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世界大戰(zhàn)與歐羅巴

世界大戰(zhàn),六大洲中既以歐羅巴為主位,則歐羅巴大戰(zhàn)初啟時之情形,不能不分舉其大概,以為讀者告。

世界六大洲中,除澳大利亞外,以歐羅巴為最小。然其面積雖三百八十五萬方英里,而海岸線則有五百萬英里,是為六大洲中之最長者;其人口為四億八千五百萬,又為六大洲中之最稠密者。故其民族,因海岸線之延長,而能富于冒險性,習(xí)于航海術(shù);又因其人口之過于稠密,不得不侵掠他國,以求開拓其殖民地也。

雖然,歐羅巴人口之所以如是稠密者,皆由百年來繁殖力至速之故,而晚近尤甚。如一八〇〇年歐羅巴人口,其數(shù)為一百八十兆,至一九一四年,增至四百八十五兆,百余年間,幾突加兩倍半以上,其生齒可謂繁矣。又按一九一四年之歐羅巴,每四十八人占一平方千米,視亞洲以二十人,美洲以四人占一平方千米者,其人口之稠密,實遠(yuǎn)出他洲之上。

歐羅巴之種族,就其強(qiáng)大者言之,則有四,曰“拉丁”,曰“條頓”,曰“斯拉夫”,曰“蒙古”。若法蘭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羅馬尼亞人等,“拉丁”族也,其人口約一百零三兆。德意志人、英吉利人、瑞典人、挪威人、丹麥人、荷蘭人暨瑞士人之四分之三,比利時之弗拉蒙人等,“條頓”族也,其人口約一百六十兆。“斯拉夫”族約可分為三支:一曰“東斯拉夫”族,俄羅斯人與魯舍尼亞人是也,其人口約六十六兆半;二曰“西斯拉夫”族,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文得人是也,其人口約二十兆;三曰“南斯拉夫”族,塞爾皮亞人、斯洛文人、克魯西亞人是也,其人口共七兆半:綜計“斯拉夫”族人口,其數(shù)共九十三兆人。至“蒙古”族人:于北,則有芬蘭人、拉伯蘭人、利服尼亞人、愛斯多尼亞人等,共九兆;于多瑙河中流,則有匈牙利人,約七兆;于南,則有保加利亞人,約三兆半,土耳其人約六兆;于俄羅斯,則韃靼人約五兆:總計“蒙古”族人,其數(shù)約三十兆半。

此外“希臘”族三百五十萬人,居希臘;“克爾特”族二百萬人,居法之不列他尼及英之偉爾斯,蘇格蘭之北部及愛爾蘭之西北部;“拔司克”族約五十萬人,居法西之交界處。至“猶太”人散居各國,在全世界總數(shù)千二百萬中,居歐洲者,約九百余萬人。

試即大戰(zhàn)中諸名人分述之,霞飛貝登屬于“拉丁”,興登堡麥耿生屬于“條頓”,列寧屬于“斯拉夫”,基瑪爾屬于“蒙古”族外,克來蒙蘇路合喬治則為“克爾特”人,福煦為“拔司克”人,托羅次基為“猶太”人。至近代科學(xué)界之泰斗,于大戰(zhàn)正酣中完成其相對原理之恩斯坦,亦“猶太”人也。

雖然,歐羅巴之種族,既如前所述矣,然人類相處,本無純粹種族之可言,況今日者,交通愈便利,種族亦愈混雜。試就歐羅巴論之,“高加索”“蒙古”兩大族,其狀貌,其性質(zhì),非截然不同者乎?然考之五世紀(jì)阿鐵剌之橫行歐陸,十二世紀(jì)成吉思汗之兼并歐亞,與夫十五世紀(jì)土耳其族之侵入東歐,則“高加索”族已含有“蒙古”族之血統(tǒng)矣。今日“蒙古”族之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土耳其諸國,日與“高加索”族諸國相接觸,更無論矣。此外若“拉丁”族之意大利法蘭西,則雜有“條頓”族之血統(tǒng);“拉丁”族之西班牙葡萄牙,則雜有“閃”族阿拉伯人之血統(tǒng);“條頓”族之英吉利,則雜有“拉丁”族與“克爾特”族之血統(tǒng):如是者,又不一而足也。

言乎文字,則歐洲各族,除“猶太”“拔司克”與“蒙古”族外,皆源于“希臘”“拉丁”,然同一族中,而其文字又互異。試即法文而論,其構(gòu)造與意文不同,與西文葡文又不同。推而至于英之于德,俄之于波,亦莫不若是。故歐羅巴之文字,分述之,幾多至二十余種云。

言乎宗教,概言之,則“拉丁”族奉舊教(俗名天主教),“條頓”族奉新教(俗名耶穌教),“斯拉夫”族奉希臘教:是三教蓋皆基督教之支派也。然“條頓”族中亦有奉舊教者,如德意志之南部,奧匈聯(lián)邦中之德人,比屬之弗人,及瑞士人,皆是也。“斯拉夫”族中亦有奉舊教者,如波蘭人、捷克人、魯舍尼亞人、克魯西亞人、斯洛文人皆是也。余若“蒙古”族之匈牙利,“克爾特”族之愛爾蘭,其人民亦皆崇奉舊教。新教自“條頓”族外,奉之者尚有芬蘭與愛司多尼亞人。希臘教自希臘俄羅斯外,奉之者尚有羅馬尼亞與塞爾皮亞人。三教而外,又有土耳其人韃靼人所奉之伊斯蘭教,猶太人所奉之猶太教。綜計歐洲各教徒之人數(shù),舊教徒約百六十二兆,新教徒約八十一兆,希臘教徒約九十兆,伊斯蘭教徒約七兆,猶太教徒約六兆。

歐羅巴之種族文字宗教,既如是其復(fù)雜矣,故其地之糾紛,亦由是而起。當(dāng)二十世紀(jì)之初,歐洲四大族,群聚萃處,愈形接觸。如“斯拉夫”族之“大斯拉夫”主義,則欲集各“斯拉夫”族而團(tuán)結(jié)之,而以俄羅斯為之長;“條頓”族之“大條頓”主義,則欲集各“條頓”族而團(tuán)結(jié)之,而以德意志為之魁;土耳其之倡“大以色蘭”主義,則又?jǐn)M合全世界伊斯蘭教徒所集之地,舉土耳其、埃及、印度、波斯、多尼斯、阿爾支利、摩洛哥而團(tuán)結(jié)之,而以土耳其為之盟主。故以上三種主義。前二者以種族為主,后者以宗教為主。德土兩國之親善也,不啻若“大條頓”主義與“大以色蘭”主義之同盟也。迨至塞拉約佛慘劇出,有“大條頓”主義與“大斯拉夫”主義相接觸,幾若仇仇之逢于狹路,有不能并立之勢,而大戰(zhàn)于以起矣。

至“拉丁”族之團(tuán)結(jié)力,遠(yuǎn)不如他族之堅固。如西班牙僻處西南,又有比拉尼山天然之保障,自不復(fù)與人爭雄長。如意大利與法蘭西二國,本屬同種,而一為“同盟”國,一為“協(xié)商”國,其勢又若“拉丁”族之分裂。迨意大利脫“同盟”而加入“協(xié)商”,則“拉丁”族又認(rèn)“條頓”族為公敵矣。英吉利雖為“條頓”族,而自以為“盎格羅撒克遜”族,又若于“條頓”族中,能獨樹一幟者。故歐陸之爭,惟英吉利常若操縱其間,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種族二字,蓋非彼所措意也。

“條頓”之英,“拉丁”之法,“斯拉夫”之俄,既相結(jié)而為“協(xié)商”,于是“條頓”之德奧,“拉丁”之意,已若被困于重圍之中。迨意脫離“同盟”,于是德奧兩國,尤覺陷于絕地。試即其四周言之,西有法,東有俄,南有意,此三國外,足以操德人北門之管而控制北海者,英吉利也。厥后土保兩國,雖幸加入,而“同盟”之形勢,依然如故,外受重圍,內(nèi)憂糧絕,茍非生降,即遭餓斃。德之所以必突圍而出者,情也,亦勢也。

◎亞爾薩斯 法國油畫家道賚作品

亞爾薩斯洛蘭兩州,德法兩國相爭不已之地也。按羅馬時,亞洛兩州曾隸戈爾省(約今法地),原為“克爾特”族所居地。及羅馬亡,“條頓”族進(jìn)而瓜分之。及至四世紀(jì)至五世紀(jì)時,“條頓”族之“法蘭克”人據(jù)戈爾而有之,而兼轄亞洛兩州。至十世紀(jì),亞爾薩斯幾盡為“條頓”族所化,而洛蘭則又為“拉丁”族所化矣。奧之強(qiáng)也,亞爾薩斯為所并。依一六四八年凡斯脫法利亞和議,奧復(fù)讓亞爾薩斯所占土地于法。又據(jù)一六九七年里斯維克和約,法奄有亞爾薩斯全州,是法人更加一重保障矣。至一八七一年,德意志以戰(zhàn)勝之威,又將亞爾薩斯及洛蘭之一部而吞并之。嗣是法人對于亞洛兩州,認(rèn)為奇恥大辱,寢饋不忘恢復(fù)。甚且學(xué)校課本,無不以湔洗國恥為材料;而油畫館中,所繪國軍敗衄之情狀,尤無微不至:其所以激怒后生,鼓勵士氣,如是其切也!或曰,歐洲所以遭此次大戰(zhàn)之浩劫者,其原因不一,簡言之,東有波黑兩州,西有亞洛兩州,實皆興戎之地也,信矣哉!

更有進(jìn)者,普法戰(zhàn)役中之軍官,自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一四年,此四十四年中,太半已垂垂老矣。在法人,積數(shù)十年之生聚教訓(xùn),既日夜不忘報復(fù),而彼德人者,狃于前三次戰(zhàn)勝之已事,對于法人,既有滅此朝食之心,對于世界,尤有囊括席卷之想,故兩國領(lǐng)袖軍官之欲相時而動久矣。茲將一九一四年兩國重要軍官之年齡錄之如下:

不特德法兩國之領(lǐng)袖軍官然也,即英之吉青納費賚起,亦何獨不然;俄之尼大拉大公年近花甲,而意之加度那則逾古稀矣。反觀史冊,則羅馬愷撒破本貝于法薩利亞時,年五十有二;英將馬爾抱羅勝于勃萊姆哈之役,年五十有四;美之華盛頓率師抗英時,年四十有四;法之拿坡侖挫奧軍于奧司丹里茲時,年三十有六;英將惠靈吞滑鐵盧一役,年四十有六;美利堅南北之戰(zhàn),北將革蘭德年四十有一,南將李意年五十有四;日將乃木攻陷旅順時,年五十有六。由是以觀,古來統(tǒng)帥中未有如今日大戰(zhàn)中各國領(lǐng)袖軍官之年邁者。夫以歐洲各國之領(lǐng)袖軍官,于行將就木之年,突然奮起,上以備家國之干城,下以展生平之抱負(fù),幾不約而同,英雄髀肉,是翁矍鑠,古今中外,其情一也。

◎人道主義下之科學(xué)家巴斯德

抑予又知當(dāng)一九〇六年巴黎某報館征求投票之多寡,以月旦十九世紀(jì)全國之偉人。時巴斯德得票最多,列第一。夫巴斯德不過一制革工人之子耳,而聲譽(yù)彪炳功業(yè)卓著之拿坡侖大帝,則列諸第四。此豈漫為軒輊哉?推其意,一若拿翁黷武,功罪參半,而巴氏于化學(xué)、醫(yī)學(xué)、生理學(xué)上,發(fā)明至夥;即就其所發(fā)明之瘋?cè)≈委煼ㄑ灾钊酥啵巡豢梢愿蛿?shù)。故巴氏之列為第一,蓋有由也。且巴氏嘗有言曰:

◎被毀之城市一以帕

“今日有兩種互相沖突之主義:一為流血與死亡之主義,即謀殺僇之新方法,并使國際戰(zhàn)爭時時可以觸發(fā)者也;一為和平,工作與健康之主義,即謀人類脫離其周圍之劫運(yùn)者也。前者為黷武主義,后者為人道主義。黷武主義者,不惜犧牲萬千生命,以圖逞一人之野心者也;人道主義者,當(dāng)置人類生命于無論何種勝利之上者也。我等既為人道主義下之工具,凡對于黷武主義之殘忍病,即當(dāng)竭力治療之,雖赴湯蹈火,所不辭也。”味巴氏之言,并考其對于人類之貢獻(xiàn),知其得列為國中第一者,正足以見一國民眾之心理,對于活人之人,則崇拜之,反乎活人之人者,必深惡而痛絕之。由斯以推,一國民眾之心理如是,世界各國民眾之心理,亦當(dāng)如是,其猶聲色臭味之有同情乎!

◎被毀之城市二拔卜姆

抑群眾之心理,莫不厭戰(zhàn),既如前所述矣,試進(jìn)而溯之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以前,歐洲繁盛之區(qū),如倫敦,如巴黎,如柏林,如羅馬,推而至于發(fā)出第一次最后通牒之維也納。茲數(shù)地者:自人民之職業(yè)言之,士安其學(xué),工安其藝,商賈安其市,若不知戰(zhàn)爭之為何事也;自人民之娛樂言之,若戲院,若跳舞場,若咖啡館,比肩繼踵,牽袂捉臂者,又若不知戰(zhàn)斗之為何物也。惟其然,故通衢之上,熙來而攘往,幾乎在而非承平之景象矣!一入夜間,則尤電光照耀,幾同白晝;士女酣歌,時或達(dá)旦。而康莊之上,車水馬龍,絡(luò)繹不絕。入其境者,幾有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勢。斯時也,又孰料匝月之后,有莫大之浩劫,突如其來者耶?迨戰(zhàn)事既作,向所謂莊嚴(yán)燦爛之城市,曾不旋踵,一變而為寂寞荒涼之景象;其為炮火所轟擊者,黔其廬,赭其垣,危樓斷壁,觸目皆是:向時繁華之場,無異于曇花之一現(xiàn)也!抑有甚者,此時有斷臂折足,一息奄奄,僵臥于醫(yī)院中者,一望而知為戰(zhàn)場運(yùn)回之傷兵也;扶兒攜女,兩淚淫淫,緇衣而過市者,一望而知為新喪其耦之孀媰也。綜其悲苦之情狀,豈太平無事時所能料及哉?由斯以觀,戰(zhàn)禍之烈,一至于此;誰為為之,孰令致之,此則不能不太息痛恨于當(dāng)國之一二人也!

◎歐洲著名建筑之一來姆大教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长春市| 南陵县| 平舆县| 宝坻区| 兴安盟| 象山县| 醴陵市| 商水县| 精河县| 探索| 涿鹿县| 肇东市| 嘉定区| 长汀县| 定安县| 凤城市| 开江县| 文水县| 永顺县| 克拉玛依市| 青神县| 乌兰浩特市| 泗洪县| 健康| 三明市| 鄂州市| 尼玛县| 淮安市| 景德镇市| 吉木萨尔县| 泗阳县| 辰溪县| 双柏县| 和政县| 五原县| 荆州市| 凤山县| 齐齐哈尔市| 南靖县| 孝感市|