣都是普通人,為什么他們可以流芳百世、為人師表,而我為什么就一無是處、百般無用呢?沉迷于欲樂享受,心里盡是兒女私情,暗地里做不該做的事,總以為別人不知道,毫無慚愧之心。這樣一天天墮落下去,不知不覺已經同禽獸沒有差別了。人世間可羞可恥的事情,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

孟子說:“羞恥心對于人至關重要!”得到羞恥心就是圣賢,失去羞恥心就是禽獸了,這是改過的關鍵。

【注釋】

[1]丈夫 男子,指成年男子?!豆攘簜鳌の墓辍罚骸澳凶佣?,冠而列丈夫?!?/p>

[2]瓦裂 比喻分裂或崩潰破敗,“一身瓦裂”指修身失敗。明·宋濂《題顧主簿上蕭侍御書后》:“立身一敗,萬事瓦裂?!?/p>

[3]耽染 沉溺、迷戀?!恫烁T》:“飽后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p>

[4]恥之于人大矣 出自《孟子·盡心篇》:“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羞恥心對于一個人的關系可太大了,那些專門從事機巧變詐的人,根本沒有羞恥心,自己不如人,還不以為可恥,那么還有什么事可以比得上別人呢?

四、損福招禍

【原文】

第二,要發畏心。

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

【譯文】

第二,要生敬畏心。

人在做事天在看,還有鬼神難欺騙。我們的過失即使再隱秘、再細微,天地鬼神實際上審視得一清二楚。過失重的,就有種種災禍降到我們身上來;過失輕的,也會折損我們現有的福報。我們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釋】

[1]隱微 隱:隱秘。微:細微?!吨杏埂罚骸澳姾蹼[,莫見乎微?!辈粌H在他人能見之處謹言慎行,即使獨處,也須保持坦蕩無欺。

[2]天地鬼神實鑒臨之 鑒臨:審察,監視。韓愈《論佛骨表》:“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增廣賢文》:“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p>

[3]重則降之百殃,輕者損其現福 《太上感應篇》:“茍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慢其師長,辱其尊親,叛其所事……如此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

五、自欺欺人

【原文】

不惟是也。閑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懔懔?

【譯文】

不僅僅是這樣。就算是在獨處的地方,我們的起心動念,天地鬼神也一樣明察秋毫。我們雖然把過失遮蓋得十分周密,掩飾得十分巧妙,但在神明看來,連我們的肺肝都早被看透,最終也很難欺騙自己。如果再被別人看破,就一文不值了。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釋】

[1]閑居之地 獨居的地方。

[2]指視昭然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大學》云:“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印光大師曰:“暗室雖無人見,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隱微,罪福判若天淵?!惫刨t有詩:“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我先知。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3]文 掩飾。

[4]肺肝 內心世界。

[5]懔懔 畏懼、戒慎的狀態。

六、無常迅速

【原文】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圣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譯文】

不僅僅如此。只要還有一口氣,滔天罪過都可以悔改。古時候有人一輩子做惡,臨死懺悔認錯,發了一個善念,最后得以善終。勇猛的一念能洗凈百年的罪惡,就像千年黑暗的山谷,只要有一盞燈照進去,千年來的黑暗就全去除了。所以,過錯不論已經持續多久,只要能改就很可貴。

但世事無常,血肉之身容易消亡,一口氣上不來,想改也沒機會了。在人世間要承擔千百年的惡名,即使有孝順賢德的兒孫,也不能替你洗清惡名;在陰間,千百劫沉淪地獄受苦,即使圣賢佛菩薩也救不了。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釋】

[1]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 此句與佛經之“十年暗室,一燈能照”相同,意勸人真心懺悔改過。

[2]塵世無常,肉身易殞(yǔn) 殞:古同“隕”,墜落,喪失(生命)?!恫烁T》:“色欲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印光大師曰:“若常時作將死想,則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p>

[3]一息不屬 生死只在呼吸之間?!斗鹫f四十二章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p>

[4]劫 一個極大到無法計算的時間單位,如芥子劫,四十里城滿芥子,百年取一粒,芥盡劫未盡;又如磐石劫,四十里方石,天衣百年拂一次,石盡劫未盡。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合為一大劫。

七、知非即改

【原文】

第三,須發勇心。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譯文】

第三,要生勇猛心。

一個人之所以有過失還不肯改,都是因為遲疑拖延、畏難退縮。我們一定要毅然決然,不要遲疑,不能消極等待。小的過失要趕緊剔除,就像刺扎在肉里;大的過失要趕緊砍掉,就像毒蛇咬到手指,不可有絲毫猶疑延遲。這就是雷厲風行的好處。

【注釋】

[1]凝滯 拘泥。宋·朱熹曰:“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拔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卷將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濟得甚事!”

[2]風雷益 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卦名稱,上為巽(xùn)卦,巽卦屬風,下為震卦,震卦屬雷,意謂風雷兼動萬物得益,易經上解釋此句有“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之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丹凤县| 都兰县| 彭山县| 环江| 绥棱县| 阿巴嘎旗| 虹口区| 方山县| 武强县| 板桥市| 宣武区| 冕宁县| 丹江口市| 金乡县| 新密市| 庐江县| 中卫市| 周宁县| 永胜县| 新郑市| 都江堰市| 梁山县| 阿拉尔市| 忻城县| 贵阳市| 偏关县| 弥勒县| 长治市| 博兴县| 古丈县| 碌曲县| 广德县| 丘北县| 麻栗坡县| 葵青区| 北辰区| 南平市| 郓城县| 汉寿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